创设有效情境 打造精彩课堂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只有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方能打造出精彩的课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打造精彩课堂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它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最后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概念,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先演示羊吃草的动画:一只小山羊在绿草地上吃草,小主人为了防止小山羊乱跑,就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小山羊绕着木桩欢快地跑了一圈。接着问学生:“看了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引导学生得出:羊跑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那么,羊这样跑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引发学生思考:羊能吃到草的范围其实就是以一个木桩为圆心,绳长为半径的圆,它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接着,再播放将绳子伸长后小山羊绕着木桩欢快地跑一圈的动画。问学生:“如果将绳子伸长一点,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将问题置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容易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引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创设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情境,通过对故事的设疑,不断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时,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星期天,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森林里采松果。小松鼠边采边玩,到太阳快下山了,才采了8个。松鼠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5个。它们把采到的松果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小松鼠拎着放满松果的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小松鼠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玩,给弄丢了5个松果。”随着画面的出示,孩子们被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这时问:“同学们,篮子里还剩多少个松果?”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从而解决了数学问题。
  三、创设游戏情境,感受学习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教学中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密切相关、使学生又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可创设一个摸奖的游戏情境,事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三种颜色的球,规定:摸到红球一等奖,摸到黄球二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每个同学上来一次只能摸一个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里,下一个同学继续摸。活动结束后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奖,大部分同学没奖。同学们感到很奇怪,这时打开袋子,同学们惊讶地发现:袋子里只有一个红球,三个黄球,十个白球。白球占球总数的份数最多,摸到的可能性就最大。反之,可能性就小。这样,学生在新颖愉悦的游戏情境中掌握了知识,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创设生活情境,注重实际运用
  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例如,教学利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问题时,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班里准备开一个联欢会,列出联欢会上所需物品及其单价和数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需要多少钱?教师立足现实,将文本“静态”呈现的数学问题“还原”到现实“动态”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去,让生活走进课堂。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实验是学生“活动”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讲解“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创设这样的实验情境:事先准备三组不同长度的小棒,甲组:4cm、2cm、7cm;乙组:3cm、3cm、6cm;丙组:4cm、3cm、5cm。首先问学生: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如果给你任意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这时让学生动手实验,分别用三组小棒摆一摆,接着让学生反馈每组小棒摆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甲组和乙组摆不成一个三角形,丙组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再追问:甲乙两组小棒为什么摆不成一个三角形,而丙组却可以?它们每组中每两根小棒长度之和与第三根小棒长度有什么关系?通过一步步探索,学生得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种通过亲自实验而得来的知识要比教师讲授的更直观,印象也更深刻。
  总之,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效情境是打造精彩课堂的重要前提,它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情境教学也应遵循教学规律,服从教学内容,既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又要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郑楼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谷晓华◇
其他文献
在特级教师许卫兵“认识小数”的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小数意义的建构之旅。细细品味,许老师精巧的构思,灵动的教学机智深深触动了我。  片段展示:  片段一:从商品价格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一些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有整数的,也有小数的。)  师:(点击出示:铅笔0.4元)铅笔用了多少钱?  生:4角。  师:我没有看到上面有4角啊?这个数以前见过吗?知道它是什么数吗?  生:小数。  师:(板
期刊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是按照“感知素材——建立表象——抽象概念——运用巩固”的认知顺序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重“形式”轻“本质”,即只重视对概念外在形式的模仿,而忽视对概念内在本质的理解,导致学生感知贫乏、表象模糊、概括牵强、运用机械。如何抓住概念本质进行教学呢?笔者就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谈点管见。  一、素材:变“薄”为“厚”,让感知从贫乏走向丰富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
期刊
武侠里的剑客,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客本身就是一把剑,一举手一投足都剑气弥漫。如果把语文教师比作剑客,那么语文教科书就是剑,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人书合一”,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书,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语文气弥漫。  倘如此,学生浸润于你的气场之中,听你,就是听语文;说你,就是说语文;读你,就是读语文;写你,就是写语文。  每每观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4~85页例3、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一天,蛋糕店老板要招聘一名服务员,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老板准备了一个大蛋糕,要求应聘者在2分钟内切出这块蛋糕的。大家都觉得老板在故意为难人,因为要完整地切出蛋糕的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何况还要在2分钟内完成。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小伙子走到蛋糕前,用1分钟的时间把蛋糕的切了下
期刊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不长,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尤其是对“摇头、两个指头”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多烧一茎灯草的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一细节描写,引导学
期刊
这几年在农村教书,工作中时常听到老师、学生说起“背作文”这个词。后来得知“背作文”是有原因的:其一,老师们觉得农村学生见识少,可写的东西太少;其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组织能力弱,书面表达能力差,很难把作文写好;其三,老师评讲作文时“就文论文”,不论你的作文是背来的,还是自己写出来的,只要卷子上的文章好就给高分。  假期里,在城里上学的侄女回老家,竟然也说起了“背作文”的事,她从小在城里长大
期刊
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教育的一种误导》,作者这样写道:“以前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症结是只讲应试,没有素质。现在我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看到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理想而隐忍努力,谁能不叹息一声又一声呢?可是,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除了课本之外,那些无限付出的教师,给学生们都灌输了些什么呢?老师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走出去啊,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老师说,孩子们,我们这里山穷水恶,只要走出去,
期刊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介绍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景象,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闻性强。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好
期刊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学生实现再学习、再创造的基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就搭配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领会教材意图,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配故事”、“演情节”“改形式”、“换内容”等策略来变换情境图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  一、配故事——使情境图“说”起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建水县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帮”的美誉,也是国家级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