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65岁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身体状况引发外界担忧,刚过去的六七月间,她三次以站姿参加公开活动时发生身体颤抖的状况。在总理宝座上14年之久的默克尔虽对外强调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近来德国政党政治的风云变幻及大联合政府存续的不确定性相叠加,德国政局隐忧重重,德国作为欧盟“稳定之锚”的稳定性生变。
2018年秋季,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在黑森州议会选举中失利,成为默克尔宣布放弃竞选党主席、并且在2021年之后不再寻求总理职位连任的导火索。事实上,默克尔的政治权威早已受到侵蚀,默克尔的这一决定是基民盟内部矛盾和分歧积重难返的公开表现。默克尔钦点的党主席及总理接班人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在2018年12月7日的党代会上经过两轮投票艰难获胜,但这并不意味着卡伦鲍尔从此就踏上了成为总理的坦途。从目前情况看,联盟党的衰落、基民盟内部的矛盾以及各方对其能力的质疑均成为卡伦鲍尔问鼎总理宝座的不利因素。
首先,联盟党(由基民盟及其巴伐利亚州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在2017年第19届联邦议院选举中遭遇1949年以后的最差战绩后,作为执政党非但没能实现重振,还大有继续衰弱之势。2018年年中,德国联邦政府内部由于难民政策上的分歧引发的执政危机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2018年秋季,基社盟和基民盟在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的两场州议会选举接连失利,选民继续流失。在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联盟党获28.9%的选票(下降6.4%)。在2019年7月4日的“德国趋势”民意调查中,联盟党支持率仅为25%,低于绿党的26%。如果联盟党在下次大选时无法获得足够支持率,总理候选人自然也不会从联盟党内产生。
其次,卡伦鲍尔当选党主席后,基民盟内中间派和保守派的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默克尔的“中间路线”一直受到党内保守派的诟病。2017年大选后,基民盟内要求默克尔“下课”、进行基民盟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2019年3月,基民盟内的保守派公开要求默克尔辞去总理职务,让位给卡伦鲍尔。卡伦鲍尔任党主席后,既要最大限度团结基民盟内部最广泛的力量,进行基民盟的现代化改革以遏制本党的衰落之势,同时还要协调与默克尔的合作,这需要“走钢丝”式的政治平衡。
再次,卡伦鲍尔的能力和工作表现受到多方质疑。在欧洲议会选举期间,由于卡伦鲍尔对于网络媒体的视频做出了不明智回应,导致民众对她企图干涉言论自由的行为表示不满。党内有舆论认为,作为党主席的卡伦鲍尔应对此事的发酵以及基民盟在欧洲议会选举中的失利负责。同时卡伦鲍尔和默克尔的关系也变得微妙,默克尔曾公开质疑卡伦鲍尔的工作能力,而卡伦鲍尔在一些问题上也缺乏与默克尔的预先协商。2019年7月“德国趋势”民调显示,民众对卡伦鲍尔的工作满意度仅为22%(远低于默克尔的54%)。7月17日,卡伦鲍尔接任德国国防部长职位。7月24日,卡伦鲍尔在联邦议院就任国防部长的就职演说中,呼吁德国政府大幅增加国防支出以满足北约标准,立即遭到一些执政党和在野党议员的强烈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卡伦鲍尔接手国防部长这一“烫手的山芋”,到底是能够为其仕途增添筹码,还是会成为其政治生涯的“滑铁卢”,尚难预知。
5月,德国社民党在欧洲议会选举(获15.8%的选票,下降11.5%)以及同一天举行的不来梅州议会选举中同时遭遇重创,大联合政府(联盟党与社民党的执政联盟)的坚定的支持者——社民党主席纳勒斯不久后宣布辞职。作为执政伙伴的联盟党不希望大联合破裂,希望能维持到2021年再进行大选。默克尔在欧洲议会选举后也表示,执政联盟目前仍然具有工作能力。对于是否要维持目前的大联合政府,社民党内部有两种意见:一派观点认为社民党领导层的更迭对大联合政府不应造成影响,但应努力凸显社民党的执政理念。另一派观点则呼吁提前结束大联盟,在德国选择党和绿党在政治光谱两端兴起的背景下,社民党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政治空间。
2019年7月的民调显示,只有1%的民众对大联合政府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28%的民众表示满意,70%的民众表示不太满意或完全不满意。在德国民众中反对大联合政府的声音在增强,部分德国民众不愿接受一个内部分裂、各行其是的政府。他们认为大联合政府的继续只会使得德国飘摇的状态继续下去,既然大联合已经没有前途,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结束。
目前的关键时间点是2019年12月的社民党党代会,社民党将在这个会议上就大联合政府的去留问题做决定。届时德国政局的发展有四种可能:一是社民党退出大联合,德国重新进行大选。二是社民党退出大联盟,联盟党成立少数派政府。三是社民党退出大联合,联盟党邀请其他政党组阁。但就目前支持率看,绿党肯定不甘于再作联合执政的小党,它会希望重新选举。四是大联合继续工作到2021年任期期满。另外,也存在社民党在党代会后表示继续维持大联合,但中途又退出的情况;以及默克尔因身体原因提前结束任期的情况。无论哪种可能,德国政治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后,共有6个政党进入德国联邦议院(德国选择党作为民粹主义政党首次进入),德国出现了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联盟党和社民党在2018年勉强组成大联合政府后,也没能抑制这两大传统主流政党衰落的趋势,其支持率一路走低。2018年德国选择党成功进入全部16个联邦州议会,在德国政党体系中站稳了脚跟。在政治光谱的另一端,绿党成功实现了崛起,目前还有成为第一大党的趋势。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将德国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进一步固化。碎片化的政党格局降低了德国政治的稳定性、给德国政治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对德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动力的意愿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目前的民调支持率看,联盟党和社民党的支持率相加远低于50%。这就意味着,如果重新大选,已经不存在组成传统意义上“大联合”的可能性。有可能组成两党联合政府的是联盟党和绿党的组合,再或者就是其他形式的三党联合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会导致德国政治形势发生大变,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可预见性下降。
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德国选择党在德国东部地区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在有的选区甚至超过30%的得票率,远远领先于基民盟和社民党。7月的民调结果显示,德国选择党在2019年秋季即将举行州议会选举的勃兰登堡、萨克森和图林根三个东部州支持率均位列第一或第二,如果德国选择党能够在联邦州层面获得选举胜利并成功组阁的话,对德国建制派政党的政治空间将形成前所未有的挤压,并且给德国的政治形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德国选择党原本就是作为“反欧元”的政党而成立的,其政治主张中有反欧洲一体化的成分。在其欧洲议会选举宣言中,选择党提出了如果其主张的对欧盟改革的提议未能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得到实施,德国要么退出欧盟,要么有序解散欧盟,成立一个新的经济和利益共同体。而作为第三大议会内政党,德国选择党会在联邦议院中对执政党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努力形成掣肘,使得执政党在欧洲政策上形成有效多数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增加。同时,为了争取回被德国选择党吸引过去的选民,执政党会将重点放在保持本国政治稳定、政党的生存和发展上,短期内德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动力的意愿将减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主任。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德国在欧盟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及中国对欧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6BGJ064)的相关成果)
总理候选人未可预知
2018年秋季,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在黑森州议会选举中失利,成为默克尔宣布放弃竞选党主席、并且在2021年之后不再寻求总理职位连任的导火索。事实上,默克尔的政治权威早已受到侵蚀,默克尔的这一决定是基民盟内部矛盾和分歧积重难返的公开表现。默克尔钦点的党主席及总理接班人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在2018年12月7日的党代会上经过两轮投票艰难获胜,但这并不意味着卡伦鲍尔从此就踏上了成为总理的坦途。从目前情况看,联盟党的衰落、基民盟内部的矛盾以及各方对其能力的质疑均成为卡伦鲍尔问鼎总理宝座的不利因素。
首先,联盟党(由基民盟及其巴伐利亚州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在2017年第19届联邦议院选举中遭遇1949年以后的最差战绩后,作为执政党非但没能实现重振,还大有继续衰弱之势。2018年年中,德国联邦政府内部由于难民政策上的分歧引发的执政危机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2018年秋季,基社盟和基民盟在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的两场州议会选举接连失利,选民继续流失。在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联盟党获28.9%的选票(下降6.4%)。在2019年7月4日的“德国趋势”民意调查中,联盟党支持率仅为25%,低于绿党的26%。如果联盟党在下次大选时无法获得足够支持率,总理候选人自然也不会从联盟党内产生。
其次,卡伦鲍尔当选党主席后,基民盟内中间派和保守派的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默克尔的“中间路线”一直受到党内保守派的诟病。2017年大选后,基民盟内要求默克尔“下课”、进行基民盟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2019年3月,基民盟内的保守派公开要求默克尔辞去总理职务,让位给卡伦鲍尔。卡伦鲍尔任党主席后,既要最大限度团结基民盟内部最广泛的力量,进行基民盟的现代化改革以遏制本党的衰落之势,同时还要协调与默克尔的合作,这需要“走钢丝”式的政治平衡。
再次,卡伦鲍尔的能力和工作表现受到多方质疑。在欧洲议会选举期间,由于卡伦鲍尔对于网络媒体的视频做出了不明智回应,导致民众对她企图干涉言论自由的行为表示不满。党内有舆论认为,作为党主席的卡伦鲍尔应对此事的发酵以及基民盟在欧洲议会选举中的失利负责。同时卡伦鲍尔和默克尔的关系也变得微妙,默克尔曾公开质疑卡伦鲍尔的工作能力,而卡伦鲍尔在一些问题上也缺乏与默克尔的预先协商。2019年7月“德国趋势”民调显示,民众对卡伦鲍尔的工作满意度仅为22%(远低于默克尔的54%)。7月17日,卡伦鲍尔接任德国国防部长职位。7月24日,卡伦鲍尔在联邦议院就任国防部长的就职演说中,呼吁德国政府大幅增加国防支出以满足北约标准,立即遭到一些执政党和在野党议员的强烈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卡伦鲍尔接手国防部长这一“烫手的山芋”,到底是能够为其仕途增添筹码,还是会成为其政治生涯的“滑铁卢”,尚难预知。
大联合政府的存续呈不确定性
5月,德国社民党在欧洲议会选举(获15.8%的选票,下降11.5%)以及同一天举行的不来梅州议会选举中同时遭遇重创,大联合政府(联盟党与社民党的执政联盟)的坚定的支持者——社民党主席纳勒斯不久后宣布辞职。作为执政伙伴的联盟党不希望大联合破裂,希望能维持到2021年再进行大选。默克尔在欧洲议会选举后也表示,执政联盟目前仍然具有工作能力。对于是否要维持目前的大联合政府,社民党内部有两种意见:一派观点认为社民党领导层的更迭对大联合政府不应造成影响,但应努力凸显社民党的执政理念。另一派观点则呼吁提前结束大联盟,在德国选择党和绿党在政治光谱两端兴起的背景下,社民党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政治空间。
2019年7月的民调显示,只有1%的民众对大联合政府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28%的民众表示满意,70%的民众表示不太满意或完全不满意。在德国民众中反对大联合政府的声音在增强,部分德国民众不愿接受一个内部分裂、各行其是的政府。他们认为大联合政府的继续只会使得德国飘摇的状态继续下去,既然大联合已经没有前途,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结束。
目前的关键时间点是2019年12月的社民党党代会,社民党将在这个会议上就大联合政府的去留问题做决定。届时德国政局的发展有四种可能:一是社民党退出大联合,德国重新进行大选。二是社民党退出大联盟,联盟党成立少数派政府。三是社民党退出大联合,联盟党邀请其他政党组阁。但就目前支持率看,绿党肯定不甘于再作联合执政的小党,它会希望重新选举。四是大联合继续工作到2021年任期期满。另外,也存在社民党在党代会后表示继续维持大联合,但中途又退出的情况;以及默克尔因身体原因提前结束任期的情况。无论哪种可能,德国政治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德国政党格局变化对德国政局的影响
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后,共有6个政党进入德国联邦议院(德国选择党作为民粹主义政党首次进入),德国出现了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联盟党和社民党在2018年勉强组成大联合政府后,也没能抑制这两大传统主流政党衰落的趋势,其支持率一路走低。2018年德国选择党成功进入全部16个联邦州议会,在德国政党体系中站稳了脚跟。在政治光谱的另一端,绿党成功实现了崛起,目前还有成为第一大党的趋势。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将德国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进一步固化。碎片化的政党格局降低了德国政治的稳定性、给德国政治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对德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动力的意愿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目前的民调支持率看,联盟党和社民党的支持率相加远低于50%。这就意味着,如果重新大选,已经不存在组成传统意义上“大联合”的可能性。有可能组成两党联合政府的是联盟党和绿党的组合,再或者就是其他形式的三党联合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会导致德国政治形势发生大变,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可预见性下降。
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德国选择党在德国东部地区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在有的选区甚至超过30%的得票率,远远领先于基民盟和社民党。7月的民调结果显示,德国选择党在2019年秋季即将举行州议会选举的勃兰登堡、萨克森和图林根三个东部州支持率均位列第一或第二,如果德国选择党能够在联邦州层面获得选举胜利并成功组阁的话,对德国建制派政党的政治空间将形成前所未有的挤压,并且给德国的政治形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德国选择党原本就是作为“反欧元”的政党而成立的,其政治主张中有反欧洲一体化的成分。在其欧洲议会选举宣言中,选择党提出了如果其主张的对欧盟改革的提议未能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得到实施,德国要么退出欧盟,要么有序解散欧盟,成立一个新的经济和利益共同体。而作为第三大议会内政党,德国选择党会在联邦议院中对执政党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努力形成掣肘,使得执政党在欧洲政策上形成有效多数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增加。同时,为了争取回被德国选择党吸引过去的选民,执政党会将重点放在保持本国政治稳定、政党的生存和发展上,短期内德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动力的意愿将减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主任。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德国在欧盟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及中国对欧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6BGJ064)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