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拓展思维,优化策略,主体转变为主动,注重差异,主体全面参与。
关键词:主导;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方式体现了师生的双向反馈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和要求,也是课标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自始至终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去感悟人生,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乐学、好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
1.把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统一,在教师主导引领下,发挥学
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领者,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过程的主体,必须要积极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家庭、现实紧密联系。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改变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只重视死记硬背,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情感的陶冶,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不自觉地由“主导”变为“主宰”,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因此,必须要设计和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运用演示、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把教与学的过程结合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以求得教育的教养功能与发展的统一。要让学生多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去体会、探索、实验,避免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告知状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培养独立实践的能力。如学习“权利与义务”时,引导学生举例说自己有哪些权利,有哪些义务,他们的关系怎样。开展课堂讨论,学生的情绪很快调动起来,气氛热烈,教师趁热打铁,归纳小结。这样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2.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优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训练技能和技巧,拓展思维,展现宽阔的学习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导者,多方设计,使学生求其义。”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训练思维,打开学生思路,提供学习的方法,是给“工具”,而不是展现成功的产品。“真正的教师不是把经过千年的劳动建成的大夏指给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对建筑材料加工,和他们共同建筑楼房,并教他们建筑艺术”,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打破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把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自学、讨论、实践、调查、练习、动手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发散思维,拓展学习空间。教学实践中本人作了如下尝试:
(1)根据提示引导预习。教师备课时利用课件写出预习提示,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并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按照提示预习教材,整体感知教材,了解教材大概内容,弄清知识结构体系,力求理解来龙去脉。
(2)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问互答。根据预习提示提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或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对于答案基本正确的,教师补充小结;对于学生一时难以回答的,教师给以点拨、引导,并作出肯定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3)对所学知识重点巩固练习。教师要把握好题量,适当设计些拓宽知识面,开放性命题,使学生明白练习是手段,是过程,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是目的。
(4)归纳提高。要求学生学习中注意抓要点、抓特点、找规律,教师要趁热打铁,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3.由学生主体参与,转变为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重视延伸课堂,立足于课内,把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活动转变为自觉参与课外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阅读教材,进行自学,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体系。对于学生问题得当的,教师要给与肯定;问题提得过于简单的,教师补充;问题提得大而难的,教师要加以具体化,突出重点,抓主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概念框起来,重点句子划线,重要原理作符号。并启发学生随时发问,不拘形式,互相议论,各抒己见,互相争辩,达到统一;其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展示才能,以开放性命题的形式,写小论文,开辩论会,演讲,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初三时举行了“我家离小康生活有多远”的征文活动,学生都能讲述家庭经济状况,并表示要为小康生活而奋斗。通过课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自觉实践的机会,主体参与的场所。
4.注重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不同基础知识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体全面参与
主体参与不只是主要的优秀的参与,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能忽视个性差异。因为不同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是不一样的。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参与活动,他们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性格内向,不与同学交谈,学习被动,核心是“怕”字,往往课堂活动被边缘化了,“不存在了”。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能忽视弱势群体。活动不能用一个模式,采取一刀切。要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让他们融入群体中。分活动小组时分到性格开朗的、积极主动的同学中,或让他们找关系好的同学为组活动。降低主体参与的难度,问题可以少一些,简单些,达到“踮起脚就能摘到桃吃”的程度,多鼓励、表扬、肯定,增强自信心,消除畏惧感,真正做到主体参与,全面参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场所和成功的机会。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教师是引领人,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活动主体。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主导;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方式体现了师生的双向反馈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和要求,也是课标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自始至终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去感悟人生,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乐学、好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
1.把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统一,在教师主导引领下,发挥学
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领者,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过程的主体,必须要积极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家庭、现实紧密联系。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改变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只重视死记硬背,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情感的陶冶,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不自觉地由“主导”变为“主宰”,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因此,必须要设计和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运用演示、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把教与学的过程结合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以求得教育的教养功能与发展的统一。要让学生多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去体会、探索、实验,避免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告知状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培养独立实践的能力。如学习“权利与义务”时,引导学生举例说自己有哪些权利,有哪些义务,他们的关系怎样。开展课堂讨论,学生的情绪很快调动起来,气氛热烈,教师趁热打铁,归纳小结。这样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2.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优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训练技能和技巧,拓展思维,展现宽阔的学习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导者,多方设计,使学生求其义。”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训练思维,打开学生思路,提供学习的方法,是给“工具”,而不是展现成功的产品。“真正的教师不是把经过千年的劳动建成的大夏指给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对建筑材料加工,和他们共同建筑楼房,并教他们建筑艺术”,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打破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把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自学、讨论、实践、调查、练习、动手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发散思维,拓展学习空间。教学实践中本人作了如下尝试:
(1)根据提示引导预习。教师备课时利用课件写出预习提示,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并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按照提示预习教材,整体感知教材,了解教材大概内容,弄清知识结构体系,力求理解来龙去脉。
(2)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问互答。根据预习提示提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或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对于答案基本正确的,教师补充小结;对于学生一时难以回答的,教师给以点拨、引导,并作出肯定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3)对所学知识重点巩固练习。教师要把握好题量,适当设计些拓宽知识面,开放性命题,使学生明白练习是手段,是过程,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是目的。
(4)归纳提高。要求学生学习中注意抓要点、抓特点、找规律,教师要趁热打铁,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3.由学生主体参与,转变为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重视延伸课堂,立足于课内,把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活动转变为自觉参与课外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阅读教材,进行自学,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体系。对于学生问题得当的,教师要给与肯定;问题提得过于简单的,教师补充;问题提得大而难的,教师要加以具体化,突出重点,抓主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概念框起来,重点句子划线,重要原理作符号。并启发学生随时发问,不拘形式,互相议论,各抒己见,互相争辩,达到统一;其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展示才能,以开放性命题的形式,写小论文,开辩论会,演讲,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初三时举行了“我家离小康生活有多远”的征文活动,学生都能讲述家庭经济状况,并表示要为小康生活而奋斗。通过课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自觉实践的机会,主体参与的场所。
4.注重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不同基础知识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体全面参与
主体参与不只是主要的优秀的参与,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能忽视个性差异。因为不同的认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是不一样的。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参与活动,他们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性格内向,不与同学交谈,学习被动,核心是“怕”字,往往课堂活动被边缘化了,“不存在了”。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能忽视弱势群体。活动不能用一个模式,采取一刀切。要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让他们融入群体中。分活动小组时分到性格开朗的、积极主动的同学中,或让他们找关系好的同学为组活动。降低主体参与的难度,问题可以少一些,简单些,达到“踮起脚就能摘到桃吃”的程度,多鼓励、表扬、肯定,增强自信心,消除畏惧感,真正做到主体参与,全面参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场所和成功的机会。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教师是引领人,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活动主体。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