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前壁所占的比率最高,为41%;前壁加下壁者占22%;发病时间越长,首诊误诊率越高;治疗上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成功率越高,表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且严重,易漏诊、误诊,本身合并症多,死亡率比较高。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缺乏典型症状,对患者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常规检查,及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关键词 中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26
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者因为其他的症状表现突出而被误诊或者漏诊[1]。有的患者有典型症状,但是由于梗死面积大使得心肌受损严重,最后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及泵衰竭,这常常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病死率较高,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2~92岁,平均68.7±14.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既往史:高脂血症48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53例,动脉粥样硬化症6例,冠心病12例,心律失常3例。梗死部位:前壁心梗者41例,下壁心梗者18例,侧壁心梗者19例,前壁加下壁者22例。就诊时症状与合并症:胸痛者28例,心前区胸闷不适者14例,气短者16例,腹泻、乏力、出汗为首发症状者12例,以昏迷为首发症状者4例,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12例,牙痛6例,以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的8例。就诊时间及诊断情况:发病之后<6小时就诊者42例,首诊误诊3例,误诊率为7.1%;发病后<12小时就诊者32例,误诊5例,误诊率15.6%;发病后>3天就诊者26例,误诊6例,误诊率23.1%。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47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53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者分别见有ST段抬高伴R波电进行性降低、ST段普遍明显下降、T波倒置而不伴有ST段下降、R波振幅增高、QRS时限增宽、T波电交替等异常心电现象。频发性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8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7例,Ⅱ度AVB 5例,Ⅲ度AVB 2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止痛、吸氧、极化液静滴并进行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的具体需要给予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的患者中39例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成功率为92.8%。发病<12小时患者溶栓治疗32例,成功27例,成功率为84.4%。
结果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有典型胸痛及心前区胸闷不适者42例(42%),无典型胸痛者58例(58%)。误诊14例,误诊率为14%。发病6小时之内尿激酶溶栓治疗42例,39例成功,成功率为92.8%。12小时内患者溶栓32例,成功27例,成功率为84.4%。
讨论
在临床对于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由于中老年人的生理改变,使得中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逐渐变得复杂化,因此造成漏诊和误诊率比较高,确诊率低,病死率高。其可能机制为:①中老年人痛阈逐渐增高,痛觉敏感性降低;②冠状动脉逐渐狭窄,使疼痛症状减弱;③复发性心梗相对较多,梗死发生在心肌寂静区;④中老年人合并糖尿病,致使植物神经病变,另外,部分中老年AMI患者心绞痛表现不典型,病史常述不清,易误诊为牙痛、胆囊炎、胆石症等。本组研究对象中出现腹泻、乏力、出汗为首发症状者12例,以昏迷为首发症状者4例,恶心、呕吐、不能进食12例,牙痛6例,以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的8例,占比约42%,比文献统计结果减低[2~3],可能与本次研究把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统计在内有关。故临床医生对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胸痛者,但有其他心血管症状或出现心衰、休克、意识障碍、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综合分析,并检查心电图,以明确有无AMI,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次研究发现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前壁所占的比率最高,为41%,前壁加下壁者占22%,这是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容易出现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与梗死,容易出现多部位梗死,梗死灶分布广泛。
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中患者的既往史中高脂血症48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53例,动脉粥样硬化症6例,冠心病12例,心律失常3例,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或类型基础疾病,这也是近年来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原因[4]。在针对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面研究发现发病6小进之内尿激酶溶栓治疗42例,39例成功,成功率为92.8%。12小时内患者溶栓32例,成功27例,成功率84.4%。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诊断、早治疗是减低此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综上所述,中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首发症状不典型,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而且病死率比较高。因此要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提高认识,自己防止并且对并发症也要积极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粟玉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4):4158.
2 刘琰珠.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47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3):210-211.
3 高恒英,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93-94.
4 谢建军,徐艳,郑玉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健康教育[J].2010,7(3):109-110.
关键词 中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26
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者因为其他的症状表现突出而被误诊或者漏诊[1]。有的患者有典型症状,但是由于梗死面积大使得心肌受损严重,最后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及泵衰竭,这常常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病死率较高,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2~92岁,平均68.7±14.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既往史:高脂血症48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53例,动脉粥样硬化症6例,冠心病12例,心律失常3例。梗死部位:前壁心梗者41例,下壁心梗者18例,侧壁心梗者19例,前壁加下壁者22例。就诊时症状与合并症:胸痛者28例,心前区胸闷不适者14例,气短者16例,腹泻、乏力、出汗为首发症状者12例,以昏迷为首发症状者4例,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12例,牙痛6例,以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的8例。就诊时间及诊断情况:发病之后<6小时就诊者42例,首诊误诊3例,误诊率为7.1%;发病后<12小时就诊者32例,误诊5例,误诊率15.6%;发病后>3天就诊者26例,误诊6例,误诊率23.1%。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47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53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者分别见有ST段抬高伴R波电进行性降低、ST段普遍明显下降、T波倒置而不伴有ST段下降、R波振幅增高、QRS时限增宽、T波电交替等异常心电现象。频发性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8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7例,Ⅱ度AVB 5例,Ⅲ度AVB 2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止痛、吸氧、极化液静滴并进行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的具体需要给予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的患者中39例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成功率为92.8%。发病<12小时患者溶栓治疗32例,成功27例,成功率为84.4%。
结果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有典型胸痛及心前区胸闷不适者42例(42%),无典型胸痛者58例(58%)。误诊14例,误诊率为14%。发病6小时之内尿激酶溶栓治疗42例,39例成功,成功率为92.8%。12小时内患者溶栓32例,成功27例,成功率为84.4%。
讨论
在临床对于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由于中老年人的生理改变,使得中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逐渐变得复杂化,因此造成漏诊和误诊率比较高,确诊率低,病死率高。其可能机制为:①中老年人痛阈逐渐增高,痛觉敏感性降低;②冠状动脉逐渐狭窄,使疼痛症状减弱;③复发性心梗相对较多,梗死发生在心肌寂静区;④中老年人合并糖尿病,致使植物神经病变,另外,部分中老年AMI患者心绞痛表现不典型,病史常述不清,易误诊为牙痛、胆囊炎、胆石症等。本组研究对象中出现腹泻、乏力、出汗为首发症状者12例,以昏迷为首发症状者4例,恶心、呕吐、不能进食12例,牙痛6例,以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的8例,占比约42%,比文献统计结果减低[2~3],可能与本次研究把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统计在内有关。故临床医生对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胸痛者,但有其他心血管症状或出现心衰、休克、意识障碍、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综合分析,并检查心电图,以明确有无AMI,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次研究发现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前壁所占的比率最高,为41%,前壁加下壁者占22%,这是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容易出现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与梗死,容易出现多部位梗死,梗死灶分布广泛。
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中患者的既往史中高脂血症48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53例,动脉粥样硬化症6例,冠心病12例,心律失常3例,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或类型基础疾病,这也是近年来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原因[4]。在针对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面研究发现发病6小进之内尿激酶溶栓治疗42例,39例成功,成功率为92.8%。12小时内患者溶栓32例,成功27例,成功率84.4%。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诊断、早治疗是减低此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综上所述,中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首发症状不典型,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而且病死率比较高。因此要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提高认识,自己防止并且对并发症也要积极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粟玉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4):4158.
2 刘琰珠.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47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3):210-211.
3 高恒英,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93-94.
4 谢建军,徐艳,郑玉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健康教育[J].2010,7(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