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上海对中国人的消费进行研究。实际上,他一开始是研究中国人的收入的。为什么他后来改为研究中国人的消费呢?他说,因为中国人的收入他怎么也搞不透。他举例说,一个中国人告诉他,一个月的收入是2000元人民币,可是这个人去买一件价值1000元的衣服,眼睛都不眨。
他的结论是,2000元不是中国人的真实收入。从此之后他就不研究中国人的收入,开始研究中国人的消费了。
外国人不仅搞不透中国人的收入,外国人也搞不懂中国人的消费。
在海外,中国人以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敢花的新形象,成为了令商家们喜笑颜开、列队欢迎的人群。然而,中国人消费总量的指数之低以及国民存储额之高也令他们咂舌。
中国人到底有钱,还是没钱?中国人到底敢花,还是不敢花?
外国人搞不懂,您搞得懂吗?
收入之惑:
中国人到底赚多少钱
说到中国人的收入,有一个问题许多读者很感兴趣,那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收入到底谁高?
答案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如果我们只看人均收入,比如美国的人均收入接近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30万左右,乍看收入确实比我们高多了。可是仔细一研究,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首先要交掉40%左右的税,就只剩24000了,除以12,一个月也就是2000美元,好像还很多。问题是,在美国2000美元绝对买不到在中国16000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所以绝大部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平常的日子都是过得紧紧巴巴的。
我有一个同学20世纪80年代留学美国,在美国定居,前不久回国探亲。在接风的饭桌上有人也问到中美两国的收入问题。当时我这个同学回应些虚头八脑的话,什么上海高楼林立非常繁华、什么车水马龙异常热闹、什么大的购物中心比美国的还现代等等。吃完饭出来,只有我们两个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怕影响大家的情绪没告诉他们真实情况,我在美国有一笔很大的存款,接近20万美元。”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他告诉我的另外一件“害怕影响情绪”的事。他住在上海的这几天,为了保持美国的习惯,每天都到他宾馆附近的一家“星巴克”喝咖啡,次数多了,里面的服务员认识他了。有一次,一位服务员小伙子问他脚上那双运动鞋是多少钱买的?“我是花了100多美元买的,”他事后告诉我,“折合人民币1000元左右。不过我没有告诉那个服务员真实的价格,我怕他知道我的一双鞋差不多抵他一个月工资会影响他的情绪。”我当时就想告诉我同学,那个小伙子自己脚上的那双鞋说不定也是这个价。
这次见我没有立即回答他,同学以为把我给吓住了,赶紧解释说,他去美国时间比较长,中国人比较节省,一般美国家庭也不见得有这么多存款等等。我终于决定不再害怕影响“他”的情绪了,我停下来随便指着路边的一栋公寓问他,“你知道这里面一套房子值多少钱吗?”
“多少?”“你那20万美元不一定买得到。”
“是吗?”我同学一脸的不相信。
看到真的影响了我同学的情绪,我赶紧说,“你别着急。你日子绝对过得比他们舒服多了。因为你占有的消费品的总量远远多于他们。”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敢于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立即花掉,而中国人要把收入的绝大部分存起来,准备看病、准备养老、准备孩子上学。在美国,则没有这些顾虑。
所以,中国和美国,无论是收入还是消费,计算方式都不可能一概而论。
(摘自《我愤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结海)
数据之惑:
中国真的那么富吗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的研究显示,中国内地目前的国际名牌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保持着不断增长。该协会的秘书长估计,到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将达到2亿5000万人。
2005年中国国民存储额是GDP的一半,约1.1万亿美元。美国国民存款仅为GDP的13%,约1.6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6倍,国民存款却不到中国的两倍。
2005年中国个人存款占家庭收入的30%,而美国这一比率为负数:-0.4%。自2002年初起,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创纪录的71%,中国的消费在2005年达到50%的历史低点。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07.09.12)
谁在消费人民币
据零点调研公司的数据,宝马各个车型近10万的中国车主,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从收入来看,同等经济状况的外国人多会选择PASSAT,而中国人的选择明显超出了他们的经济实力,炫耀性消费凸显。
國际奢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新店开门迎来的第一批客人中的主力,是那些叫“阿根”、“小弟”、“阿毛”的私企老板的女人,或是正妻,或是二奶,她们共同的头衔是“社交名媛”。
那些月入刚过五位数的白领,对富人们的炫耀举动则是“急得连眼珠子都掉下来了”。我的一位女友,30出头,夫妻俩月入两万五,一个孩子,怎么都算得上是中高收入了,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穷。她这样跟我描述:“我想买一个几万元的音响代替现在那个几千的,可是一看放音响的桌子也得换,要上万吧;桌子换了,那其他屋里的家具也要换,那不得五六十万嘛;家具都换了,怎么也得换个二三百万的房子啊。可是现在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呢,所以,音响也不换了,郁闷啊!”
我问她:“你的耳朵,真的能分得清几千块和几万块音响的区别吗?”她说不能。“那你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喽,跟别人说起来有面子,是吗?那又有多少朋友可以羡慕你有几万块的音响呢?”她说,没有。被列为“中产阶级”的那群人,心理至今没有脱贫。
(摘自《互联网周刊》,一鸣07.12.12)
消费之惑:是贫困还是奢侈
当中国内地的旅游团在巴黎的许多奢侈品商店已经可以享受最高级别的关门服务的时候,一个中国人又在英国的约克郡购买了一座中世纪城堡。一时间,关于国人在欧洲各地消费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继富裕的日本人之后的又一个神话。
记得几年前刚到巴黎的时候,时常会有人问我:“你是日本人吗?”当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以后,店主就自顾干自己的事情,再不会招呼我。
但是,近年来,中国内地游客在巴黎声名鹊起。当我走进香榭丽舍大街上一个奢侈品商店的时候,一位老板问我:“你是不是中国人?”
这位让·皮埃尔·拉法兰老板谈起2003年一个中国内地旅游团到他店里购物的情景时,仍然惊叹不已:“当时大约有三十个中国人到我店里来买东西。我这里主要卖一些西方的经典家庭用品,做工都非常好。我一看人比较多,就把门关上让他们专心挑选。当时,我没有想到他们能购买那么多的东西,从他们的穿着上看也不太像富人。结果你猜他们一个小时内共买走了多少钱的东西?50万美元。太令我惊奇了。”
皮埃尔接着告诉我:“好多和我做同样生意的法国人现在都非常希望接待来自中国的顾客。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但是,皮埃尔也有他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有钱?我还老在法国的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中国贫困的报道,前两天的《世界报》还刚刚登过中国农民贫穷的报道呢。”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沈小平)
增长之惑:
中国工人到底该拿多少钱
中国工人的月薪应该是多少?这当然应该和他们的贡献成比例。不切实际的高工资会妨碍企业的竞争力;但过低的工资,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中国工人的理想工资标准。
工人工资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即每小时或每年一个工人创造的价值。最近,联合国公布了世界各国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数字,以此再参照有关国家工人的平均工资,就可以建立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联合国的数字,美国工人一年创造65885美元的价值,居全球之首。
一个中国工人平均每年创造的价值为12642美元;不过,一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才创造910美元。如果把美国的数字也这么拆开来算,一个美国工厂工人一年创造104606美元,农业工人为5258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美国的工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中国工人的8倍多。美国农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则比中国农民高将近58倍!
美国工人2005年平均工资是40409美元。也就是说,一个美国工人一年创造的10多万美元中,有4万出头支付其工资,比例是39%左右。我们还应注意,美国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分化最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创造的财富中有39%是作为自己的工资,这个比例绝对不高,而应该是个底线。
我们不妨以这个底线来算出中国工人的平均月薪是多少。中国工人创造的12642美元,约合99872元人民币,如果也按照39%的比例,工人的平均年薪应该是38950元,平均每月3246元。
我从来不主张政府出面指导企业制定工资标准。健康的市场经济,应能创造出高薪。美国固然有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线。但是,这一最低工资线到两年后也不过是每小时7美元多一点,多是为保护打零工的人。而美国工厂的全职工人的工资水平远比最低工资线高得多,每小时达到20多美元。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良好的福利外,中国工人到2010年的平均月薪应该达到4000元左右。如果企业支付这样的工资后赚不了钱,这样的企业就应该被淘汰。如果这样的企业不仅不被淘汰,反而成了主流,那么,中国的经济也会丧失长久的竞争力。
(摘自《新文化报》07.12.12,薛涌)
不敢花钱的N个理由
如今,中国人每年平均的储蓄在以14%的速度递增,然而总体消费水平却在下降。在国人手里的钱比往日多了,但花钱却少了,很像中国人富到了不用花钱的程度。然而不是,实际上中国人越来越不敢花钱了,越来越死死捂住自己的钱袋,别在腰里,藏在箱里,有多少都搁在银行下崽儿。
曾有街头随机调查,看看是年轻人不敢花钱,还是老年人不敢花钱,结果是年轻的、年老的都不敢花钱。年轻人不敢花钱是为了买房子还贷,因此必须节衣缩食。老年人不敢花钱,是因为养老看病,有钱都得用在吃药上。各年龄段有各年龄段的恐惧。生活就像山一样压在大家的身上,有多少钱才让人安心,使人坦然,让人敢花钱?回答起来真是困难。
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一辈子挣钱,一辈子都在为银行打工,有多少钱都送进了银行。
年轻人好容易买了房,还了贷,便又到了做父母、养孩子的时候。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没有几十万是拿不下来的,这是一个偌大的无底洞。人到中年,本应松一口气了。谁想,父母又到了吃药住院的高频期,接着便到了自己有病跑医院的时候了。养父母、养孩子、养车、养房子,这一大堆的人生目标摆在面前,谁敢花钱呢!无论家人还是自己,通常小病得花上几十到几百元。要是有个慢性病,就能把积蓄消耗掉一半;要是得了大病,一夜之间便会从小康人家滑到贫困线上。
因此,作為中国的老百姓,是从不敢大手大脚花钱的。有了钱也只能好好存着、攒着。人生如若有个风吹草动,心里也踏实,有个大灾大难也好救急。何况,谁也不知道那个未知的将来需要多少钱。大家只是知道,到了要死要活、没人管的时候,只有钱才管用。钱就是你的亲爹亲娘亲祖宗!
因此,钱不但不能乱花,还得塞牢攥紧攥好,小心地别在裤腰里,或是放进银行,好歹让它生俩崽儿。中国人错了吗?对着哩!
有关部门曾为此很着急,拼命地想出各种办法,促使老百姓去消费。许多办法在世界各地都灵验,可一到中国就变味,就不好使。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处处都要花自己的钱解决的。真到老了,如果计算不好,生活就将出现很大的问题。因此,平日的消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中国人不敢花钱,是因为种种问题让人胆战。
以前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外国的老太太早早地贷款买了房,中国的老太太则是攒了一辈子钱再买房。结果,外国的老太太住了一辈子房,中国的老太太一辈子才住上房。这个故事,曾让许多中国人开窍,觉得外国老太太精明。这个故事蒙骗了许多中国人。其实中国人万万不可以这样,因为中国人没有这么富裕。中国人的钱除了平常过日子,更重要的是救急,更更更重要的是得图个心里踏实。真到有急事,或是要命时,才会动用!
欧美国家的人为什么敢花钱,没钱也敢花,没钱借着也得花。原来人家的孩子上学,有的国家一直供到大学毕业,有的虽然只供到高中,但大学费用也很便宜,整个过程一分钱不用你花,或花费甚少。医疗上更没人担心了,如果你病了,哪怕是全民都病了,也没有关系,你去看病、住院,国家统统都包了。退休了更不用愁了,国家会给你足够的退休金。不仅够你生活,还够你一年几次旅游的花销。
在这样的国度里,一个人挣了钱,只剩下两件事可做,买房、买车,其他的都不用操心。有钱就尽管花,掖在裤腰里那是傻子!
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生活,闭上眼睛思量我们的人生,为了一个妥当的生老病死,中国人有一百个不敢花钱的理由!
(摘自《北京晚报》,星竹08.04.03)B12
他的结论是,2000元不是中国人的真实收入。从此之后他就不研究中国人的收入,开始研究中国人的消费了。
外国人不仅搞不透中国人的收入,外国人也搞不懂中国人的消费。
在海外,中国人以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敢花的新形象,成为了令商家们喜笑颜开、列队欢迎的人群。然而,中国人消费总量的指数之低以及国民存储额之高也令他们咂舌。
中国人到底有钱,还是没钱?中国人到底敢花,还是不敢花?
外国人搞不懂,您搞得懂吗?
收入之惑:
中国人到底赚多少钱
说到中国人的收入,有一个问题许多读者很感兴趣,那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收入到底谁高?
答案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如果我们只看人均收入,比如美国的人均收入接近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30万左右,乍看收入确实比我们高多了。可是仔细一研究,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首先要交掉40%左右的税,就只剩24000了,除以12,一个月也就是2000美元,好像还很多。问题是,在美国2000美元绝对买不到在中国16000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所以绝大部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平常的日子都是过得紧紧巴巴的。
我有一个同学20世纪80年代留学美国,在美国定居,前不久回国探亲。在接风的饭桌上有人也问到中美两国的收入问题。当时我这个同学回应些虚头八脑的话,什么上海高楼林立非常繁华、什么车水马龙异常热闹、什么大的购物中心比美国的还现代等等。吃完饭出来,只有我们两个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怕影响大家的情绪没告诉他们真实情况,我在美国有一笔很大的存款,接近20万美元。”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他告诉我的另外一件“害怕影响情绪”的事。他住在上海的这几天,为了保持美国的习惯,每天都到他宾馆附近的一家“星巴克”喝咖啡,次数多了,里面的服务员认识他了。有一次,一位服务员小伙子问他脚上那双运动鞋是多少钱买的?“我是花了100多美元买的,”他事后告诉我,“折合人民币1000元左右。不过我没有告诉那个服务员真实的价格,我怕他知道我的一双鞋差不多抵他一个月工资会影响他的情绪。”我当时就想告诉我同学,那个小伙子自己脚上的那双鞋说不定也是这个价。
这次见我没有立即回答他,同学以为把我给吓住了,赶紧解释说,他去美国时间比较长,中国人比较节省,一般美国家庭也不见得有这么多存款等等。我终于决定不再害怕影响“他”的情绪了,我停下来随便指着路边的一栋公寓问他,“你知道这里面一套房子值多少钱吗?”
“多少?”“你那20万美元不一定买得到。”
“是吗?”我同学一脸的不相信。
看到真的影响了我同学的情绪,我赶紧说,“你别着急。你日子绝对过得比他们舒服多了。因为你占有的消费品的总量远远多于他们。”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敢于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立即花掉,而中国人要把收入的绝大部分存起来,准备看病、准备养老、准备孩子上学。在美国,则没有这些顾虑。
所以,中国和美国,无论是收入还是消费,计算方式都不可能一概而论。
(摘自《我愤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结海)
数据之惑:
中国真的那么富吗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的研究显示,中国内地目前的国际名牌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保持着不断增长。该协会的秘书长估计,到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将达到2亿5000万人。
2005年中国国民存储额是GDP的一半,约1.1万亿美元。美国国民存款仅为GDP的13%,约1.6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6倍,国民存款却不到中国的两倍。
2005年中国个人存款占家庭收入的30%,而美国这一比率为负数:-0.4%。自2002年初起,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创纪录的71%,中国的消费在2005年达到50%的历史低点。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07.09.12)
谁在消费人民币
据零点调研公司的数据,宝马各个车型近10万的中国车主,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从收入来看,同等经济状况的外国人多会选择PASSAT,而中国人的选择明显超出了他们的经济实力,炫耀性消费凸显。
國际奢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新店开门迎来的第一批客人中的主力,是那些叫“阿根”、“小弟”、“阿毛”的私企老板的女人,或是正妻,或是二奶,她们共同的头衔是“社交名媛”。
那些月入刚过五位数的白领,对富人们的炫耀举动则是“急得连眼珠子都掉下来了”。我的一位女友,30出头,夫妻俩月入两万五,一个孩子,怎么都算得上是中高收入了,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穷。她这样跟我描述:“我想买一个几万元的音响代替现在那个几千的,可是一看放音响的桌子也得换,要上万吧;桌子换了,那其他屋里的家具也要换,那不得五六十万嘛;家具都换了,怎么也得换个二三百万的房子啊。可是现在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呢,所以,音响也不换了,郁闷啊!”
我问她:“你的耳朵,真的能分得清几千块和几万块音响的区别吗?”她说不能。“那你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喽,跟别人说起来有面子,是吗?那又有多少朋友可以羡慕你有几万块的音响呢?”她说,没有。被列为“中产阶级”的那群人,心理至今没有脱贫。
(摘自《互联网周刊》,一鸣07.12.12)
消费之惑:是贫困还是奢侈
当中国内地的旅游团在巴黎的许多奢侈品商店已经可以享受最高级别的关门服务的时候,一个中国人又在英国的约克郡购买了一座中世纪城堡。一时间,关于国人在欧洲各地消费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继富裕的日本人之后的又一个神话。
记得几年前刚到巴黎的时候,时常会有人问我:“你是日本人吗?”当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以后,店主就自顾干自己的事情,再不会招呼我。
但是,近年来,中国内地游客在巴黎声名鹊起。当我走进香榭丽舍大街上一个奢侈品商店的时候,一位老板问我:“你是不是中国人?”
这位让·皮埃尔·拉法兰老板谈起2003年一个中国内地旅游团到他店里购物的情景时,仍然惊叹不已:“当时大约有三十个中国人到我店里来买东西。我这里主要卖一些西方的经典家庭用品,做工都非常好。我一看人比较多,就把门关上让他们专心挑选。当时,我没有想到他们能购买那么多的东西,从他们的穿着上看也不太像富人。结果你猜他们一个小时内共买走了多少钱的东西?50万美元。太令我惊奇了。”
皮埃尔接着告诉我:“好多和我做同样生意的法国人现在都非常希望接待来自中国的顾客。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但是,皮埃尔也有他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有钱?我还老在法国的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中国贫困的报道,前两天的《世界报》还刚刚登过中国农民贫穷的报道呢。”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沈小平)
增长之惑:
中国工人到底该拿多少钱
中国工人的月薪应该是多少?这当然应该和他们的贡献成比例。不切实际的高工资会妨碍企业的竞争力;但过低的工资,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中国工人的理想工资标准。
工人工资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即每小时或每年一个工人创造的价值。最近,联合国公布了世界各国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数字,以此再参照有关国家工人的平均工资,就可以建立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联合国的数字,美国工人一年创造65885美元的价值,居全球之首。
一个中国工人平均每年创造的价值为12642美元;不过,一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才创造910美元。如果把美国的数字也这么拆开来算,一个美国工厂工人一年创造104606美元,农业工人为5258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美国的工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中国工人的8倍多。美国农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则比中国农民高将近58倍!
美国工人2005年平均工资是40409美元。也就是说,一个美国工人一年创造的10多万美元中,有4万出头支付其工资,比例是39%左右。我们还应注意,美国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分化最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创造的财富中有39%是作为自己的工资,这个比例绝对不高,而应该是个底线。
我们不妨以这个底线来算出中国工人的平均月薪是多少。中国工人创造的12642美元,约合99872元人民币,如果也按照39%的比例,工人的平均年薪应该是38950元,平均每月3246元。
我从来不主张政府出面指导企业制定工资标准。健康的市场经济,应能创造出高薪。美国固然有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线。但是,这一最低工资线到两年后也不过是每小时7美元多一点,多是为保护打零工的人。而美国工厂的全职工人的工资水平远比最低工资线高得多,每小时达到20多美元。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良好的福利外,中国工人到2010年的平均月薪应该达到4000元左右。如果企业支付这样的工资后赚不了钱,这样的企业就应该被淘汰。如果这样的企业不仅不被淘汰,反而成了主流,那么,中国的经济也会丧失长久的竞争力。
(摘自《新文化报》07.12.12,薛涌)
不敢花钱的N个理由
如今,中国人每年平均的储蓄在以14%的速度递增,然而总体消费水平却在下降。在国人手里的钱比往日多了,但花钱却少了,很像中国人富到了不用花钱的程度。然而不是,实际上中国人越来越不敢花钱了,越来越死死捂住自己的钱袋,别在腰里,藏在箱里,有多少都搁在银行下崽儿。
曾有街头随机调查,看看是年轻人不敢花钱,还是老年人不敢花钱,结果是年轻的、年老的都不敢花钱。年轻人不敢花钱是为了买房子还贷,因此必须节衣缩食。老年人不敢花钱,是因为养老看病,有钱都得用在吃药上。各年龄段有各年龄段的恐惧。生活就像山一样压在大家的身上,有多少钱才让人安心,使人坦然,让人敢花钱?回答起来真是困难。
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一辈子挣钱,一辈子都在为银行打工,有多少钱都送进了银行。
年轻人好容易买了房,还了贷,便又到了做父母、养孩子的时候。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没有几十万是拿不下来的,这是一个偌大的无底洞。人到中年,本应松一口气了。谁想,父母又到了吃药住院的高频期,接着便到了自己有病跑医院的时候了。养父母、养孩子、养车、养房子,这一大堆的人生目标摆在面前,谁敢花钱呢!无论家人还是自己,通常小病得花上几十到几百元。要是有个慢性病,就能把积蓄消耗掉一半;要是得了大病,一夜之间便会从小康人家滑到贫困线上。
因此,作為中国的老百姓,是从不敢大手大脚花钱的。有了钱也只能好好存着、攒着。人生如若有个风吹草动,心里也踏实,有个大灾大难也好救急。何况,谁也不知道那个未知的将来需要多少钱。大家只是知道,到了要死要活、没人管的时候,只有钱才管用。钱就是你的亲爹亲娘亲祖宗!
因此,钱不但不能乱花,还得塞牢攥紧攥好,小心地别在裤腰里,或是放进银行,好歹让它生俩崽儿。中国人错了吗?对着哩!
有关部门曾为此很着急,拼命地想出各种办法,促使老百姓去消费。许多办法在世界各地都灵验,可一到中国就变味,就不好使。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处处都要花自己的钱解决的。真到老了,如果计算不好,生活就将出现很大的问题。因此,平日的消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中国人不敢花钱,是因为种种问题让人胆战。
以前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外国的老太太早早地贷款买了房,中国的老太太则是攒了一辈子钱再买房。结果,外国的老太太住了一辈子房,中国的老太太一辈子才住上房。这个故事,曾让许多中国人开窍,觉得外国老太太精明。这个故事蒙骗了许多中国人。其实中国人万万不可以这样,因为中国人没有这么富裕。中国人的钱除了平常过日子,更重要的是救急,更更更重要的是得图个心里踏实。真到有急事,或是要命时,才会动用!
欧美国家的人为什么敢花钱,没钱也敢花,没钱借着也得花。原来人家的孩子上学,有的国家一直供到大学毕业,有的虽然只供到高中,但大学费用也很便宜,整个过程一分钱不用你花,或花费甚少。医疗上更没人担心了,如果你病了,哪怕是全民都病了,也没有关系,你去看病、住院,国家统统都包了。退休了更不用愁了,国家会给你足够的退休金。不仅够你生活,还够你一年几次旅游的花销。
在这样的国度里,一个人挣了钱,只剩下两件事可做,买房、买车,其他的都不用操心。有钱就尽管花,掖在裤腰里那是傻子!
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生活,闭上眼睛思量我们的人生,为了一个妥当的生老病死,中国人有一百个不敢花钱的理由!
(摘自《北京晚报》,星竹08.04.03)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