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的“各司其职”

来源 :大众投资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在清醒的时候,都明白“各司其职”的重要性和正确性,问题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创业型企业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意无意淡化、弱化“各司其职”,最终闹得大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企业发展停滞乃至退后。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各司其职”,让企业有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
  第1:分工明确
  创业型企业,从创业之初起,就必须明确各主要成员的分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
  创业型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分工,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分工都是不明确的。创业型企业最常犯的错误是:每个人都关心营销,每个人都在抓营销,每个人都要对营销进行“指点”、“评价”、“考核”。
  因为大家都明白:“营销”就是“业绩”,而“业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恰恰创业型企业在创业之初,最欠缺的就是“营销业绩”,所以每个人都很重视“营销”,每个人都要插上一手。


  这种心情,我们能够理解;但是,这种“众人全部都来抓营销”的行为,实际上就决定了营销是“多头管理”,营销没有人真正具体负责了,也没有人会愿意承担“营销业绩”的总被考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的营销实质上是处于瘫痪的状态,只有自然式销售。
  笔者曾参加过某创业型企业的半年度工作会议。结果,该企业的五位股东,每个人都在大会上,对营销、研发、制造、行政、人事、财务等工作进行“总体评价及打分”。事实上,这五位股东在企业内部各有分工,有的挂职企业董事长,有的挂职总经理,有的挂职营销总监,有的挂职技术总监,有的挂职行政人事总监……看上去分工很合理,但是通过这次会议,就可发现企业内部分工极其不明确,所有人都在扮演着“总经理”的角色!
  这种分工导致的结局就是:该企业经营始终进入不了正轨,五位股东每天废寝忘食想找出问题的“症结”,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结果却一直不理想!
  第2:各尽其责
  与“分工明确”相辅相成、一脉相承。每个主要成员,各自有一块负责的工作,那么就需要各人将各自的工作完成好,不能掉链子,拖整个企业发展的后腿。
  比如说:企业的营销总监,他就需要对企业的产品定价、营销策略、销售业绩、销售团队管理总负责,通过各种营销的方式方法,实现销售业绩的提升和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
  同样,企业的人事总监,他就必须对企业人事招聘、管理、考核、薪酬设置、社保等相关工作全权负责。在这里,笔者补充一下:企业员工的社保问题非常重要,企业人事总监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且专业研究,否则会使企业承担巨额社保成本。
  依次类推,每个主要成员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分工,同时每个主要成员的职责、权利、义务都很清晰,每个主要成员都能做到“各尽其责”,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良性、持续。
  第3:干了再说
  创业型企业基本上都会碰见这种情况:创业成员,以前所从事的工作与现在创業所负责的工作(分工)有一定偏差。比如,营销总监以前从事快速消费品销售,现在从事耐用消费品销售;技术总监以前从事金融行业的软件开发,现在从事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诸如此类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少创业型企业就希望这些创业成员、尤其是转行过来的创业成员,尽快熟悉这个新的领域,然后才开始划分工作。
  乍看上去,这个思路很正确;但事实上,这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工作的开展,因为创业型企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们必须牢牢控制住我们的“时间成本”。
  笔者认同这种观点:边干边学边提高,干了再说!
  笔者一位朋友,从事传统行业营销10多年,后转行去做IT营销,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创业。
  结果,前面两个月,笔者的这位朋友快郁闷死了,因为其他几个创业成员认为他必须先熟悉IT行业,然后才能真正具体负责营销;而在这两个月内,其他几个创业成员(都是技术类或行政管理类人员)兼顾着营销工作,搞得销售一团糟,月度工作总结时还让他来“背书”,他觉得非常冤枉和委屈。后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企业同意由他直管整个销售,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边干边学边总结提高,不但自己很快熟悉了IT营销,而且企业的销售业绩也蒸蒸日上。
  所以,干工作,干了再说,不能寄希望于先学会了再来干!
  第4:一官一职,一职一官
  简单说,就是“一个职位,只有一位负责人;一个员工,只有一个职位”。
  创业型企业在创业之初,由于人手有限,“一人多职”,“能者多劳”。但是,随着企业发展,企业必须对员工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唯一。每个主要成员,就是负责某一块的工作,不能让一个成员同时负责多个、尤其是多个不相关的工作岗位。分工必须明确、细化。
  大多数企业对“一官一职”,都比较认可,也容易落实;但是,很多企业在“一职一官”方面容易犯大错误。
  比如说:某创业型企业,事业才刚刚有点起色,主要创业成员的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朋友就开始想“加盟”企业。好吧,你说加盟是好事,问题是他们进来之后,具体干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位?这个可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笔者一位高中同学,担任某创业型企业的营销总经理,经过半年多的苦难日子,终于将企业的销售拉入正轨,企业开始每月盈利。这时,占据最大股份的企业总经理的亲弟弟看到企业发展形势不错,就主动提出加入。总经理觉得这是好事,“上阵亲兄弟”,就将这个弟弟给招进来了,并且安排担任营销副总经理;由于企业规模还很小,这个营销总经理和营销副总经理实际上也没有办法进行具体分工,结果就开始产生“内部争斗”。笔者的这位高中同学在三个月后,选择了退出;随后不到半年,原本经营形势看好的企业也关门了。
其他文献
随着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有着丰富人才资源和挖掘经验的“猎头公司”发展迅速,专门“撬人墙脚”的猎头也越来越吃香,不少资深“猎头”一年可以赚到几十万元。  猎头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在茫茫人海中觅得合适的人选,并让这些年薪百万的高级人才“叛逃”旧主,投奔新东家?两名资深“猎头”,通过他们的自述,揭开了“猎头”的神秘面纱。  接单:年薪15万元以下的不接  据介绍,目前仅广州地区一年的中高级人才的缺
期刊
从身无分文到借钱创业,从零收入到最高10万元的营业额,从巴掌大的服装店到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服装,这在江门激烈竞争的服装行业里,算是不俗的成绩。阿媛,一位来自四川泸州的女孩,她告诉记者,女性的执着和细腻是创业走向成功的“秘诀”。  月营业额最高达10万元  说起阿媛的服装店,水南路一带的同行都知道,这是一家开业刚满2年的小店,但是,店中的衣服从一二百元到五六千元的衣服,没有一件不抢手。“在我的熟客中,
期刊
随着消费升级和商超聚客能力的增强,很多老板无论是加盟品牌餐饮还是自创品牌,不免会考虑入驻购物中心和大型商超,利用商超的客流红利。这时候,谨防以下陷阱!  陷阱一:大牌不在,人气上不来  很多商场或者商圈,在招租时都会说,我们这里会有麦当劳、肯德基,或者外婆家也会入驻,以后人气肯定旺。  大家有个印象,麦当劳、肯德基的选址评估非常挑剔,不赚钱的地方它们才不去,而且它们还会自带客流。所以,很多商圈,尤
期刊
免费、无偿、白送,越来越多的商品默认价格是零。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免费,企业就无法挣钱了。免费也可以是桩不错的买卖。  不久前,一家媒体报道了“试吃”一族的出现。一名男子早晨用免费牙膏刷牙后,搭免费购物班车来到商场,吃了商场发放的免费牛奶和饼干解决了早餐;中餐就在超市的各种食品柜台解决了;解决晚餐时,他还顺便拿了一把厂家促销发放的雨伞。  看来在“体验”成为推销的一种强有力方式的今天,人们还真是能
期刊
人物档案:罗孟奇 21岁,西安外国语大学泰语专业大三学生,90后创业者。  搭顺风车 誓当“旅游界的马云”  2012年的一次旅行,罗孟奇进入旅游业,最得意时,他甚至有当“旅游界的马云”的“豪情”。  那年,还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泰语专业一年级新生的罗孟奇,利用暑假去泰国自助游。因为懂泰语,他去了很多“风景美、游客少”的景点。  “当时,国内泰国游线路主要集中在曼谷、普吉岛等热门景区。”从高中就开始经
期刊
管理咨询公司向来被人们捧为让企业起死回生的“神医”,但这些“神医”往往却不能拯救自己。  重庆人刘科2014年3月28日开办了新迪管理咨询公司,并且很快掘到第一桶金。但450天后新迪风光不在,最后因失误而被迫关门。刘科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创业初期投入的30万元积蓄,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失败实录  2014年3月 新迪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了。  2014年4月——10月 新迪只做培训一种业务。虽然每月
期刊
1.综合授信  即银行对一些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授信额度由企业一次性申报有关材料,银行一次性审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企业借款十分方便,同时也节约了融资成本。银行采用这种方式提供贷款,一般是对有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同银行有较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  2.信用担保贷款  目
期刊
人物介绍  贾老板:逍遥又不失机智的投资者  方总:眼镜片泛着精光、人脉广泛、老谋深算坐庄操控者  带头人:掌控创业团队的权利争夺者  我:各方争取拉拢、谋算套利离开  西瓜:方总安排的棋子  阿伦:惨败出局者  小魏:“我”安排的棋子  在这之前,贾老板和方总曾经不止一次半开玩笑的问我,到底有没有想过自己来掌舵。但我每次都坚决摇头,然后想办法把话题转开。我自己上班就很抵触外行领导内行,要说拍脑袋
期刊
2013年,徐育宏在108国道旁开了一家北方饭店。原以为靠近国道,会有许多过路司机停下来吃饭。谁知3个月过去了,生意还是冷冷清清,徐育宏实在想不出什么招来,就决定春节过后将饭店转让出去。  一天,饭店来了两位客人,付账时说:“老板,我们是做楼板吊运车生意的,我留些名片给你,麻烦你给来吃饭的客人介绍,生意做成了,我们付给你中介费。 ”徐育宏心想,这还不是小事一桩。于是,为让客人都能看到,他将名片贴到
期刊
“我总是问公司的年轻人,你们哪一个的起点不比我高?”3月4日,在K画廊一旁的小酒吧里,初中毕业生、曾经的都江堰农村娃、军工厂工人、流浪诗人,现在的著名画家推手、某艺术网站CEO、K画廊老板杨凯喝着手磨咖啡,目光矍铄。  24年前,他为了攒下43元的学费蹲坐在都江堰的路边卖李子;14年前,在新疆做生意的他亏掉了所有积蓄;7年前,生意失败后又遭遇家庭破裂,单身的他一边忙着“东山再起”一边抚养女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