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滨海高新区是科技部与天津市共同建设的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是滨海新区的“领航区”。由于滨海新区拥有大片盐碱荒地,不属耕种用地,不受国家保护耕地的要求的限制,这些土地既可用作生态用地,也可经过批准程序成为建设用地,因此,滨海新区一度成为众多企业向往驻扎的一个乐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记者再次追问众多企业投资进度的时候,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感觉充斥着整个采访过程。大多的结果是,暂停投资。有些已经入驻的企业也由于对未来前景的担忧而不敢将过多的资金投放在滨海项目上,致使当地企业对滨海的资本支持不足。
记者从滨海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滨海新区2007年的62项重点设施项目主要放在构筑交通体系方面,比如,加快海港、空港建设,推动功能区开发等方面,计划投资260亿元,而去年完成预期目标的情况并不如意,到了去年7月才完成40.84亿元的投资额,仅占年计划投资的15.7%,滨海新区发展相对迟缓。综合多方调查,记者将其归纳为三个因素。
政策支持悬空
2006年7月中旬,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表示,从2005年到2009年,国家将给予天津每年10亿、共50亿元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在税收政策方面,在新区的规定范围56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给予定期减免15%企业所得税税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据记者了解,时至今日,滨海新区尚未得到到财政部的一分钱拨款。
滨海新区发展到现在,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位置,不得不自谋生路。据报道,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为主办方之一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大会将于6月6日在天津召开,据了解,届时将有掌管着300亿-500亿美元的70多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到会。为了这次直接融资的成功,天津市政府多次组织人员到旧金山、华盛顿、达拉斯等地进行路演活动。
除此之外,记者留意到,中央近期对滨海新区的政策优惠也在报纸杂志上很难见到,不像去年11月之前叫嚷得那么频繁。直到今年1月份,国家外国专家局给予滨海新区五项政策支持,具体包括:把滨海新区作为引智政策创新试点单位,支持滨海新区开展引智政策的探索和创新,营造良好的海外人才引进环境;国家外专局将在滨海新区进行引智行政许可申请办理试点;在外国专家管理领域,支持新区率先完善外国专家社会保障待遇,中介机构有偿代理服务等改革试点工作;鼓励新区积极探索创新外国专家的激励机制;支持新区不断创新引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这几条政策,给人的感觉不痛不痒,似乎总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同样有可比性的是,领导们关于鼓励和支持滨海新区的讲话似乎也比去年少了许多。或许有人会说,新区域推出的时候,需要制造影响力。此话不假,但是,当该区域发展迟缓的时候,是否同样需要有力度的人说些有力度的话?或许,这些人并非不想出来使把劲,而是没有大的方针政策,这劲也不知道该往哪儿使了。
地区各自为政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当年中央开发开放浦东这项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就没有上海今天的活力,没有国家对深圳特区的支持,就不会有深圳今天的欣欣向荣。如今,天津市政府也全力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和企业高速成长,希望将天津打造成为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经济改革与成长的新焦点。人们一直期望,滨海新区也能成为撬动环渤海地区腾飞的杠杆。
但是,同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上海浦东不同的是,渤海湾涉及到好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是各自为政,而上海就单它一家做主。重点被国务院明确予以规定。人们一直期望,滨海新区也能成为撬动环渤海地区腾飞的杠杆。
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位专家纷纷向记者表示,滨海新区就谈滨海,不要谈环渤海,而理由同上。
几个区域的联合而并非一个完整的新区是滨海新区目前体制上的软肋,这样的体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区域内的重复建设从而造成发展的缓慢。记者采访到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个问题其实在筹划滨海新区的时候就有预见,但是,资源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努力和协调”。话虽如此,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一个协调机构,似乎有太多力不从心的地方,致使看到很多问题,但是依然没有办法统筹,毕竟,它不是一个管理机构,如果这个机构的职能可以兼有管理、行政、建设、规划,是否可以减少各行其是的现象,达到资源得到整合、优势得到发挥的效果。
滨海新区急需一个这样的机构出现,带头清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各自为政、惟我独大的两类极端,从而形成南有深圳、东有浦东、北有滨海的经济三足鼎立格局。
企业入驻量锐减
去年,记者采访的很多企业中,大多有意向在滨海新区进行投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地产和高科技。而对于企业的热情,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也有自己的统计,光是2006年一年的时间,滨海新区签订了100多个大项目,投资总额达3800亿元。
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大力宣传滨海新区的时候,针对拥有滨海新区概念的上市公司而言,天津滨海开发区的建设、港口物流的战略地位等方面都大有提升,这与滨海新区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步调是一致的。该概念的发展给与其有重要关联的公司带来大发展的机遇,比如,天津板块中以G泰达、G津滨、G滨能、G天房、G天津港等,但是,同样遇到的问题是,大多股票在提前暴涨后,似乎已有透支未来利好兑现的表现。
如今,记者在回访几位企业家的时候,他们虽然都极力想表现出企业对滨海新区的信心,但是,大有静观其变的心态。毕竟,如果政策的出台迟缓,政府改革的心态减弱,高层人士各自为政,企业也只有守株待兔的份儿了。
其实,滨海新区发展迟缓并非是个别现象,早在2002年,曾有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轰动全国,它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经济特区的发展迟缓和未来前途问题。在经济特区经过了若干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大都面临着商务成本增高、房地产泡沫化等问题。整体而言,所有经济特区都面临着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
一个新地区的建立终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滨海新区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大多数人依然持乐观的态度,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数据表明,2006年滨海新区GDP同比增长19.4%,比2005年提高4.9个百分点。2007年,随着国家关于滨海新区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融资融洽会折射出的问题
为了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低成本融资平台,天津市政府特邀全国工商联、美国企业成长协会(ACG)共同主办,每年在天津 组织一次中国企业国际融资融洽会。融洽会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就是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企业之间进行“资本对接”和“快速约会”。
在融洽会后,记者曾采访了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并购协会会长王巍,为了组织这样一个会议,他光是美国就去了三次,主要是在美国宣传中国的经济环境,“一开始想,能吸引二三十家基金进入中国就很高兴了,没想到,融洽会上来了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230多家基金,其中光美国就来了70多家。”
“资本对接”是此类融洽会引进的国际流行的融资洽谈方式。有投融资意向的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大会安排的环境中面对面接触,使投融资双方都能有多元选择的机会,是提高投融资机会和效率的有效平台,“快速约会”是融洽会引进ACG成熟的融资对接模式。组委会在事先预约登记的基础上将资本供求双方在封闭环境中安排约45分钟的面谈。
王阳是中国并购协会会长王巍推荐给记者的采访对象,融洽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大会的重头戏,作为去年天津融洽会的承办方,会后的两个月里,王阳走访了上海、广东、北京的很多私幕基金,进行着会后的信息调查和企业与基金的牵线工作。“我们现在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协助企业和基金之间的沟通;二是应近40家企业的要求,帮他们做一些具体的融资工作。”
据了解,很多国外的基金大都是第一次到中国,对中国的经济环境和法律了解得不多,这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大部分企业非常了解如何跟银行谈贷款问题,但不太清楚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把企业价值体现出来,让基金感兴趣。那么,王阳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引路的角色。
在帮助企业和基金牵线搭桥的过程中,王阳遇到了会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有一些这样的基金,它们在国外注册,在国内做业务,它们抓住了中国企业的心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进行一些欺骗的行为。比如,它们跟企业没说几句话就主动要求给企业做评估,想从中挣钱。其实,正规的基金不会见面就谈什么评估,一般都要先进行技术调查等各项工作之后,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再进行评估。”王阳一再地提醒企业,一旦遇到见面就谈收费的基金,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次会议给大家很多的警示,以前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这样的基金存在。”
王阳最后告诉记者,今年融洽会的框架早就出来了,会议地点由天津的滨海新区转到市内的国展中心,“新区那边有点远,交通不太方便,场地的档次也不太高”。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也有所改变,“今年的会议时间缩短为两天,一天论坛,一天资本对接”。不同的是,在会议召开之前会议为股权投资行业的企业开办了两场培训,培训是有偿服务。最近记者了解到,融洽会的召开时间也有所改变,由于奥运会的原因,2008年的融洽会由6月份改为9月份,并且,以后每年的会议时间都固定在9月份召开。
记者从滨海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滨海新区2007年的62项重点设施项目主要放在构筑交通体系方面,比如,加快海港、空港建设,推动功能区开发等方面,计划投资260亿元,而去年完成预期目标的情况并不如意,到了去年7月才完成40.84亿元的投资额,仅占年计划投资的15.7%,滨海新区发展相对迟缓。综合多方调查,记者将其归纳为三个因素。
政策支持悬空
2006年7月中旬,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表示,从2005年到2009年,国家将给予天津每年10亿、共50亿元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在税收政策方面,在新区的规定范围56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给予定期减免15%企业所得税税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据记者了解,时至今日,滨海新区尚未得到到财政部的一分钱拨款。
滨海新区发展到现在,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位置,不得不自谋生路。据报道,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为主办方之一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大会将于6月6日在天津召开,据了解,届时将有掌管着300亿-500亿美元的70多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到会。为了这次直接融资的成功,天津市政府多次组织人员到旧金山、华盛顿、达拉斯等地进行路演活动。
除此之外,记者留意到,中央近期对滨海新区的政策优惠也在报纸杂志上很难见到,不像去年11月之前叫嚷得那么频繁。直到今年1月份,国家外国专家局给予滨海新区五项政策支持,具体包括:把滨海新区作为引智政策创新试点单位,支持滨海新区开展引智政策的探索和创新,营造良好的海外人才引进环境;国家外专局将在滨海新区进行引智行政许可申请办理试点;在外国专家管理领域,支持新区率先完善外国专家社会保障待遇,中介机构有偿代理服务等改革试点工作;鼓励新区积极探索创新外国专家的激励机制;支持新区不断创新引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这几条政策,给人的感觉不痛不痒,似乎总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同样有可比性的是,领导们关于鼓励和支持滨海新区的讲话似乎也比去年少了许多。或许有人会说,新区域推出的时候,需要制造影响力。此话不假,但是,当该区域发展迟缓的时候,是否同样需要有力度的人说些有力度的话?或许,这些人并非不想出来使把劲,而是没有大的方针政策,这劲也不知道该往哪儿使了。
地区各自为政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当年中央开发开放浦东这项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就没有上海今天的活力,没有国家对深圳特区的支持,就不会有深圳今天的欣欣向荣。如今,天津市政府也全力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和企业高速成长,希望将天津打造成为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经济改革与成长的新焦点。人们一直期望,滨海新区也能成为撬动环渤海地区腾飞的杠杆。
但是,同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上海浦东不同的是,渤海湾涉及到好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是各自为政,而上海就单它一家做主。重点被国务院明确予以规定。人们一直期望,滨海新区也能成为撬动环渤海地区腾飞的杠杆。
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位专家纷纷向记者表示,滨海新区就谈滨海,不要谈环渤海,而理由同上。
几个区域的联合而并非一个完整的新区是滨海新区目前体制上的软肋,这样的体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区域内的重复建设从而造成发展的缓慢。记者采访到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个问题其实在筹划滨海新区的时候就有预见,但是,资源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努力和协调”。话虽如此,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一个协调机构,似乎有太多力不从心的地方,致使看到很多问题,但是依然没有办法统筹,毕竟,它不是一个管理机构,如果这个机构的职能可以兼有管理、行政、建设、规划,是否可以减少各行其是的现象,达到资源得到整合、优势得到发挥的效果。
滨海新区急需一个这样的机构出现,带头清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各自为政、惟我独大的两类极端,从而形成南有深圳、东有浦东、北有滨海的经济三足鼎立格局。
企业入驻量锐减
去年,记者采访的很多企业中,大多有意向在滨海新区进行投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地产和高科技。而对于企业的热情,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也有自己的统计,光是2006年一年的时间,滨海新区签订了100多个大项目,投资总额达3800亿元。
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大力宣传滨海新区的时候,针对拥有滨海新区概念的上市公司而言,天津滨海开发区的建设、港口物流的战略地位等方面都大有提升,这与滨海新区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步调是一致的。该概念的发展给与其有重要关联的公司带来大发展的机遇,比如,天津板块中以G泰达、G津滨、G滨能、G天房、G天津港等,但是,同样遇到的问题是,大多股票在提前暴涨后,似乎已有透支未来利好兑现的表现。
如今,记者在回访几位企业家的时候,他们虽然都极力想表现出企业对滨海新区的信心,但是,大有静观其变的心态。毕竟,如果政策的出台迟缓,政府改革的心态减弱,高层人士各自为政,企业也只有守株待兔的份儿了。
其实,滨海新区发展迟缓并非是个别现象,早在2002年,曾有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轰动全国,它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经济特区的发展迟缓和未来前途问题。在经济特区经过了若干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大都面临着商务成本增高、房地产泡沫化等问题。整体而言,所有经济特区都面临着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
一个新地区的建立终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滨海新区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大多数人依然持乐观的态度,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数据表明,2006年滨海新区GDP同比增长19.4%,比2005年提高4.9个百分点。2007年,随着国家关于滨海新区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融资融洽会折射出的问题
为了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低成本融资平台,天津市政府特邀全国工商联、美国企业成长协会(ACG)共同主办,每年在天津 组织一次中国企业国际融资融洽会。融洽会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就是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企业之间进行“资本对接”和“快速约会”。
在融洽会后,记者曾采访了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并购协会会长王巍,为了组织这样一个会议,他光是美国就去了三次,主要是在美国宣传中国的经济环境,“一开始想,能吸引二三十家基金进入中国就很高兴了,没想到,融洽会上来了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230多家基金,其中光美国就来了70多家。”
“资本对接”是此类融洽会引进的国际流行的融资洽谈方式。有投融资意向的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大会安排的环境中面对面接触,使投融资双方都能有多元选择的机会,是提高投融资机会和效率的有效平台,“快速约会”是融洽会引进ACG成熟的融资对接模式。组委会在事先预约登记的基础上将资本供求双方在封闭环境中安排约45分钟的面谈。
王阳是中国并购协会会长王巍推荐给记者的采访对象,融洽会是私募股权基金大会的重头戏,作为去年天津融洽会的承办方,会后的两个月里,王阳走访了上海、广东、北京的很多私幕基金,进行着会后的信息调查和企业与基金的牵线工作。“我们现在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协助企业和基金之间的沟通;二是应近40家企业的要求,帮他们做一些具体的融资工作。”
据了解,很多国外的基金大都是第一次到中国,对中国的经济环境和法律了解得不多,这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大部分企业非常了解如何跟银行谈贷款问题,但不太清楚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把企业价值体现出来,让基金感兴趣。那么,王阳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引路的角色。
在帮助企业和基金牵线搭桥的过程中,王阳遇到了会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有一些这样的基金,它们在国外注册,在国内做业务,它们抓住了中国企业的心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进行一些欺骗的行为。比如,它们跟企业没说几句话就主动要求给企业做评估,想从中挣钱。其实,正规的基金不会见面就谈什么评估,一般都要先进行技术调查等各项工作之后,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再进行评估。”王阳一再地提醒企业,一旦遇到见面就谈收费的基金,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次会议给大家很多的警示,以前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这样的基金存在。”
王阳最后告诉记者,今年融洽会的框架早就出来了,会议地点由天津的滨海新区转到市内的国展中心,“新区那边有点远,交通不太方便,场地的档次也不太高”。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也有所改变,“今年的会议时间缩短为两天,一天论坛,一天资本对接”。不同的是,在会议召开之前会议为股权投资行业的企业开办了两场培训,培训是有偿服务。最近记者了解到,融洽会的召开时间也有所改变,由于奥运会的原因,2008年的融洽会由6月份改为9月份,并且,以后每年的会议时间都固定在9月份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