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基于思维导图理念,运用图形化处理方式进行逻辑关系层次分析,让学生的书面表达更加条理化,让写作更具可操作性。以图导写,培养创新“习作”思维成为写作的突破口。
关键词:初中作文;有效策略;以图导学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望题生畏,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了,也是结构混乱、详略不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习作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层级顺序的分析,忽略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图形化、逻辑化、主次化和层次化的指导。
一、“以图导写”的教学意义
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思维导图(Mindmap,也译成“心智图”或者“脑图”),即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元素,以主题为中心,通过树状结构有组织、分层次、放射式地将知识间的关联展现出来。
在初中语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学生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的联想图,以思维导图绘制出主题的框架、组织写作素材、理清文章内部结构,建立一个一目了然的文章图式,并根据图式撰写修改文章。
二、以图导写的操作步骤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审题目
在写作之前根据所提示的重要信息如: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等,认真审题目。在下笔写作之前,弄清楚自己想从哪个角度去切入。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在中小学的作文写作中,“人”更多的是特指“我”,学生自己的在场。以最简洁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在画思维导图时,首先要做的是把题目进行分类。
(2)定主题
好的作文让人读完之后有一定的感悟或触动,那便是主题的升华。在落笔行文前,应该将自己要写的作文主题定好。如:歌颂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赞扬成长中的自信、乐观、顽强;宣扬社会上的爱心、责任、诚信等。
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好角度与主题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确定关于主题的一个中心词,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自由想象,并以关键字的形式画出相关要点。
(3)选材料
每个同学的作文涉及的切入可能不经相同。这是由于每个同学的家庭成员构成不同、父母的职业不一定相同、生活的环境可能不同、每天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都可能不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悟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同学对作文素材的选择可能不太一样。每个同学围绕中心词(中心题材)展开的素材不一定相同。同时,面对同—个题目,同学们也可能会想到不同的作文素材。
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思维导图能把学生的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写作的这一需求。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为习作拓展寻找素材空间,并提供多项选择,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了最佳选择。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思维的灵动随时闪现,思维不再受约束,也不再有“无米”之困。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在学生的头脑中选择素材的范围就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多。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
(4)理思路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即为作者写文章都会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在收集完素材后,可让学生从他们最想写的素材入手,进行行文构思。
确定了写什么后,就要琢磨要怎么写,这就需要提纲契领巧构思。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提纲是学生习作时的整体思路的提炼。当提纲有血有肉、风骨铮铮后,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雏形。学生的头脑中明确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也自然清晰了,学生的困惑也迎刃而解了。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润文笔
在画好了“主题”、“素材”之后,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但是学生依据这个思维导图写出来的文章还是不够具体、生动的,缺少“血肉”。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将开头、结尾以及中间的过渡段落、过渡句列在思维到图上,方便在提笔写作时用到。
文笔的优美,靠平时的细碎积累。尤其是学生在习作前,运用思维导图,对每一个主题相关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环境描写等进行摘抄整理。不断增加层级、分支,增添相关的具体内容。比如:可以卸下可能用到的修辞手法补充在原来的导图上,并在旁写出相应的句子,作合理调配,这样能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也可以把可能用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分支上,随时选用;还可以把与对象有关的古诗句、名人名言等资料罗列在分支上,做习作时参考。
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语文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来,能让学生的习作思路更加清晰。“以图导写”其发射状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不断地“想开去”、“相下去”,使文章融入更多富有学生个性的元素。
关键词:初中作文;有效策略;以图导学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望题生畏,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了,也是结构混乱、详略不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习作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层级顺序的分析,忽略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图形化、逻辑化、主次化和层次化的指导。
一、“以图导写”的教学意义
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思维导图(Mindmap,也译成“心智图”或者“脑图”),即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元素,以主题为中心,通过树状结构有组织、分层次、放射式地将知识间的关联展现出来。
在初中语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学生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的联想图,以思维导图绘制出主题的框架、组织写作素材、理清文章内部结构,建立一个一目了然的文章图式,并根据图式撰写修改文章。
二、以图导写的操作步骤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审题目
在写作之前根据所提示的重要信息如: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等,认真审题目。在下笔写作之前,弄清楚自己想从哪个角度去切入。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在中小学的作文写作中,“人”更多的是特指“我”,学生自己的在场。以最简洁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在画思维导图时,首先要做的是把题目进行分类。
(2)定主题
好的作文让人读完之后有一定的感悟或触动,那便是主题的升华。在落笔行文前,应该将自己要写的作文主题定好。如:歌颂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赞扬成长中的自信、乐观、顽强;宣扬社会上的爱心、责任、诚信等。
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好角度与主题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确定关于主题的一个中心词,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自由想象,并以关键字的形式画出相关要点。
(3)选材料
每个同学的作文涉及的切入可能不经相同。这是由于每个同学的家庭成员构成不同、父母的职业不一定相同、生活的环境可能不同、每天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都可能不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悟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同学对作文素材的选择可能不太一样。每个同学围绕中心词(中心题材)展开的素材不一定相同。同时,面对同—个题目,同学们也可能会想到不同的作文素材。
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思维导图能把学生的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写作的这一需求。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为习作拓展寻找素材空间,并提供多项选择,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了最佳选择。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思维的灵动随时闪现,思维不再受约束,也不再有“无米”之困。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在学生的头脑中选择素材的范围就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多。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
(4)理思路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即为作者写文章都会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在收集完素材后,可让学生从他们最想写的素材入手,进行行文构思。
确定了写什么后,就要琢磨要怎么写,这就需要提纲契领巧构思。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提纲是学生习作时的整体思路的提炼。当提纲有血有肉、风骨铮铮后,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雏形。学生的头脑中明确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也自然清晰了,学生的困惑也迎刃而解了。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润文笔
在画好了“主题”、“素材”之后,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但是学生依据这个思维导图写出来的文章还是不够具体、生动的,缺少“血肉”。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将开头、结尾以及中间的过渡段落、过渡句列在思维到图上,方便在提笔写作时用到。
文笔的优美,靠平时的细碎积累。尤其是学生在习作前,运用思维导图,对每一个主题相关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环境描写等进行摘抄整理。不断增加层级、分支,增添相关的具体内容。比如:可以卸下可能用到的修辞手法补充在原来的导图上,并在旁写出相应的句子,作合理调配,这样能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也可以把可能用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分支上,随时选用;还可以把与对象有关的古诗句、名人名言等资料罗列在分支上,做习作时参考。
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语文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来,能让学生的习作思路更加清晰。“以图导写”其发射状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不断地“想开去”、“相下去”,使文章融入更多富有学生个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