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创业人物正在台湾崛起,他们的名片一定有这么两面,一面是“Entrepreneur” (企业家),另一面是“Engineer”(工程师),他们的公司,都有创造股市高额盈余的本事;调出他们的档案,他们也都有在硅晶片上研发惊人“作品”的才情。
全世界没有另外一种职业,能够比他们更犀利地定位“知识经济”力大无穷的变现力量。完全没有一块土地资产,却可以推升4倍于房地产商的股份。
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地区,像今天的台湾,同时有如此大量的“工程创业家”,瞄准着进入二次成长曲线的半导体产业,白手打造起巨大财富。
这些人曾在美国硅谷工作,如今有的在台湾,有的即将回到台湾。知识是他们力量的来源。
趋势大师梭罗指出,在人类历史上,谁掌握资源谁就能创造财富。在农业时代,资源是土地,地主掌握了财富;进入了工业社会,资源是能源,掌握石油、工厂和机器的资本家,就掌握财富;进入知识经济社会,资源是知识,知识工作者本身就可以创造财富。
进入这场新竞赛,台湾有很好的机会。梭罗分析,这场新经济竞赛是由微电子、电脑、通讯、材料、生物和机器人等6项科技带动,特别是微电子科技中的半导体,和其它5项密切相关,而台湾在半导体和电脑领域建立的世界第三大资讯工业基础,已为台湾IC知识工作者敞开大门。
四年前,一位来台湾的德克萨斯州资深仪器工程师指出,台湾半导体业制造水准不错,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加强设计能力。三年前,现任英特尔执行长贝瑞特来台访问时,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左手带着工程技术,右手抓紧商业思维,今年,台湾就要在IC设计业上大幅度突破。
设计晶片组的威盛公司,大胆跨入微处理领域,6月底买下新瑞仕微处理器部门,准备将CPU整合在晶片组系统上,跨入晶圆制造领域,自己盖晶圆厂,并在年底前完成装机。设计DRAM的钰创公司,正与另一家DRAM生产公司合作,发展最新一代0.15微米的DRAM,力博美国的美光和韩国三星,开发IC设计专利的智源,则期许成为IC专利图书馆,提供国内IC设计和系统业者所需的技术专利。
这群“工程创业家”敢放胆前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台湾逐渐成熟的后PC产业。过去15年,个人电脑主导半导体业发展,带动半导体工业大幅成长。随着后PC时代来临,各种装有不同功能半导体的信息产品将更普及,也使IC设计业发挥空间更大。根据《数码时代》的调查结果显示,台湾未来最有潜力的行业就是IC设计业,而台湾积累了做电脑晶圆的经验,在后PC时代特别有机会。
“台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曾在美国半导体业工业十多年的登峰半导体副总经理白培霖指出。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上半期,整个个人电脑产业起飞,从晶片组、绘图器到控制器等,重要的设计师都是中国人。
曾经在美国工作多年汤宇方说:“近年美国IC设计业获利不佳,上市没有题材,但是台湾IC设计业却愈做愈大。”他的同班同学韩光宇创办的敌成半导体,在美国上市,后来又回台湾成立公司,就是看准台湾和亚洲市场。
更多投身于IC设计业的知识工作者,正努力争取台湾半导体业的发言权,并提升价值。他们多是台大电机系前后系友,早期一毕业就出国,被称为对台湾经验最没有贡献的一群,但是在全球知识经验推动下,运用在国外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回过头来成为台湾新创业家。
半导体研究在60年代初期萌芽,在70和80年代兴盛,当年台大学生出国比例高,到美国正好躬逢其盛,直接参与半导体知识的创造过程。1974年,知名半导体学者施敏回台大任客座教授,当年读台大机电系的卢超群首次接触半导体。3年后,卢超群到斯坦福读研究生,与最新半导体知识一起成长,让他具有了创新知识的能力。
1981年,卢超群拿到博士学位,进入IBM工作,带他的主管就是DRAM的发明者。3年后,卢超群发明全世界最快的100万位元DRAM,一秒运算2亿次。“等于在三轮车时代开发出保时捷跑车”。他得意地说。
到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林子牧,跟着米德教授(Carver Mead)进行超大型积体电路研究。米德是当时半导体研究的权威之一,他提出的“运算的极限”和简化IC设计方法等理论,深受学界和业界重视。他发表论文时,连知名的葛洛夫(英特尔三位创办人之一)都坐在台下听讲。
有机会接近大师,林子牧从米德身上获益良多,加州理工学院一毕业,林子牧就进米德所开的公司工作,研究IC设计流程。
当时半导体产业求才若渴,这些专业人才脑中具有的知识,本身就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当时也在硅谷工作的旺宏电子的营运长游敦行,记得一天到晚都有猎头公司打电话来,要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年薪丰厚。
“电脑工业下一代的规格很清楚,就像挂在天上的月亮,大家摘月比的是研发,看谁最快“,设计全世界第一颗Ist CellMasd ROM 的游敦行指出:”我们必须要创造那个月亮!”
林子牧后来自己出来和大学同学陈文琦合开Symphony公司,主力作主机板上用的核心逻辑晶片,之后再成立威盛电子,两次创业都很容易取得种子资金。
1990年,卢超群离开IBM回国,在新竹科学园区参加刚起步的纳米计划,并成立钰创科技,负责纳米计划的IC设计工作。
即使是擅长技术的专才,对于商务也较陌生。记得第一次和客户谈产品时,对方问到“什么时候可以交货”时,技术出身的他当场答不出话来。
从经营中,林子牧和陈文琦觉得,光是技术和产品好还不够,有否做促销和准时交货都很重要。另外,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也是一项智慧。
Symphony后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者意见不一致,陈文琦和林子牧干脆把公司卖掉,回台湾成立威盛。为了拉第一笔订单,陈文琦特地带了一块威盛的晶片组板,一个人跑到拉斯维加斯电脑展览会场,和一家家客户面谈,当场展示自己产品的性能。
陈文琦负责业务,林子牧专攻技术。威盛刚开始资源有限,无法服务太多客户,就策略性地选择了华硕和大众两家厂商为合作伙伴。当时华硕刚成立,只有童子贤、敏雄几个人,但技术能力强,而大众则是原本Symphony的客户。
林子牧指出,不懂技术的人很难做行销。高科技公司要把产品卖出去,不只是技术,必须对行销加技术加产品,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业务员去和客户谈规格,必须了解产品和技术是怎么做的,看制造和价格也都需要专业知识。因为这个行业进步快、技术层次高、有时候客户自己也不知道要什么,跑业务一定要有技术的底子。
华胜客户协理王信博,就业时候意欲选择规模不大、但具挑战性的公司。“因为可以同时接触研发、应用和市场。角色不断转换,学的东西也快。”他年轻的脸上透着自信。
早期,台湾留学生读MBA,被看成为怪胎。现在风气变了,要打开视野,搞技术的人必须了解行销,知道业务方面各个环节的人在做什么。经营科技产品、行销、业务和营运需要互补。台大电机系毕业、现任Sirf总经理、在硅谷20年、曾创立过4家公司的胡国强说:“工程背景加上行销知识在一起,大有助于创业”。
体认到光有技术不够,胡国强特地抽出时间,到附近SantaBarbara大学念企管硕士,从会计、财务和行销一步一步来,前后花了三年完成课题。由于懂得市场和行销,胡国强从技术领域转而成为全面经营者。他成立的Sirf公司,做的是全球定位系统的晶片系统,是一种量大的主流消费产品,不像以前只用在测量、航空和精密工业上。
Sirf专注相同领域的利基市场,提供技术解答,而不是去做最终产品。“我要做卫星定位系统的英特尔”,胡国强指出。另一方面,胡国强也慎选投资者,让联电、力捷、宏基和诺基亚入股,而这些将来都是他的客户。
1988年之前,韩光宇原本只是一位工作8年的半导体工程师,当英特尔推出386微处理器,他看到了机会的曙光,果断的选择从此改变了他和他的同学李勉的一生。
专长在设计SRAM的韩光宇,知道386推出后,需要用到很多高速SRAM。“只要产品做得出来,就可以卖掉”。韩光宇形容当时热卖情形。后来他也回到台湾,成立了台湾硅成公司。
目前美国IC设计业的整体表现,逐年在走下坡。“去年ADT 、Cypress(两者皆为美国IC设计公司)亏了一至三亿美元”。韩光宇随口就举出例子。另一方面,台湾的IC设计业逐渐形成,并且下游的客户,像记忆本、系统、晶片和主机板业都在台湾。虽然美国硅成已于1994年在美国上市,韩光宇看了台湾市场潜力,决定规划台湾硅成在台湾上市,以取得本地资金。
林子牧负责的技术工作,不仅是威盛的晶片组,连合作伙伴的技术也要考虑,将营运变数降到最低。另外,威盛对所处环境非常敏感,自己的产能不足时,要提供给哪些客户,也要做判断。而竞争对手英特尔一心想整合晶片组市场,威盛也在等待机会,并且评估何时跨入微处理器市场作反击。
和任天堂长期合作的旺宏电子,也积极寻找机会。旺宏原本只是任天堂的二线供应商,但是资源副总经理游敦行,经常拜访任天堂的主管,并且闲聊。有次闲聊中,游敦行得知任天堂的一位重要客户交货出了问题,游敦行评价这个产品旺宏可以做,就请对方给旺宏一个机会,从此开始双方长期合作关系。
任天堂定位自己是经营娱乐事业,而不只是游戏机。随着互联网络兴起,任天堂的产品线将大幅改变。下一时代任天堂不再只做家庭游戏机,而是多种能联上网络的游乐产品。其中需要多种不同的IC,旺宏也正努力开发新产品配合。
这一波IC设计业热潮,为什么对台湾是机会?登峰半导体副总经理白培霖分析,中国人受的教育,偏重“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所以解决问题能力很强,而IC设计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行业,所以这方面表现很好。
相比较同属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台湾强烈的创业精神,使台湾更能抓住机会。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观察,日本创业精神已冷,不像当年盛田昭夫和松下幸之助怀抱强烈创业热忱。德鲁克指出,创业就要在30岁之前,但是日本这一代年轻人,看不出有太多热情。
同一时间,从东京帝国大学、韩国汉城大学和台大电机系毕业的学生,最大的差别,是东京帝大的毕业生在三菱半导体事业部做事,汉城大学毕业生在三星半导体事业部做事,但台大电机系毕业生却多去创业。
知识经济所标示的,是实际藩篱的撤除,让人才和知识可以自由流动,选择他们可以实现理想及变现知识的地方。当台湾与全球先进知识的落差愈小,将会燃烧更多创业能量。在知识经济的新赛局中,决胜关键就在优秀人才脑子里的东西,以及他在什么地方动脑子。
下一个台湾知识产业的特攻部队会是谁?互联网?通讯?软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演讲中说道:都有可能!
下一个台湾的“Engipreneur" (企业家)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