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国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提出我国应如何搞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自然灾害中 70% 属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 以上,受灾害影响人口在4 亿以上。各国政府普遍意识到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治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 有代表性国家的气象防灾减灾
1.1 美国: 软件重于硬件、平时重于灾时、地方重于中央
美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飓风、龙卷风、旱灾、洪灾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年均十亿美元以上。美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基本理念是软件重于硬件、平时重于灾时、地方重于中央。早在 20 年前,美国政府就设立了总统直接领导的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专事国家灾害管理。一旦突发大的气象灾害,可以调动美国所有人力、物力进行紧急救援。《美国联邦灾害紧急救援法案》以法律形式定义了气象灾害防御的基本原则、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气象灾害预警,建立了现代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通过 Internet、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实时公布气象灾害信息,指导公众防灾减灾。美国防治气象灾害注重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地球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的遥感技术早已用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NOAA 应用超级计算机和其他前沿技术,24 小时实时对龙卷风、飓风等极端天气预警。科研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技支撑。NOAA 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能力,为了气象防灾减灾,研究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气象与灾害等课题。美国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不惜花费巨资宣传教育网络化,建立相关网站约 700 个;要求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活动。
1.2 日本: 把气象防灾减灾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因其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一年四季多发台风、暴雨、大雪等气象灾害,其中台风、暴雨和暴雪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日本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思路是防灾减灾是减少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日本是一个注重法制的国家,建有包括气象灾害一整套完善的防灾法律体系。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与大灾害有着密切关系。日本用于防灾减灾预算约占国民收入的 6% 。每年约为 3~4 兆日元之间。日本已建立起完整的防灾救灾科技研究体系。除了基础和综合性防灾科学研究外,日本政府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理研究; 加强灾害预测技术研究; 加强防灾支援系统研究等。日本大力加强防灾减灾气象观测系统。日本气象厅“下一代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投入使用。目前积极加强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防灾基础设施。气象厅还从 2010年起,在大风、雷电、暴雨等易发地区使用新型多普勒雷达,提前一小时每隔十分钟公布一次“大风等短时间预报”。在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方面,日本还建立了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支援系统。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便预先采取措施,把每年的 9 月 1 日定为国民“防灾日”,在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有日本首相参加的全国性防灾演习,以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能力。日本政府制定了开展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作重点。努力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旨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3 印度: 把气象防灾减灾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组成部分
由于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印度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2% 的国土易发生水灾; 28% 的国土容易受旱灾; 8% 的国土易受暴风侵害,给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印度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气象灾害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在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将气象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发展规划,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预警系统;提供灾害保险; 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等。印度在各级政府均设有灾害管理机构。最高决策机构是由以总理为首的全国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印度在灾害管理的立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央、地方建立了严谨而科学的法律体系。
2 启示与借鉴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发展大局。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獻。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自然灾害中 70% 属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 以上,受灾害影响人口在4 亿以上。各国政府普遍意识到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治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 有代表性国家的气象防灾减灾
1.1 美国: 软件重于硬件、平时重于灾时、地方重于中央
美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飓风、龙卷风、旱灾、洪灾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年均十亿美元以上。美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基本理念是软件重于硬件、平时重于灾时、地方重于中央。早在 20 年前,美国政府就设立了总统直接领导的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专事国家灾害管理。一旦突发大的气象灾害,可以调动美国所有人力、物力进行紧急救援。《美国联邦灾害紧急救援法案》以法律形式定义了气象灾害防御的基本原则、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气象灾害预警,建立了现代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通过 Internet、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实时公布气象灾害信息,指导公众防灾减灾。美国防治气象灾害注重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地球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的遥感技术早已用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NOAA 应用超级计算机和其他前沿技术,24 小时实时对龙卷风、飓风等极端天气预警。科研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技支撑。NOAA 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能力,为了气象防灾减灾,研究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气象与灾害等课题。美国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不惜花费巨资宣传教育网络化,建立相关网站约 700 个;要求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活动。
1.2 日本: 把气象防灾减灾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因其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一年四季多发台风、暴雨、大雪等气象灾害,其中台风、暴雨和暴雪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日本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思路是防灾减灾是减少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日本是一个注重法制的国家,建有包括气象灾害一整套完善的防灾法律体系。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与大灾害有着密切关系。日本用于防灾减灾预算约占国民收入的 6% 。每年约为 3~4 兆日元之间。日本已建立起完整的防灾救灾科技研究体系。除了基础和综合性防灾科学研究外,日本政府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理研究; 加强灾害预测技术研究; 加强防灾支援系统研究等。日本大力加强防灾减灾气象观测系统。日本气象厅“下一代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投入使用。目前积极加强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防灾基础设施。气象厅还从 2010年起,在大风、雷电、暴雨等易发地区使用新型多普勒雷达,提前一小时每隔十分钟公布一次“大风等短时间预报”。在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方面,日本还建立了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支援系统。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便预先采取措施,把每年的 9 月 1 日定为国民“防灾日”,在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有日本首相参加的全国性防灾演习,以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能力。日本政府制定了开展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作重点。努力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旨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3 印度: 把气象防灾减灾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组成部分
由于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印度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2% 的国土易发生水灾; 28% 的国土容易受旱灾; 8% 的国土易受暴风侵害,给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印度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气象灾害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在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将气象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发展规划,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预警系统;提供灾害保险; 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等。印度在各级政府均设有灾害管理机构。最高决策机构是由以总理为首的全国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印度在灾害管理的立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央、地方建立了严谨而科学的法律体系。
2 启示与借鉴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发展大局。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