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在学校抹杀儿童的个性,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毫无个性的教育模型,而在于以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选择一条能够充分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找到他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不论是教育改革还是课堂教学,都应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创新的基本准则,充分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开放的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然而要使课堂开放,首先必须得使教材开放。要使同样的教材带给学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达到开放课堂教学的效果,呈现知识的灵活多样且具有可选择性,使学生学会灵活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可以不采用教材中的方法,而是创设一个情境,在教这一课的前一天,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世界地图,把从世界地图中的发现写下来。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发现,他们经过自己的观察之后,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发现,在课堂上自然就谈出了自己个性化的发现(这样开放的设计,来源于孩子们的观察体验)。然后再请孩子们看看《世界地图的发现》一文中主人公的发现,引导孩子们体会主人公的伟大发现,进而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其实,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外,更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塑造其个性品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张扬学生个性的目的。
二、鼓励大胆学生质疑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也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将要结束时说:“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爱国思想,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爱国者。”教师话音刚落,有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如果京张铁路不能提前竣工,那么詹天佑还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吗?”突如其来的发问,让课堂一时陷入了僵局,教师只好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众说纷纭、交流之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提问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我们只有爱国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从小学好爱国的本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学生个性化的质疑,既解决了学生自己的疑惑,又使大家认识到只有从小学好本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国者。没有学生课堂之上的大胆提问,又怎么会有如此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呢?由此可见,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尤其重要。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个个不同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尤其是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等联系起来之后,由于现实因素的干扰,答案就可能呈现出不确定性。新课程所追求的就是这种“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只要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只要学生的答案有理有据,我们都可以给予肯定,何必拘泥于一个答案呢。
“今天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处于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体内却掩藏着一颗战战兢兢、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在教室里,我们应把讲桌移到教室的一角,从讲台上走下来,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我们也应更多地让学生走上展示台,给予较多的展示个性的机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主阵地。
(榆中县教育局)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开放的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然而要使课堂开放,首先必须得使教材开放。要使同样的教材带给学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达到开放课堂教学的效果,呈现知识的灵活多样且具有可选择性,使学生学会灵活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可以不采用教材中的方法,而是创设一个情境,在教这一课的前一天,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世界地图,把从世界地图中的发现写下来。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发现,他们经过自己的观察之后,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发现,在课堂上自然就谈出了自己个性化的发现(这样开放的设计,来源于孩子们的观察体验)。然后再请孩子们看看《世界地图的发现》一文中主人公的发现,引导孩子们体会主人公的伟大发现,进而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其实,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外,更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塑造其个性品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张扬学生个性的目的。
二、鼓励大胆学生质疑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也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将要结束时说:“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爱国思想,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爱国者。”教师话音刚落,有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如果京张铁路不能提前竣工,那么詹天佑还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吗?”突如其来的发问,让课堂一时陷入了僵局,教师只好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众说纷纭、交流之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提问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我们只有爱国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从小学好爱国的本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学生个性化的质疑,既解决了学生自己的疑惑,又使大家认识到只有从小学好本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国者。没有学生课堂之上的大胆提问,又怎么会有如此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呢?由此可见,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尤其重要。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个个不同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尤其是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等联系起来之后,由于现实因素的干扰,答案就可能呈现出不确定性。新课程所追求的就是这种“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只要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只要学生的答案有理有据,我们都可以给予肯定,何必拘泥于一个答案呢。
“今天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处于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体内却掩藏着一颗战战兢兢、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在教室里,我们应把讲桌移到教室的一角,从讲台上走下来,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我们也应更多地让学生走上展示台,给予较多的展示个性的机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主阵地。
(榆中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