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我国最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行”)的股改上市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因此,作为掌舵人的项俊波再次成为市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生履历:丰富而又厚实
拥有北大法律博士学位的项俊波出生于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下过乡、当过兵等诸多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对农民有很朴素的感情,并历练出一股过人的抗压能力和胆气。酷爱文学的项俊波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地就小有名气,如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的创作,特别是早在1986年到1987年,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的成功创作,更是让人们给予了他“特别关注人性,注重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对人在面对环境中做出各种抉择的刻画非常到位”的评价和赞许。1996年,时任审计署管理指导司副司长的项俊波出任京津冀特派员。1999年,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作为京津冀特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项俊波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在这场审计“战斗”中,项俊波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和审计胆略,得到审计署以及相关领导的认可。三年后,项俊波被提拔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2004年8月,项俊波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随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项俊波进入央行后,逐步推进风险控制的落实,高度关注比较突出的三类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由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均与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协调有关,因此,他认为,现阶段金融立法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金融创新法律关系、提高金融监督管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以及充分利用市场自律监管等方面。2007年7月,项俊波调任农行党委书记、行长。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项俊波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此便与农行、农村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
企业文化:浓缩全体员工的智慧结晶
作为我国分支机构最多、城乡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员工人数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靠什么凝聚全行的合心力”是项俊波来到农行后必须首先思考和面对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细心的人们会发现,2010年1月21日,农行首次在京发布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农行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包括内部培训、内部简报、内部演讲、内部评选等,以此来统领农行的思想和凝聚力。项俊波认为,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在充分吸收农行企业文化建设大讨论成果,经过广泛调研访谈,深入梳理历史传承,深刻剖析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45万农行员工智慧与心血的结晶。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农行将践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传承“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的企业愿景,坚守“诚信立业,稳健行远”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持“五大理念”,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项俊波表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确立,只是农行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文化深植和文化推广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风险管理:时刻紧绷这根弦
到任农行的第二天,项俊波并没有呆在北京坐等汇报,而是随即赶往河南省分行兰考支行,突击查账并检查支行的金库和安全管理。第二天,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农行周口市分行项城支行。之后,他又出现在农行项城支行距县城最远的李塞营业所。在一系列下基层调研中,项俊波为以后的政策制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07年11月8日,项俊波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针对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而导致案件发生的问题,他组建了五支监督检查队伍:飞检队,主要负责突击查账、查库;神秘人队伍,主要负责对网点文明规范化服务进行明察暗访;整体移位队伍,主要对分支机构进行整体接管,全面审计;巡视队伍,主要负责对各分行班子工作情况进行巡视监察;审计特派办队伍,将现在分散在各分行的审计特派员队伍集中起来,每年重点彻查8〜9家分行。
基于农行的业务性质,资产质量和“三农”贷款风险一直是决策层高度关注的经营指标。项俊波认为,虽然当前“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机遇也很多,但“三农”和县域业务风险压力大的现实还没有根本改观。同时,随着农行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客户数量大幅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张,经营管理战线明显拉长,风险隐患也越来越多。而现在股改上市和业务大发展对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怎么掌控好“三农”信贷风险,项俊波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靠识人。也就是要筛选好的客户,只有选好客户,选可靠的客户、放心的客户,才能真正管控好风险。而筛选好的客户,则需要眼光、智慧及经验。要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到实处,从各个渠道掌握客户信息。二靠机制。也就是激励要保障,约束要到位。“三包一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因此要继续总结“三包一挂”的精髓,丰富其内涵,结合各地实际推广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三农”风险管控体系,尽快完成县支行风险经理派驻工作,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三靠定价。要依靠合理的定价有效覆盖风险。合理定价的前提是做好风险容忍测算。项俊波表示,服务“三农”的账一定要算清楚,风险账更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每个省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都要测算清楚。每种产品、每个行业的利润风险平衡点都要算清楚。而后在此基础上,本着覆盖风险的原则,制订合理的利率水平。四靠惩戒。要加大风险排查和案件查处力度,使“三农”业务风险检查常态化,及时发现风险点,堵住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有效防范案件隐患。要保持对风险案件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是农行做好股改准备工作、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项俊波上任三年来,农行在内部风险管控方面成果显著。截至2009年末,包括国家注资和置换因素,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至2.91%,涉农贷款不良率也下降至4%。
农村金融:水火不相容的“铁锅理论”
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农行股改方案的十六字原则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一方面是政治要求,定位于“三农”,另一方面是商业性可持续运作。如何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近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三农”金融服务和商业化经营之间水火不容的说法,项俊波给出了这样一个新解:“如果在火上加个锅,通过烧火把锅里的水烧开,水火不容便迎刃而解。”项俊波相信,这口锅就是“‘三农’金融部”,它能够帮助农行走出一条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有机结合的新路。
从2008年3月开始,农行先后选择了甘肃、福建、山东等8家分行,开展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项俊波认为,过去两年的实践证明,“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对“三农”和县域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认可。综合考虑前期试点情况和新的改革要求,农行下一步将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以8家分行为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深入。
2009年底,农行专门着重研究了事业部单独核算有关问题。项俊波一直认为,单独核算是事业部改革的核心。深化事业部制改革,必须将“三农”金融部单独核算这本账搞得更精、更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真正实现事业部核算“分得开、算得准、说得清、信得过”。为此,项俊波提出建议:一是要千方百计做好事业部核算体系建设。抓紧完成事业部单独核算基础建设,新核算报告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要尽快上线运行,要定期拿出报表。搞好科技系统支持,抓紧打牢事业部的核算基础。二是要进一步提升单独核算的精度。不但要拿出总账,还要拿出各分项的细账。通过管理会计、成本作业等方式,着力建设更加精准高效的事业部全面核算体系,力争尽快实现能够按机构、区域、产品等多维度核算事业部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为“三农”经营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也为国家给予扶持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要全面检验、评估事业部的核算政策制度和规则。单独核算不仅要拿出“三农”金融部的财务核算报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试点,评估单独核算的制度办法及政策措施是不是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事业部经营管理成本收益,满足信息披露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项俊波要求8家深化改革试点行,要高度重视核算评估工作,要拿出完整的单独核算评估报告,为不断完善事业部单独核算体系提供依据。
人生履历:丰富而又厚实
拥有北大法律博士学位的项俊波出生于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下过乡、当过兵等诸多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对农民有很朴素的感情,并历练出一股过人的抗压能力和胆气。酷爱文学的项俊波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地就小有名气,如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的创作,特别是早在1986年到1987年,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的成功创作,更是让人们给予了他“特别关注人性,注重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对人在面对环境中做出各种抉择的刻画非常到位”的评价和赞许。1996年,时任审计署管理指导司副司长的项俊波出任京津冀特派员。1999年,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作为京津冀特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项俊波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在这场审计“战斗”中,项俊波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和审计胆略,得到审计署以及相关领导的认可。三年后,项俊波被提拔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2004年8月,项俊波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随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项俊波进入央行后,逐步推进风险控制的落实,高度关注比较突出的三类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由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均与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协调有关,因此,他认为,现阶段金融立法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金融创新法律关系、提高金融监督管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以及充分利用市场自律监管等方面。2007年7月,项俊波调任农行党委书记、行长。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项俊波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此便与农行、农村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
企业文化:浓缩全体员工的智慧结晶
作为我国分支机构最多、城乡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员工人数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靠什么凝聚全行的合心力”是项俊波来到农行后必须首先思考和面对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细心的人们会发现,2010年1月21日,农行首次在京发布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农行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包括内部培训、内部简报、内部演讲、内部评选等,以此来统领农行的思想和凝聚力。项俊波认为,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在充分吸收农行企业文化建设大讨论成果,经过广泛调研访谈,深入梳理历史传承,深刻剖析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45万农行员工智慧与心血的结晶。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农行将践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传承“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的企业愿景,坚守“诚信立业,稳健行远”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持“五大理念”,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项俊波表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确立,只是农行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文化深植和文化推广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风险管理:时刻紧绷这根弦
到任农行的第二天,项俊波并没有呆在北京坐等汇报,而是随即赶往河南省分行兰考支行,突击查账并检查支行的金库和安全管理。第二天,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农行周口市分行项城支行。之后,他又出现在农行项城支行距县城最远的李塞营业所。在一系列下基层调研中,项俊波为以后的政策制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07年11月8日,项俊波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针对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而导致案件发生的问题,他组建了五支监督检查队伍:飞检队,主要负责突击查账、查库;神秘人队伍,主要负责对网点文明规范化服务进行明察暗访;整体移位队伍,主要对分支机构进行整体接管,全面审计;巡视队伍,主要负责对各分行班子工作情况进行巡视监察;审计特派办队伍,将现在分散在各分行的审计特派员队伍集中起来,每年重点彻查8〜9家分行。
基于农行的业务性质,资产质量和“三农”贷款风险一直是决策层高度关注的经营指标。项俊波认为,虽然当前“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机遇也很多,但“三农”和县域业务风险压力大的现实还没有根本改观。同时,随着农行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客户数量大幅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张,经营管理战线明显拉长,风险隐患也越来越多。而现在股改上市和业务大发展对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怎么掌控好“三农”信贷风险,项俊波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靠识人。也就是要筛选好的客户,只有选好客户,选可靠的客户、放心的客户,才能真正管控好风险。而筛选好的客户,则需要眼光、智慧及经验。要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到实处,从各个渠道掌握客户信息。二靠机制。也就是激励要保障,约束要到位。“三包一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因此要继续总结“三包一挂”的精髓,丰富其内涵,结合各地实际推广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三农”风险管控体系,尽快完成县支行风险经理派驻工作,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三靠定价。要依靠合理的定价有效覆盖风险。合理定价的前提是做好风险容忍测算。项俊波表示,服务“三农”的账一定要算清楚,风险账更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每个省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都要测算清楚。每种产品、每个行业的利润风险平衡点都要算清楚。而后在此基础上,本着覆盖风险的原则,制订合理的利率水平。四靠惩戒。要加大风险排查和案件查处力度,使“三农”业务风险检查常态化,及时发现风险点,堵住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有效防范案件隐患。要保持对风险案件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是农行做好股改准备工作、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项俊波上任三年来,农行在内部风险管控方面成果显著。截至2009年末,包括国家注资和置换因素,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至2.91%,涉农贷款不良率也下降至4%。
农村金融:水火不相容的“铁锅理论”
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农行股改方案的十六字原则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一方面是政治要求,定位于“三农”,另一方面是商业性可持续运作。如何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近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三农”金融服务和商业化经营之间水火不容的说法,项俊波给出了这样一个新解:“如果在火上加个锅,通过烧火把锅里的水烧开,水火不容便迎刃而解。”项俊波相信,这口锅就是“‘三农’金融部”,它能够帮助农行走出一条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有机结合的新路。
从2008年3月开始,农行先后选择了甘肃、福建、山东等8家分行,开展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项俊波认为,过去两年的实践证明,“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对“三农”和县域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认可。综合考虑前期试点情况和新的改革要求,农行下一步将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以8家分行为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深入。
2009年底,农行专门着重研究了事业部单独核算有关问题。项俊波一直认为,单独核算是事业部改革的核心。深化事业部制改革,必须将“三农”金融部单独核算这本账搞得更精、更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真正实现事业部核算“分得开、算得准、说得清、信得过”。为此,项俊波提出建议:一是要千方百计做好事业部核算体系建设。抓紧完成事业部单独核算基础建设,新核算报告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要尽快上线运行,要定期拿出报表。搞好科技系统支持,抓紧打牢事业部的核算基础。二是要进一步提升单独核算的精度。不但要拿出总账,还要拿出各分项的细账。通过管理会计、成本作业等方式,着力建设更加精准高效的事业部全面核算体系,力争尽快实现能够按机构、区域、产品等多维度核算事业部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为“三农”经营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也为国家给予扶持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要全面检验、评估事业部的核算政策制度和规则。单独核算不仅要拿出“三农”金融部的财务核算报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试点,评估单独核算的制度办法及政策措施是不是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事业部经营管理成本收益,满足信息披露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项俊波要求8家深化改革试点行,要高度重视核算评估工作,要拿出完整的单独核算评估报告,为不断完善事业部单独核算体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