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模式大都采取“依附型预算管理模式”,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编制原则。大部分高校采用了“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这也是政府预算规定的编制方法。根据上述预算编制方法,导致高校预算的管理结构、内容体系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浓烈的预算模式呈现出内容简单、缺乏刚性、可操作性差等缺点,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高校自身管理的需要。因此,该文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预算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41-02
1 高校预算的涵义
高校预算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根据其发展有计划地进行支出、收入、利润规划。预算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并无异于其在企业中,能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高等学校四大功能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并促使高等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地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
高校预算管理管理的对象是高校。与企业不同,高等学校并不以“盈利”为基本目的,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是非营利性的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这样一种管理对象的本质差别导致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具有其独特性,它有特定的预算管理模式、原则、目标、内容等等。
高校是国家公共部门,其财务受到我国财务部门的控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高校的支出按照预算计划从国库中直接支出,高校资金管理中的专项项目则要求专款专用,政策性强。由此可见,高校的资金调度并不像企业那么自由,而是受到国家财政部门的一定限制,这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更为精细化。
2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实现其管理功能,而是作为一种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存在。虽然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如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压力、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2.1 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以上年度实际支出为基数,采用“基数+增长”模式编制。
这种预算模式主要适用于平稳发展的高校运用,而当前学校處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由此可见这种预算模式与高校发展状态并不相符。无论是资金量还是相关运营活动抑或是学校规模都在变得更加复杂、庞大,且面临的外界环境也更加复杂,高校需要的是能够应对变化与发展的预算编制模式,而当前所运用的预算编制模式实现的是平稳运行管理功能。此外,该方法的不科学性还在于基数的不合理因素逐年累积,容易形成刚性支出,缺乏灵活性,一方面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2 预算执行不力
预算执行好坏是决定预算管理功能顺利实现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预算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为了保障预算朝着目标方向不偏不倚地进行,一方面必须强化预算责任人的预算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预算责任人的积极性。高校的预算方案由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具有高度权威性。然而,由于我国高校预算系统不完善,缺乏配套的奖惩机制,预算执行缺乏压力;而且预算权责不清,加上执行人员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现象严重。预算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随意性大,项目变动随意、调整程序混乱,从而大大削弱了预算管理职能,编制的预算成为摆设,预算目标的实现成为无稽之谈。
2.3 预算缺乏考评
考评包含了计量、分析、奖惩等模块,是预算管理功能实现必不可少的模块,它是预算执行必不可少的驱动因素,是预算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而我国高校预算的现状是:对执行结果的考评机制很少。这就导致预算责任人没有按预算目标执行预算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激发起创新性,因为执行情况并没有得到合理考量,那么执行得好或者不好都一样,这有悖激励理论。没有考评机制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不完整的,甚至容易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更不利于高校长足发展。
3 实施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科学编制预算,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
保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前提。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要全面考虑学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费收支情况,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展开预算编制工作。具体而言,要想实现高校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根据财政拨款政策、学生规模和学校资源利用情况合理预测学校的各项收入。其次,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项支出,要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和统一的定额标准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实行定额管理。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申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实行预算定额动态管理。最后,对于学校的各项支出科目尽可能细化,通过细化支出科目,使支出和会计科目相对应。预算编制要在项目总金额控制的同时,对分科目预算指标进行控制。
3.2 严格预算控制,实现预算执行精细化管理
在保障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科学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连接着编制与考核。预算的执行不仅是预算编制的贯彻落实,而且为评价与考核提供了依据。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反馈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必须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的管理力度。对于已经编制好的预算,不能轻易改动。避免出现“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现象。对于需要调整的预算,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履行预算调整手续。同时,高校可以建立预算执行信息传递和反馈网络,让学校决策层及各预算执行部门都能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随时可以查询预算执行的进度和预算管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合理的决策,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建立起体现内部控制要求与预算约束机制的财务制度;确立合理的支出审核程序,学校的各项财务支出均需经过审核,以保证支出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学校应对收入进行集中管理,设立统一账户,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避免二级单位滥用资金,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实现对二级单位的集中监督。确保学校的各项支出能够按照编制的方案贯彻落实。
3.3 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实现预算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
为了提升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校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目标相关性与成本效益性原则确定绩效评价对象,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更好发展。因此,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织专门的部门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的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差异分析,不仅可以起到对预算执行及时监督的目的,还能为预算调控提供依据。同时,在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从而提高学校预算管理考核的水平。结合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达到提升学校各部分员工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锦.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29-632.
[2] 蒙亲绒.基于预算松弛的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9-71.
[3] 董晓燕.高校预算编制困境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3
(16):72-73.
[4] 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73.
关键词:高校 预算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41-02
1 高校预算的涵义
高校预算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根据其发展有计划地进行支出、收入、利润规划。预算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并无异于其在企业中,能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高等学校四大功能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并促使高等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地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
高校预算管理管理的对象是高校。与企业不同,高等学校并不以“盈利”为基本目的,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是非营利性的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这样一种管理对象的本质差别导致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具有其独特性,它有特定的预算管理模式、原则、目标、内容等等。
高校是国家公共部门,其财务受到我国财务部门的控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高校的支出按照预算计划从国库中直接支出,高校资金管理中的专项项目则要求专款专用,政策性强。由此可见,高校的资金调度并不像企业那么自由,而是受到国家财政部门的一定限制,这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更为精细化。
2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实现其管理功能,而是作为一种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存在。虽然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如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压力、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2.1 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以上年度实际支出为基数,采用“基数+增长”模式编制。
这种预算模式主要适用于平稳发展的高校运用,而当前学校處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由此可见这种预算模式与高校发展状态并不相符。无论是资金量还是相关运营活动抑或是学校规模都在变得更加复杂、庞大,且面临的外界环境也更加复杂,高校需要的是能够应对变化与发展的预算编制模式,而当前所运用的预算编制模式实现的是平稳运行管理功能。此外,该方法的不科学性还在于基数的不合理因素逐年累积,容易形成刚性支出,缺乏灵活性,一方面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2 预算执行不力
预算执行好坏是决定预算管理功能顺利实现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预算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为了保障预算朝着目标方向不偏不倚地进行,一方面必须强化预算责任人的预算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预算责任人的积极性。高校的预算方案由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具有高度权威性。然而,由于我国高校预算系统不完善,缺乏配套的奖惩机制,预算执行缺乏压力;而且预算权责不清,加上执行人员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现象严重。预算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随意性大,项目变动随意、调整程序混乱,从而大大削弱了预算管理职能,编制的预算成为摆设,预算目标的实现成为无稽之谈。
2.3 预算缺乏考评
考评包含了计量、分析、奖惩等模块,是预算管理功能实现必不可少的模块,它是预算执行必不可少的驱动因素,是预算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而我国高校预算的现状是:对执行结果的考评机制很少。这就导致预算责任人没有按预算目标执行预算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激发起创新性,因为执行情况并没有得到合理考量,那么执行得好或者不好都一样,这有悖激励理论。没有考评机制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不完整的,甚至容易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更不利于高校长足发展。
3 实施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科学编制预算,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
保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前提。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要全面考虑学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费收支情况,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展开预算编制工作。具体而言,要想实现高校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根据财政拨款政策、学生规模和学校资源利用情况合理预测学校的各项收入。其次,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项支出,要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和统一的定额标准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实行定额管理。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申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实行预算定额动态管理。最后,对于学校的各项支出科目尽可能细化,通过细化支出科目,使支出和会计科目相对应。预算编制要在项目总金额控制的同时,对分科目预算指标进行控制。
3.2 严格预算控制,实现预算执行精细化管理
在保障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科学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连接着编制与考核。预算的执行不仅是预算编制的贯彻落实,而且为评价与考核提供了依据。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反馈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必须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的管理力度。对于已经编制好的预算,不能轻易改动。避免出现“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现象。对于需要调整的预算,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履行预算调整手续。同时,高校可以建立预算执行信息传递和反馈网络,让学校决策层及各预算执行部门都能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随时可以查询预算执行的进度和预算管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合理的决策,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建立起体现内部控制要求与预算约束机制的财务制度;确立合理的支出审核程序,学校的各项财务支出均需经过审核,以保证支出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学校应对收入进行集中管理,设立统一账户,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避免二级单位滥用资金,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实现对二级单位的集中监督。确保学校的各项支出能够按照编制的方案贯彻落实。
3.3 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实现预算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
为了提升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校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目标相关性与成本效益性原则确定绩效评价对象,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更好发展。因此,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织专门的部门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的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差异分析,不仅可以起到对预算执行及时监督的目的,还能为预算调控提供依据。同时,在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从而提高学校预算管理考核的水平。结合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达到提升学校各部分员工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锦.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29-632.
[2] 蒙亲绒.基于预算松弛的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9-71.
[3] 董晓燕.高校预算编制困境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3
(16):72-73.
[4] 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