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充满活力的新生代,他们更是“中国梦”早日实现的有力铸造者。本文在阐述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结合之前调查形成的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现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0 引言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大学生队伍的领头羊和生力军,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团建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668.6万名,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3606.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1.6%[1];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党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重大意义
1.1 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2013年7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
1.2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
高校党组织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细胞,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需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战斗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上下功夫。
1.3 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环境的需要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和谐校园环境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对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环境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推动者与实践者。
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思路
2.1 严把学生党员“入口关”
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和教育督导工作,首先就需要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抓好“入口关”的五个环节:积极分子培训、考察、发展、教育、转正。基层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培训应该做到系统、全面、规范;同时要完善考察的各个环节,要注重考察的全面性;在发展环节上,要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的实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此外,还要规范预备党员的教育环节,建立相关登记、教育、考核和学习制度;转正环节,高校更是要严格把关,规范程序,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给予转正。
2.2 注重全程教育管理理念
现在,很多高校只重视入党前教育,而忽视入党后教育,这样很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各高校应将入党前教育与入党后教育紧密衔接,在严把“入口关”的基础上,加强对已发展学生党员再教育引导,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开创全员教育局面,注重教育效果的延续性,注重全程教育管理理念。
2.3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立体评价考核、激励体系
优秀的大学生党员队伍离不开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因此,高校要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无论是增补管理工作力量还是在活动场所、经费等方面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要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促使教育与管理人员与大学生党员共同进步成长。同时,高校应在遵循实事求是、公正、公开、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立体的学生党员评价考核、激励体系,切合实际地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和激励办法,将评价考核结果与大学生党员激励融入一体,以提高他们加强自身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3]。
2.4 重视党员榜样作用,进行模范教育管理
高校里,优秀的典范可以引领广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而高校党员就是模范的典型。高校的优秀党员非常多,高校可以收集、总结优秀大学生党员的模范案例,重视党员榜样作用,通过专业学习、评比评优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党员改变自己的愿望,点燃超越自我的激情,掀起普通学生向党员靠拢,向党员学习的热潮,让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高校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5 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
新时期大学生在网络化信息时代成长,高校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载体,建立网络素质教育大平台,满足大学生党员成才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例如创建红色学习网站、“我们共同的家”微信交流群等,以便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同时,高校要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方式,结合90后学生党员的认知特点,开展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和教育形式,例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立社会实践新模式等,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2.6 运用心理学,创新教育途径
高校学生党员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在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就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应开始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对于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党员要进行个性心理辅导,对于党员群体可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以便在广大学生党员中普及心理学知识。此外,高校应通过日常管理把心理教育全方位渗入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引入朋辈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xinwen/2014-06/30/content_2709978.htm.
[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10/c70731-22147486.html.
[3]陈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成果,基金名称: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课题号:JG13DB316。
作者简介:
李一男,女,辽宁鞍山人,讲师;高群,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0 引言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大学生队伍的领头羊和生力军,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团建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668.6万名,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3606.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1.6%[1];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党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重大意义
1.1 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2013年7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
1.2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
高校党组织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细胞,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需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战斗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上下功夫。
1.3 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环境的需要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和谐校园环境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对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环境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推动者与实践者。
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思路
2.1 严把学生党员“入口关”
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和教育督导工作,首先就需要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抓好“入口关”的五个环节:积极分子培训、考察、发展、教育、转正。基层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培训应该做到系统、全面、规范;同时要完善考察的各个环节,要注重考察的全面性;在发展环节上,要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的实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此外,还要规范预备党员的教育环节,建立相关登记、教育、考核和学习制度;转正环节,高校更是要严格把关,规范程序,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给予转正。
2.2 注重全程教育管理理念
现在,很多高校只重视入党前教育,而忽视入党后教育,这样很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各高校应将入党前教育与入党后教育紧密衔接,在严把“入口关”的基础上,加强对已发展学生党员再教育引导,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开创全员教育局面,注重教育效果的延续性,注重全程教育管理理念。
2.3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立体评价考核、激励体系
优秀的大学生党员队伍离不开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因此,高校要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无论是增补管理工作力量还是在活动场所、经费等方面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要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促使教育与管理人员与大学生党员共同进步成长。同时,高校应在遵循实事求是、公正、公开、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立体的学生党员评价考核、激励体系,切合实际地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和激励办法,将评价考核结果与大学生党员激励融入一体,以提高他们加强自身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3]。
2.4 重视党员榜样作用,进行模范教育管理
高校里,优秀的典范可以引领广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而高校党员就是模范的典型。高校的优秀党员非常多,高校可以收集、总结优秀大学生党员的模范案例,重视党员榜样作用,通过专业学习、评比评优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党员改变自己的愿望,点燃超越自我的激情,掀起普通学生向党员靠拢,向党员学习的热潮,让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高校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5 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
新时期大学生在网络化信息时代成长,高校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载体,建立网络素质教育大平台,满足大学生党员成才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例如创建红色学习网站、“我们共同的家”微信交流群等,以便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同时,高校要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方式,结合90后学生党员的认知特点,开展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和教育形式,例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立社会实践新模式等,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2.6 运用心理学,创新教育途径
高校学生党员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在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就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应开始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对于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党员要进行个性心理辅导,对于党员群体可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以便在广大学生党员中普及心理学知识。此外,高校应通过日常管理把心理教育全方位渗入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引入朋辈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xinwen/2014-06/30/content_2709978.htm.
[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10/c70731-22147486.html.
[3]陈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成果,基金名称: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课题号:JG13DB316。
作者简介:
李一男,女,辽宁鞍山人,讲师;高群,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