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就是两个减轻与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1.还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和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自然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先学后导,精讲多练”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泼有序
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要放手,要从“台前”转到“幕后”,从“牵牛”式变为“放马”式,从讲坛的“霸主”转变成“学长”,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参与的最好办法就是合作学习与精讲多练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应对问题机敏智慧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是否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的不求创新、思维僵化、教学倦怠,只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疲劳、效率的降低。如果不断改进方法,不仅学生感到新鲜,教师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常教常新的奥秘。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创新的意识,课堂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4.学生全员参与,关注个体差异
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尝试着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对象。“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心中扎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
二、高效课堂应避免的误区
1.课堂内容容量大就是高效
高效的课堂当然要追求效率,而关键是教师设计的大容量问题是不是被学生掌握了。
先学后导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很多教师现在正在用的。通过先学后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先学—后导”提供课堂时空。树立先学后导理念,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课堂提问密度大就是高效
提问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否则满堂开花式的提问,只能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完全背离了高效课堂的宗旨。要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疑难问题。
3.课堂进行讨论探究就是高效
自主、讨论、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但是,讨论探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如果讨论探究搞成了表演,那就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了。
4.课堂进行当堂训练就是高效
知识讲授完毕后进行必要的当堂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依据。高效的当堂训练是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要如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否则,随意的讲讲练练也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
5.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高效
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对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而非内容。试想,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定理、推导公式的过程被多媒体课件完整呈现,数学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将体现在哪里?辅助而非替代,高效而非包办,更不是形式。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出发,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2.实施“三低两重”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实施“三低两重”的教学策略,即教学的起点要低、坡度要低、难度要低,教学过程中既要重基础,更要重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适当减小梯度,实现让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学得会的基本目标,这是提高学生知识到能力转化的关键。
3.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三个“等待时”。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读书、思考,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急着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完,不随便插话,但可以用眼神、提示语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等没有学生发言了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出下一个问题。
4.作业改革与学科作业量的协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作业形式要变单调化为多样化、个性化,变重复性做题为针对性练习,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度,难度相当。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1.还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和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自然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先学后导,精讲多练”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泼有序
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要放手,要从“台前”转到“幕后”,从“牵牛”式变为“放马”式,从讲坛的“霸主”转变成“学长”,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参与的最好办法就是合作学习与精讲多练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应对问题机敏智慧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是否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的不求创新、思维僵化、教学倦怠,只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疲劳、效率的降低。如果不断改进方法,不仅学生感到新鲜,教师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常教常新的奥秘。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创新的意识,课堂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4.学生全员参与,关注个体差异
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尝试着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对象。“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心中扎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
二、高效课堂应避免的误区
1.课堂内容容量大就是高效
高效的课堂当然要追求效率,而关键是教师设计的大容量问题是不是被学生掌握了。
先学后导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很多教师现在正在用的。通过先学后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先学—后导”提供课堂时空。树立先学后导理念,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课堂提问密度大就是高效
提问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否则满堂开花式的提问,只能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完全背离了高效课堂的宗旨。要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疑难问题。
3.课堂进行讨论探究就是高效
自主、讨论、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但是,讨论探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如果讨论探究搞成了表演,那就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了。
4.课堂进行当堂训练就是高效
知识讲授完毕后进行必要的当堂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依据。高效的当堂训练是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要如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否则,随意的讲讲练练也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
5.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高效
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对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而非内容。试想,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定理、推导公式的过程被多媒体课件完整呈现,数学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将体现在哪里?辅助而非替代,高效而非包办,更不是形式。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出发,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2.实施“三低两重”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实施“三低两重”的教学策略,即教学的起点要低、坡度要低、难度要低,教学过程中既要重基础,更要重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适当减小梯度,实现让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学得会的基本目标,这是提高学生知识到能力转化的关键。
3.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三个“等待时”。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读书、思考,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急着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完,不随便插话,但可以用眼神、提示语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等没有学生发言了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出下一个问题。
4.作业改革与学科作业量的协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作业形式要变单调化为多样化、个性化,变重复性做题为针对性练习,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度,难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