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班的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时,恰当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回忆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了解小学少先队的活动,增强升入小学的愿望等。本文对幼儿园毕业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进行了阐述,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主题教学;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让幼儿在教师设定的环境中,结合教材,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得到全面发展的方式。
参加工作以来,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笔者关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与探索,通过结合理论学习和日常的教学经验,以立足区域教学、观察学生活动、发展综合能力为基础,积累、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即教师“创设环境—观察指导—调整环境—再观察指导—再调整环境”,幼儿“实践探索—交流提升—丰富经验—再交流提升——再实践探索”的循环式运作方法。
活动区材料是操作和探索的工具,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能引发相应的活动,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材料的投放在环境创设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 区域活动计划的发现
活动前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度,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要做到让幼儿“有法可依”。活动前,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环境提示和幼儿直接参与规则制订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规则、互相监督,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探”——区域活动的中心环节
“探”就是操作和探索,这是区域活动的中心环节。区域活動的教育价值源于幼儿的探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幼儿自主“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出发点是“我要玩”,而不是外部的强制。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自主行为、自主体验、自主发展。
2. 观察、分析、引导“探”
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确定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其次,要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并提出新的活动目标,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求知意愿。
3. 创设情境深入“探”
教师通过观察并分析幼儿的活动,确定应该怎么参与到活动中进行介入指导;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提供帮助要适时适度,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区域游戏强调的是自主游戏和幼儿的主体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与区域相融合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出的整合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的幼儿园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益于其身心发展。
首先,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又是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具体地开展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够在环境互动中学习,这对幼儿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主题墙的设计应以幼儿兴趣为本
环境在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获得教育。目前,教师在墙面布置时,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很少研究材料的设置和投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教师要学会引导幼儿与主题墙互动,了解哪些材料的投放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五、给予幼儿引导、启发和支持,实现与环境的互动
要使幼儿在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教育目标设置环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
“再见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从开始准备到结题,笔者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本”,努力创设互动式的活动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自我展示的舞台、交流信息与经验的窗口,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1. 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一阶段
创设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快乐成长的氛围,让幼儿喜欢参与,使环境布置的过程成为幼儿自学的过程。
室外环境:
(1)“倒计时”展示牌:每天安排一名幼儿填写展示牌上的数字,并请家长协助幼儿在牌子上附上一句心里话,激发家长和幼儿怀念幼儿园、珍惜幼儿园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由师生共同布置展示牌。
(2)家园互联网“请您帮忙”:列出主题活动需要家长协助的内容,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3)室内环境:师生讨论、商量、共同构思,和幼儿一起收集三年来的生活、活动照片、视频等,布置成“我长大了,我会……”,供全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参观、欣赏,鼓励孩子自我服务,并学习帮助别人。
2. 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二阶段
环境布置要随活动的发展不断充实和调整。
(1)“家园互联网”:将家长从网上搜集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装订成册,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家园互动的载体。
(2)“我设计的名片”:提供卡纸、彩纸、笔、胶带、照片、剪刀以及废旧材料,制作纪念卡、礼品,让幼儿表达对幼儿园生活的怀念之情。
(3)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幼儿一边观察,一边与同伴讨论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小学生是怎么上课、活动的?这些深深吸引着幼儿,并使他们珍惜在园时光,理解小学生活,为进入小学做好自我服务工作,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参观中的发现:①幼儿讲述、参观记录。②绘画。主要发现有:小学生上课要背书包,里面装着每节课的书本,做操像解放军;小学生还要加入少先队,戴红领巾……布置“参观中的发现”专栏,让幼儿互相交流、沟通,激发幼儿了解少先队活动,入学后佩戴红领巾的愿望。
(5)幼儿参观小学后提出“小学生怎样写作业”问题后,幼儿园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书包及学习用具,要求家长每天督促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背着书包上幼儿园。数学区提供了写字本和铅笔,让幼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和数字,并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学习习惯。
(6)组织幼儿开展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指导他们调整活动密度和强度。
3. 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三阶段
(1)经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对幼小衔接有了更多的认识。幼儿园提供多种美工材料,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制作形式多样的礼物送给教师,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在幼儿离园的最后一天,幼儿园开展了“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我们发放了毕业礼品,组织幼儿和老师、同伴话别。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感恩、感激之情,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3)“精彩瞬间”:孩子们争着和好朋友、老师合影留念,用相机把精彩的一刻记录下来。
通过“再见了,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在适合的环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良好的主题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理解儿童,唤醒儿童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主题教学;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让幼儿在教师设定的环境中,结合教材,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得到全面发展的方式。
参加工作以来,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笔者关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与探索,通过结合理论学习和日常的教学经验,以立足区域教学、观察学生活动、发展综合能力为基础,积累、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即教师“创设环境—观察指导—调整环境—再观察指导—再调整环境”,幼儿“实践探索—交流提升—丰富经验—再交流提升——再实践探索”的循环式运作方法。
活动区材料是操作和探索的工具,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能引发相应的活动,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材料的投放在环境创设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 区域活动计划的发现
活动前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度,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要做到让幼儿“有法可依”。活动前,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环境提示和幼儿直接参与规则制订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规则、互相监督,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探”——区域活动的中心环节
“探”就是操作和探索,这是区域活动的中心环节。区域活動的教育价值源于幼儿的探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幼儿自主“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出发点是“我要玩”,而不是外部的强制。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自主行为、自主体验、自主发展。
2. 观察、分析、引导“探”
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确定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其次,要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并提出新的活动目标,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求知意愿。
3. 创设情境深入“探”
教师通过观察并分析幼儿的活动,确定应该怎么参与到活动中进行介入指导;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提供帮助要适时适度,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区域游戏强调的是自主游戏和幼儿的主体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与区域相融合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出的整合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的幼儿园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益于其身心发展。
首先,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又是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具体地开展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够在环境互动中学习,这对幼儿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主题墙的设计应以幼儿兴趣为本
环境在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获得教育。目前,教师在墙面布置时,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很少研究材料的设置和投放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教师要学会引导幼儿与主题墙互动,了解哪些材料的投放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五、给予幼儿引导、启发和支持,实现与环境的互动
要使幼儿在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教育目标设置环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
“再见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从开始准备到结题,笔者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本”,努力创设互动式的活动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自我展示的舞台、交流信息与经验的窗口,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1. 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一阶段
创设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快乐成长的氛围,让幼儿喜欢参与,使环境布置的过程成为幼儿自学的过程。
室外环境:
(1)“倒计时”展示牌:每天安排一名幼儿填写展示牌上的数字,并请家长协助幼儿在牌子上附上一句心里话,激发家长和幼儿怀念幼儿园、珍惜幼儿园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由师生共同布置展示牌。
(2)家园互联网“请您帮忙”:列出主题活动需要家长协助的内容,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3)室内环境:师生讨论、商量、共同构思,和幼儿一起收集三年来的生活、活动照片、视频等,布置成“我长大了,我会……”,供全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参观、欣赏,鼓励孩子自我服务,并学习帮助别人。
2. 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二阶段
环境布置要随活动的发展不断充实和调整。
(1)“家园互联网”:将家长从网上搜集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装订成册,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家园互动的载体。
(2)“我设计的名片”:提供卡纸、彩纸、笔、胶带、照片、剪刀以及废旧材料,制作纪念卡、礼品,让幼儿表达对幼儿园生活的怀念之情。
(3)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幼儿一边观察,一边与同伴讨论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小学生是怎么上课、活动的?这些深深吸引着幼儿,并使他们珍惜在园时光,理解小学生活,为进入小学做好自我服务工作,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参观中的发现:①幼儿讲述、参观记录。②绘画。主要发现有:小学生上课要背书包,里面装着每节课的书本,做操像解放军;小学生还要加入少先队,戴红领巾……布置“参观中的发现”专栏,让幼儿互相交流、沟通,激发幼儿了解少先队活动,入学后佩戴红领巾的愿望。
(5)幼儿参观小学后提出“小学生怎样写作业”问题后,幼儿园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书包及学习用具,要求家长每天督促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背着书包上幼儿园。数学区提供了写字本和铅笔,让幼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和数字,并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学习习惯。
(6)组织幼儿开展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指导他们调整活动密度和强度。
3. 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三阶段
(1)经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对幼小衔接有了更多的认识。幼儿园提供多种美工材料,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制作形式多样的礼物送给教师,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在幼儿离园的最后一天,幼儿园开展了“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我们发放了毕业礼品,组织幼儿和老师、同伴话别。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感恩、感激之情,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3)“精彩瞬间”:孩子们争着和好朋友、老师合影留念,用相机把精彩的一刻记录下来。
通过“再见了,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在适合的环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良好的主题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理解儿童,唤醒儿童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