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石曾有“拐点论”,这让他难受了一年;王石亦有“泡沫论”,这让他树敌颇多。事实上,万科此时的确站在一个拐点之上,心甘情愿并开心享受着。
2009年,火热的楼市,频发的地王,市场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大佬万科了。保利预测几年内超越万科,恒大宣传前三季度销售面积已超万科,中海宣称第三季度销售利润超过万科,绿城老板宋卫平更是批评万科房子糙。誓言几年内必超万科……
王石的“拐点论”、“泡沫论”尚未得到现实的足够证明,但万科看似真的踩在一个拐点之上——褆被众多对手们声言“将超过”。
但事实果真如此?
2010年1月31日,万科在某房地产论坛上又得一个奖:最勇于变革的领军企业。王石的获奖感言颇为“另类”,宣称万科将进入绿色的10年,2020年碳减排目标将在国家碳减排的份额当中占到千分之一。
在整个地产界,绿色住宅仍然是一个飘渺的概念,聪明的房地产商也只有在公众场合,需要展示一下公益心时,才愿意谈及此类问题。与之不同的是,万科确实是在“玩飘渺”,不仅一丝不苟地执行“2010年彻底退出毛坯房”的计划,且不断推进住房产业化、绿色化,比如有计划地减少木材使用量。实现住宅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
“玩飘渺”的代价,一是万科每平方米住宅施工建设成本,要比传统模式高350元以上,如果以1000万平方米开工量计算,万科的产业化、绿色化将多付出35亿元的成本;二是万科已经基本脱离了“争夺最大”的思维模式,不仅从不当地王,且未来三年可开发土地储备将极有可能被保利等竞争对手超越。
牺牲如此之大,王石与万科到底图什么?
万科的逻辑,源于哥本哈根等气候大会的声音。中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中国GDP单位碳减排减少40%~45%。这意味着,虽然住宅产业化、绿色化尚属“王石类”的单例试验,但这迟早会演变成一场飓风,席卷刚性碳排放的大户、也是危机感最薄弱的房地产业。
很明显,万科把宝押在了未来。当政府使出最后一招“强制令”、“门槛令”,来限制房地产业的碳排放时,万科已经领先于众人。更为实际的是,这个未来,其实根本就不远。
所以,当各位竞争对手表示即将在“量”上超越万科时,王石的算盘其实是建立在“后危机时代”的,而万科的目标、管理、操作等原则,都建立于此。所以,当房价以惊人的速率上蹿,王石就会说“拐点论”;当地王以应接不暇之势频发,王石就会说“泡沫论”,这不涉及王石“敢不敢说”的问题,而是万科逻辑的必然结果。
但是,需要格外提示的是,除了“拐点”、“泡沫”、“减排”这些“后危机”着眼点,万科正在酝酿另一项“大转变”,进入商业地产。如2010年将见到万科的养老院,在深圳会有5家万科酒店拔地而起,整个商业地产规模将在三年内积累到200万平方米以上,万科持有型物业和销售物业的比例将达到2:8。
进入商业地产的“后危机”着眼点,实际上是万科对完全依赖规模与速度的单一住宅类项目的逐渐看弱。而进入商业地产后,优质的地产资源将握在万科手中,形成一个“无周期”的长期发展依赖模式。
由此看来,万科潜伏的“拐点”数量,着实惊人。
编辑 周云成
2009年,火热的楼市,频发的地王,市场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大佬万科了。保利预测几年内超越万科,恒大宣传前三季度销售面积已超万科,中海宣称第三季度销售利润超过万科,绿城老板宋卫平更是批评万科房子糙。誓言几年内必超万科……
王石的“拐点论”、“泡沫论”尚未得到现实的足够证明,但万科看似真的踩在一个拐点之上——褆被众多对手们声言“将超过”。
但事实果真如此?
2010年1月31日,万科在某房地产论坛上又得一个奖:最勇于变革的领军企业。王石的获奖感言颇为“另类”,宣称万科将进入绿色的10年,2020年碳减排目标将在国家碳减排的份额当中占到千分之一。
在整个地产界,绿色住宅仍然是一个飘渺的概念,聪明的房地产商也只有在公众场合,需要展示一下公益心时,才愿意谈及此类问题。与之不同的是,万科确实是在“玩飘渺”,不仅一丝不苟地执行“2010年彻底退出毛坯房”的计划,且不断推进住房产业化、绿色化,比如有计划地减少木材使用量。实现住宅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
“玩飘渺”的代价,一是万科每平方米住宅施工建设成本,要比传统模式高350元以上,如果以1000万平方米开工量计算,万科的产业化、绿色化将多付出35亿元的成本;二是万科已经基本脱离了“争夺最大”的思维模式,不仅从不当地王,且未来三年可开发土地储备将极有可能被保利等竞争对手超越。
牺牲如此之大,王石与万科到底图什么?
万科的逻辑,源于哥本哈根等气候大会的声音。中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中国GDP单位碳减排减少40%~45%。这意味着,虽然住宅产业化、绿色化尚属“王石类”的单例试验,但这迟早会演变成一场飓风,席卷刚性碳排放的大户、也是危机感最薄弱的房地产业。
很明显,万科把宝押在了未来。当政府使出最后一招“强制令”、“门槛令”,来限制房地产业的碳排放时,万科已经领先于众人。更为实际的是,这个未来,其实根本就不远。
所以,当各位竞争对手表示即将在“量”上超越万科时,王石的算盘其实是建立在“后危机时代”的,而万科的目标、管理、操作等原则,都建立于此。所以,当房价以惊人的速率上蹿,王石就会说“拐点论”;当地王以应接不暇之势频发,王石就会说“泡沫论”,这不涉及王石“敢不敢说”的问题,而是万科逻辑的必然结果。
但是,需要格外提示的是,除了“拐点”、“泡沫”、“减排”这些“后危机”着眼点,万科正在酝酿另一项“大转变”,进入商业地产。如2010年将见到万科的养老院,在深圳会有5家万科酒店拔地而起,整个商业地产规模将在三年内积累到200万平方米以上,万科持有型物业和销售物业的比例将达到2:8。
进入商业地产的“后危机”着眼点,实际上是万科对完全依赖规模与速度的单一住宅类项目的逐渐看弱。而进入商业地产后,优质的地产资源将握在万科手中,形成一个“无周期”的长期发展依赖模式。
由此看来,万科潜伏的“拐点”数量,着实惊人。
编辑 周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