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拯救了巴黎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8月25日,正是巴黎从纳粹铁蹄下被解放的那一天。这天,希特勒发出一封电报:“巴黎到底烧了没有?”
  为什么他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希特勒的狠心:毁灭巴黎


  原来,当年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势如破竹,逐渐往德国方向推进时,希特勒就下定决心,将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他心目中将会延续千年的第三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战利品——巴黎。
  巴黎一旦守不住,希特勒的命令是,那就将巴黎彻底变成一片废墟。他要让盟军即使得到这座城市,也一无所获,甚至要让他们觉得,就算赢了这座城市,也代表着输掉了一切。
  为了达成目的,他指派了心目中最忠诚的军官,也就是当时驻守巴黎的德军最高统帅——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
  巴黎到底被烧了没有?
  今天的我们想必都清楚,巴黎当然没有被烧。巴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希特勒最信任的将领却没有执行他下达的命令?

率先拯救巴黎的是盟军


  为什么巴黎没有被烧?其实那个时候觉得巴黎可以被毁灭的人,并不只有希特勒,其中比较让人意外的角色,是当时巴黎地下抵抗运动的一位领袖人物——罗尔上校。
  他知道德军快要守不住巴黎了,但是他认为巴黎应该由法国人民自己解放,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止他一个,还包括戴高乐以及法国国内其他“戴高乐分子”。只不过罗尔上校的做法更为极端,就是全巴黎人民一起起义、抵抗。他到处散布革命的讯息,准备武器,决心在盟军进城之前自己解放自己,并和驻扎在这里的德国雄師作战。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会有好下场。前车之鉴便是,之前华沙市民在苏联红军已经挺进到城外、但又犹豫不前的时候,自己率先起义,结果德国部队进行了一场近乎“屠城”的行动,杀害了整整20万起义市民,整座华沙城变成一片废墟。
  因此,很多人担心,这时候罗尔上校若是领导起义,是否会让巴黎同样变成废墟,牺牲许许多多的巴黎人。但是,罗尔上校认为,巴黎值得牺牲20万人,即便炸掉再多的古典建筑,毁灭那些永恒的美景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黎人必须自己解放自己,战后秩序再让由以罗尔上校自己为首的党派来维护、领导。
  得知这些消息之前,有些盟军将领非常不愿意去解放巴黎,比如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继续向德国挺进,而特意绕道并进攻巴黎,不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会损耗珍贵的汽油和兵力,以当时战事相当吃紧的情况,非常不划算。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一方面是希特勒下令,就算毁灭整座城市都要守住巴黎;另一方面是蠢蠢欲动的地下抵抗人士认为,无论如何都要起义;还有一方面是盟军偏偏在这个时候不愿进军巴黎。如果盟军当时只是绕巴黎城而过,巴黎市民自行起义,或许我们今天就不会再看到巴黎了。
  这时候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在中间斡旋,包括后人已经忘记名字的瑞典驻巴黎总领事诺尔丁,一些戴高乐派的间谍头目以及戴高乐将军本人。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几方面的角力、命运的阴差阳错,终于促成盟军统帅最后决定,还是要向巴黎挺进。
  尤其戴高乐将军,他基本上已经策动了本来在艾森豪威尔麾下的一支法国军队,要这支法国军队不顾一切,不要管艾森豪威尔联合司令部的命令,自己带人先进攻巴黎。
  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先拯救巴黎的,其实是这些向巴黎挺进的盟军。因为他们的进入,才使得原来罗尔上校计划执行的“起义策略”失败。

游说肖尔铁茨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看得见巴黎这座城市,并且保存着它的历史原貌?
  这就要说回肖尔铁茨,他来到巴黎之时就决定要执行元首的命令。只不过当时的他,也已经意识到,希特勒似乎过于疯狂了,他甚至感觉到,这场战争德国其实已经输了。
  于是问题变得很简单:焚毁巴黎、与巴黎同归于尽,到底有没有必要?
  结果,被认为是“法奸政权”的维希政府的巴黎市长泰丁格得知了这个计划,他想劝肖尔铁茨不要这么做。但是,他能用什么理由劝服这位以铁石心肠闻名的纳粹将领呢?
  一番劝说后,他引领着肖尔铁茨走到德军司令部大楼的阳台上,请肖尔铁茨看一看阳台外的景象。
  在他们身下的路上,“一个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骑车经过,一只手按着被风吹起的裙子。在杜伊勒花园的绿色草坪中间,未来的小水手在摆弄他们的玩具,帆船就靠在圆形小池塘的边上。河的对岸,在中午灿烂的阳光下,埋葬着拿破仑的荣军院的金色圆顶闪闪发光。在它背后,埃菲尔铁塔耸立在万里晴空之中”。
  泰丁格伸手指着他们面前的景色,向似乎没有感情的军人做了最后一次慷慨陈词。
  他指着右边罗浮宫的灰色花岗岩侧楼,和侧楼之间用石块围绕的花园,又指了指右边协和广场完美对称的布局。
  他对将军说:“给一个将军的任务常常是毁坏,不是保存。不妨设想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作为游客,又站在这个阳台上,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你能说:‘本来我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但是我把它们保存了下来,作为献给人类的礼物。’我亲爱的将军,难道这不值得一个征服者感到光荣吗?”
  说起来,4年之前,当时非常窝囊的法国最后决定弃守他们的首都巴黎,其中一个理由也正是,不希望战火波及他们所钟爱的这座城市。
  现在,这个投靠了纳粹德国、常被认为是“法奸”的市长,在用他的良心为这座城市做最后一次陈词。
  但是,最后将军到底听进去了没有?当时这位市长并不敢肯定,因为肖尔铁茨说,他还有他的任务要完成。当然,最后我们知道,他没有选择毁灭巴黎,他背叛了希特勒。

背叛了祖国,却没有背叛人性的价值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最铁石心肠的人,在这个时候拒绝毁灭巴黎,转而选择背叛他们至高无上的元首?
  我们可以看一下从佐治亚州来的美国军人的陈述。
  29岁的农家子弟里昂·科尔,跟很多军人一样,攻入巴黎后被热情的巴黎市民带回家。他站在蒙马特一座公寓的第5层楼的阳台上,展现在他脚下的是他以前从书本中读到过的,也是他多年只能在梦中梦到过的景色。
  在渐深的暮霭中,它们的轮廓如今仅依稀可辨:埃菲尔铁塔,圣母院的双塔,塞纳河懒洋洋的弯曲河道。他的主人递给他一杯白兰地,然后,那对上了年纪的法国夫妇和他并肩站在那里,一起欣赏巴黎夜色的降临。他是被他们邀来一起喝一杯的,这个身材高大的美国兵肩上还扛着冲锋枪。
  在他们一起欣赏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壮观景色突然大放光明:自1939年9月3日以来,巴黎第一次无所畏惧地灯火通明起来。为了表示庆祝,巴黎市的电工向全市输送了电力。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科尔不禁目瞪口呆。在他身旁的那位太太也倒吸了一口气,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仿佛在梦境中,她把酒杯举过阳台铁栏杆,向下面的城市轻声说:“光明之城。”
  为什么今天我要说起这样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
  因为在我看来,在这个故事里,巴黎最终没有被焚毁,恰好说明我们很珍视一种价值——审美的价值。
  美,并不只是单纯的、抽象的、冰冷的东西。
  像希特勒这样当不成艺术家,但一辈子还是想做艺术家的人,他所知道的那种“美”是粗俗的。真正的美,是一种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美。
  真正的美,会让你无法轻易说出“巴黎值得牺牲20万人”。在真正懂得美的人的心目中,人是一个具体的生命,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历史任务就可以抛弃的冰冷数字。这才是真正的美。
  光明之城,巴黎的美。
  在我们刚才读到的那个故事里,纳粹德国将军看到的,除了那些宏伟的建筑物,还有漂亮的少女骑着脚踏车,可爱的、穿着水手装的小朋友正在池塘边玩着纸质的帆船。种种景象,最终让他决定背叛他的祖国,但是,他没有背叛自己的良心,以及更高的人性价值。
  (田龙华摘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
其他文献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会跟谁结婚》,文中提到经济学家的数据显示,现在美国的婚姻中“强强联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高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结婚,高学历者和高学历者结婚。  经济学家很无奈,我们对此也很无语。在发表那篇文章的网络留言区,我们搞了个行为艺术,只放出一位读者的留言——“我只和我爱的人结婚”。  我们表达了态度,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婚姻大事,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戴
期刊
在自然界,尤其是建筑中,我们发现对称的比不对称的更具吸引力。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同样对生活中各种对称的形状和结构着迷不已,他们拍摄的这些影像带给我们强烈的愉悦和满足感。奥地利维也纳(拍摄地,下同)中国重庆以色列海法,巴哈伊花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沙漠中的路英国,一座高架桥的桥底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夜与昼日本三重縣中国香港美国旧金山新加坡莫斯科,莫斯科地铁
期刊
星期一,镇上的中学像往常一样开课了。罗兹·玛丽老师走进教室。她是一位中年女士,教五到八年级。她的教学方式非常独特,讲课时总是举些生动活泼的例子,同学们非常期待她的课。  “早上好,老师!”孩子们齐声问候。  “大家早上好!”罗兹也跟大家打招呼。  “你们周末过得怎么样啊?”  孩子们对回答这个问题超级热情,每个人都讲述自己和家人过周末的情况:有人骑着车逛大街,有人跟父母种花草。罗兹耐心地听着他们讲
期刊
秋天,战争依旧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深秋的米兰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城市转眼间华灯初上,人们如果沿街看看橱窗,会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被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我们在薄暮时分穿过市区。有三条通往医院的路,两条沿着运河,可是路途太远,
期刊
真正能塑造一個人的是界限,而非自由。你不做什么,才最终定义了你是什么。  欧洲有一句谚语说:“咳嗽和贫穷是无法隐瞒的。”名利场的规则从来不是你要去做什么,而是你不要去做什么。不要轻信那些商人的谄媚,他们说,当你购买什么,你就成为什么。显然,这是典型的“油漆商理论”,以为刷上一层油漆就能改变内在的本质。  奢华,不是几双新鞋、几件定制西服。奢华是教养和品位,是一个人努力赢取社会财富后身上的气质和他日
期刊
人们常说,老一辈科学家普遍对钱不看重,82岁的钱七虎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拿到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0万元奖金后,他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将其“花”了个精光,而且是一次性“花”完。  2019年1月8日,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发表获奖感言时,这位满头白发的科学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面对荣誉,钱七虎谈的依旧是责任与担当:“我作为军队的一名科学家,要始终把科技强军作为毕生的事业去追求,
期刊
很少有這样的合成图片,每一张都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土耳其艺术家乌尔·加伦库因深切感受到和平世界与战乱地区的强烈反差,创作了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拼贴照片。美好和混乱、幸福与苦难,就这样直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期刊
很多人都是在医院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虽然“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故事屡见不鲜,但也有许多病人是在儿孙的陪伴下离开的。只是子女的照顾与陪伴,是否都出自对至亲的孝心?  一位休克昏迷的老先生由外院转来本院,检查的结果是肠坏死,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我从CT上确认了这个致命的诊断,同时也看到病人肝脏上有许多阴影。陪老先生就诊的家属有十几个,大家对病情都相当关心,每个人都有不少问题要问,但我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清
期刊
这些日子来,我常常想起里奥。这晚,当我给一辆要去伦敦的货车分类打包的时候,我又想起他。仓库里很冷,我们呼出的水汽像胡子一样绕在嘴边。办公室上周发来一箱手套,但我喜欢用我老硬皲裂的手抱着纸板箱的感觉。我已经为皇家邮政工作了快三十年。二十年前,当我开始不再说话的时候,我曾以为他们会让我走,但他们对我很好。十年后我就能退休了,那时我会得到一笔国家发的养老金,和一个简单的欢送会。我挺喜欢我的工作,除了去海
期刊
如今在法国,求职者想要谋得一个管理岗位,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是还会说第二种外语,尤其是德語或者西班牙语,这就又有了加分项。  但现实有点“残酷”。求职网站统计表明,只有1/6的法国人会说两门流利的外语,40%的雇员坦承,自己无法在职业环境中使用外语。这使得法国人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35%的受询者承认,因为外语水平低,至少放弃了一次求职机会。  一向标榜“自己的语言最优雅”的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