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刀豆是福建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但蔬菜农药残留严重影响青刀豆的出口。根据漳州龙海、漳浦地区农户种植青刀豆的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福建沿海青刀豆高产栽培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关键词青刀豆;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038-01
青刀豆是菜豆中圆荚类型的品种,有蔓生和矮生2种类型,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创汇蔬菜的发展,青刀豆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但近几年一直出现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青刀豆的出口。因此,如何综合防治病虫害,栽培出既高产又无污染的出口青刀豆已迫在眉睫。笔者根据自已多年在漳州龙海、漳浦等地指导农户种植青刀豆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沿海高产栽培及综合防治青刀豆病虫害的技术,现介绍如下。
1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加工出口、开花结实集中、嫩英圆而直、粗纤维含量低、荚长11~15cm、荚径粗0.5cm左右、荚色绿、耐热抗病的青刀豆品种。
1.2整地施肥
青刀豆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福建省沿海多为沙壤土,非常适合种植),不要选用豆类作物连作的地块,实行3~4年轮作。播种前要深翻地,整地前施优质农家肥30.0~37.5t/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尿素150~225kg/hm2、氯化钾225~300kg/hm2。
1.3播种
蔓生和矮生青刀豆均可春播,也可秋播,以春播为主,同一品种春播较秋播产量高15%左右。播种时应选粒大、饱满和无病虫的新种子,多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种密度,蔓生品种行穴距55~60cm×30~40cm,35.25万穴/hm2左右,每穴播2~3粒种子;矮生品种行穴距40cm×30cm,37.5万穴/hm2左右。播种时间:春作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方可播种,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5~10d播种。秋作一般6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高温情况下从播种到齐苗后10d左右可利用遮阳网覆盖栽培。
1.4肥水运筹
青刀豆整个生育期需要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苗期一般较耐旱,可酌情浇水1~2次,齐苗后可随水追1次氮肥,施尿素90~120kg/hm2,以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蔓生品种甩蔓时,应及时插架。开花结荚期应保证肥水供应,一般每3~5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随浇水追肥2~3次,每次施人粪尿15~30t/hm2,或硫酸铵300~450kg/hm2。配合进行叶面追肥2~3次,每5~7d喷施1次,每次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溶液,最好3种肥料交替运用。叶面追肥有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后期荚重的作用。
1.5适时采收
据观察,青刀豆豆荚在发育过程中,果荚首先膨大,荚长12~15cm时,种子开始膨大,这时要适时采收。采收过晚,养分迅速向种子集中,影响幼荚的生长,同时荚皮得到的养分减少,纤维素增多,品质下降。一般可产嫩荚22.5t/hm2以上。
2病虫害综合防治
2.1防治原则
提倡“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药剂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2.2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与非豆类作物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一些土传病害在土壤中的病原基数,减轻病害发生。
(2)种子消毒。播种前以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预防青刀豆苗期病害发生。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杂草、田间病株、虫株残体,集中深埋烧毁,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和病原微生物,避免病虫害扩散。
(4)合理施肥。根据青刀豆在不同时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适当增施磷钾肥,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蔬菜品质。
(5)害虫诱杀。利用黄色粘虫卡诱杀烟粉虱、南美斑潜蝇,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害虫虫口基数,减轻危害。一般1hm2田块悬挂黄色粘虫卡450~600块(25cm×40cm)。
(6)药剂防治。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化学合成农药,限制使用出口国家产品检测范围内的药剂类型。青刀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细菌性疫病和锈病等。防治方法: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细菌性疫病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防治;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发生在苗期,有南美斑潜蝇、烟粉虱、蚜虫甜菜夜蛾等,为害叶片和初生根,可用40%乐果乳剂750mL/hm2,对水900~1 200kg/hm2喷雾、灌根,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等防治,结荚期虫害有豆荚螟,可用20%灭幼脲500~1 000倍液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在青刀豆采收前20d,停止使用一切化学药剂。
关键词青刀豆;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038-01
青刀豆是菜豆中圆荚类型的品种,有蔓生和矮生2种类型,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创汇蔬菜的发展,青刀豆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但近几年一直出现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青刀豆的出口。因此,如何综合防治病虫害,栽培出既高产又无污染的出口青刀豆已迫在眉睫。笔者根据自已多年在漳州龙海、漳浦等地指导农户种植青刀豆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沿海高产栽培及综合防治青刀豆病虫害的技术,现介绍如下。
1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加工出口、开花结实集中、嫩英圆而直、粗纤维含量低、荚长11~15cm、荚径粗0.5cm左右、荚色绿、耐热抗病的青刀豆品种。
1.2整地施肥
青刀豆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福建省沿海多为沙壤土,非常适合种植),不要选用豆类作物连作的地块,实行3~4年轮作。播种前要深翻地,整地前施优质农家肥30.0~37.5t/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尿素150~225kg/hm2、氯化钾225~300kg/hm2。
1.3播种
蔓生和矮生青刀豆均可春播,也可秋播,以春播为主,同一品种春播较秋播产量高15%左右。播种时应选粒大、饱满和无病虫的新种子,多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种密度,蔓生品种行穴距55~60cm×30~40cm,35.25万穴/hm2左右,每穴播2~3粒种子;矮生品种行穴距40cm×30cm,37.5万穴/hm2左右。播种时间:春作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方可播种,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5~10d播种。秋作一般6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高温情况下从播种到齐苗后10d左右可利用遮阳网覆盖栽培。
1.4肥水运筹
青刀豆整个生育期需要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苗期一般较耐旱,可酌情浇水1~2次,齐苗后可随水追1次氮肥,施尿素90~120kg/hm2,以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蔓生品种甩蔓时,应及时插架。开花结荚期应保证肥水供应,一般每3~5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随浇水追肥2~3次,每次施人粪尿15~30t/hm2,或硫酸铵300~450kg/hm2。配合进行叶面追肥2~3次,每5~7d喷施1次,每次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溶液,最好3种肥料交替运用。叶面追肥有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后期荚重的作用。
1.5适时采收
据观察,青刀豆豆荚在发育过程中,果荚首先膨大,荚长12~15cm时,种子开始膨大,这时要适时采收。采收过晚,养分迅速向种子集中,影响幼荚的生长,同时荚皮得到的养分减少,纤维素增多,品质下降。一般可产嫩荚22.5t/hm2以上。
2病虫害综合防治
2.1防治原则
提倡“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药剂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2.2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与非豆类作物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一些土传病害在土壤中的病原基数,减轻病害发生。
(2)种子消毒。播种前以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预防青刀豆苗期病害发生。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杂草、田间病株、虫株残体,集中深埋烧毁,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和病原微生物,避免病虫害扩散。
(4)合理施肥。根据青刀豆在不同时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适当增施磷钾肥,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蔬菜品质。
(5)害虫诱杀。利用黄色粘虫卡诱杀烟粉虱、南美斑潜蝇,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害虫虫口基数,减轻危害。一般1hm2田块悬挂黄色粘虫卡450~600块(25cm×40cm)。
(6)药剂防治。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化学合成农药,限制使用出口国家产品检测范围内的药剂类型。青刀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细菌性疫病和锈病等。防治方法: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细菌性疫病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防治;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发生在苗期,有南美斑潜蝇、烟粉虱、蚜虫甜菜夜蛾等,为害叶片和初生根,可用40%乐果乳剂750mL/hm2,对水900~1 200kg/hm2喷雾、灌根,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等防治,结荚期虫害有豆荚螟,可用20%灭幼脲500~1 000倍液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在青刀豆采收前20d,停止使用一切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