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走过了15个年头,先后有19幅(组)新闻摄影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奖。
长期的新闻摄影从业经历,也让我对在如今日益激烈的传媒间竞争和“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地市报如何做好新闻摄影,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
翻看不少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地市报,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与较为成熟的都市报和发达地区的报纸相比,新闻图片无论是见报数量、质量,还是在版面上的比重、分量都较为欠缺。一些报纸的版面整版没有图片或只有一幅图片,很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疲劳。不少图片新闻性不强,画面表现平淡。还有,不少地市报上独立的图片新闻比重较小,记者主动性不够强。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虽然记者很努力,提供了大量图片,编辑也注意不断提高鉴图和选图的水平,但不少时候,记者拍摄时会将想法体现在作品上,而编辑在使用时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时编辑觉得没合适的图片用,而记者觉得上传的图片发不出来。沟通上的缺乏和对图片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使两者都很困惑。
随着视觉文化在全球的迅速兴起,它逐步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导部分。报业已经发展到“读图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上的视觉化,使得受众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认知信息。做大做强地市报,务必做优做重地市报的新闻摄影。
那么,如何提高图片的整体水平,让新闻图片真正在版面上唱“主角”?以《新京报》、《京华时报》、《华商报》等为代表的以市场化为目标的都市类报纸,近年走出了一条可供我们借鉴的路子。那就是:优秀的图片新闻作品与其良好的版面再现。即“读图时代”需要两条腿走路。这里的两条腿是指“采编并重”,既需要摄影记者提供好的图片产品,也需要编辑有读图意识,能慧眼选图。
新华社著名图片编辑曾璜曾说:“一张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图片,就像一段随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图片,就像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这包含两个含义。新闻图片作为一种新闻产品,一是图片的“生产”,另一个就是图片的“销售”。其中,“销售”环节,就是大多数成熟报纸建立的科学、合理的新型图片运作模式,发挥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在新闻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图片编辑的职责在于组织指导摄影记者的工作,确立新闻摄影的标准,策划经营摄影选题,帮助版面编辑获取图片,并善于做好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版面编辑的沟通、协调,使新闻图片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深圳商报》提出要把所有版面编辑都培养成图片编辑,树立“大编辑、大图片”的思路。《深圳晚报》、《北京青年报》等都市报在此有着成功经验。新闻摄影视觉出新,图片精彩纷呈,取得了显著效果。不论是版面带给读者的视觉效果,还是图片本身的精彩程度,以及编辑对图片的选擇和理解,都显得十分成熟。
基于此,我认为地市报的新闻摄影整体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不妨借鉴成熟都市类报纸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一是办报理念要与时俱进,让新闻摄影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来提高图片的水平,“生产”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提倡“图文并重”的办报理念,让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放开手脚,调动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摄影记者出精品、拍大片。二是注重新闻摄影平民化趋势和摄影记者的关系。现在流行四个字,叫“开门办报”;也流行一句话,叫“拿起相机,人人皆记者”。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面对竞争,多拍、多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拼抢突发性新闻报道和专题摄影,多出精品,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新闻照片。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采编并重”,对新闻图片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编辑十分重要。时机成熟的地市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图片运作模式,发挥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在新闻工作流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图片总监与总编辑、版面编辑、摄影部主任、摄影记者间的关系,既要组织关系明确,又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使报社不光有专人管理文字报道,也有专人管理图片报道。让如何使用图片形成制度,保证新闻图片在报纸上正确使用,并充分发挥作用,使新闻图片产品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当今新闻摄影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最后,与时俱进,新闻报道的不断创新,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秀的摄影记者不仅会独立思考,擅长视觉和文字表达,还要善于主动学习提高,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时代感。具体来说,我认为今后地市报新闻摄影的发展,不仅要求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更应该从专业化、风格化和加强策划等方面来作出努力。注重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水准高、勇于创新、能为报纸提供大量优秀图片新闻作品的摄影记者队伍。
同时,要提高地市报图片的整体水平,报纸生产流程每个环节的人都需要树立读图意识,提高图片鉴赏水平,这是一张报纸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读图时代”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地市报新闻摄影一定会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
长期的新闻摄影从业经历,也让我对在如今日益激烈的传媒间竞争和“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地市报如何做好新闻摄影,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
翻看不少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地市报,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与较为成熟的都市报和发达地区的报纸相比,新闻图片无论是见报数量、质量,还是在版面上的比重、分量都较为欠缺。一些报纸的版面整版没有图片或只有一幅图片,很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疲劳。不少图片新闻性不强,画面表现平淡。还有,不少地市报上独立的图片新闻比重较小,记者主动性不够强。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虽然记者很努力,提供了大量图片,编辑也注意不断提高鉴图和选图的水平,但不少时候,记者拍摄时会将想法体现在作品上,而编辑在使用时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时编辑觉得没合适的图片用,而记者觉得上传的图片发不出来。沟通上的缺乏和对图片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使两者都很困惑。
随着视觉文化在全球的迅速兴起,它逐步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导部分。报业已经发展到“读图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上的视觉化,使得受众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认知信息。做大做强地市报,务必做优做重地市报的新闻摄影。
那么,如何提高图片的整体水平,让新闻图片真正在版面上唱“主角”?以《新京报》、《京华时报》、《华商报》等为代表的以市场化为目标的都市类报纸,近年走出了一条可供我们借鉴的路子。那就是:优秀的图片新闻作品与其良好的版面再现。即“读图时代”需要两条腿走路。这里的两条腿是指“采编并重”,既需要摄影记者提供好的图片产品,也需要编辑有读图意识,能慧眼选图。
新华社著名图片编辑曾璜曾说:“一张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图片,就像一段随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图片,就像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这包含两个含义。新闻图片作为一种新闻产品,一是图片的“生产”,另一个就是图片的“销售”。其中,“销售”环节,就是大多数成熟报纸建立的科学、合理的新型图片运作模式,发挥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在新闻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图片编辑的职责在于组织指导摄影记者的工作,确立新闻摄影的标准,策划经营摄影选题,帮助版面编辑获取图片,并善于做好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版面编辑的沟通、协调,使新闻图片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深圳商报》提出要把所有版面编辑都培养成图片编辑,树立“大编辑、大图片”的思路。《深圳晚报》、《北京青年报》等都市报在此有着成功经验。新闻摄影视觉出新,图片精彩纷呈,取得了显著效果。不论是版面带给读者的视觉效果,还是图片本身的精彩程度,以及编辑对图片的选擇和理解,都显得十分成熟。
基于此,我认为地市报的新闻摄影整体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不妨借鉴成熟都市类报纸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一是办报理念要与时俱进,让新闻摄影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来提高图片的水平,“生产”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提倡“图文并重”的办报理念,让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放开手脚,调动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摄影记者出精品、拍大片。二是注重新闻摄影平民化趋势和摄影记者的关系。现在流行四个字,叫“开门办报”;也流行一句话,叫“拿起相机,人人皆记者”。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面对竞争,多拍、多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拼抢突发性新闻报道和专题摄影,多出精品,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新闻照片。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采编并重”,对新闻图片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编辑十分重要。时机成熟的地市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图片运作模式,发挥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在新闻工作流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图片总监与总编辑、版面编辑、摄影部主任、摄影记者间的关系,既要组织关系明确,又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使报社不光有专人管理文字报道,也有专人管理图片报道。让如何使用图片形成制度,保证新闻图片在报纸上正确使用,并充分发挥作用,使新闻图片产品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当今新闻摄影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最后,与时俱进,新闻报道的不断创新,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秀的摄影记者不仅会独立思考,擅长视觉和文字表达,还要善于主动学习提高,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时代感。具体来说,我认为今后地市报新闻摄影的发展,不仅要求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更应该从专业化、风格化和加强策划等方面来作出努力。注重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水准高、勇于创新、能为报纸提供大量优秀图片新闻作品的摄影记者队伍。
同时,要提高地市报图片的整体水平,报纸生产流程每个环节的人都需要树立读图意识,提高图片鉴赏水平,这是一张报纸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读图时代”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地市报新闻摄影一定会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