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谷雪儿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一见面就看到她那双明艳的眼睛,含笑,没有因为这样的阴晴不定的天气而有一丝的不愉悦。还未等我发问,她便自顾自地介绍起来,谈她的女儿,谈她的学生,谈她的纪录片——她花了六年时间在云南拍摄的纪录片《最后的大东巴》最近刚获得阳光卫视世界华语纪录片大赛长篇组奖。
“人要活在当下,每天早晨起床我都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高兴。”这是访谈还未正式开始时,谷雪儿突然对我说的一句话,接着她便打开了DVD跟着里面的歌唱了起来。
用命换来的纪录片之路
“世界对于我,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到过的地方,一个是未曾到过的地方。”
采访就在谷雪儿家的玻璃屋里进行,玻璃屋所在的院子很大,大到能装载一个菜园:青菜、萝卜、番茄、薄荷,全是亲自培植。
“我从小就开始写诗,从我爸那儿捡他不看的书看,《红楼梦》、李清照,那些古书里的古诗我背得滚瓜烂熟。写诗,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谷雪儿说。我们的交谈从她的多重身份说起。1997年谷雪儿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谷雪儿诗集》;2003年,长篇小说《生命在于折腾》面世;2007年,她的长篇纪实文学《纳西人的最后殉情》出版,并获得广泛关注。
雪儿说她关注纳西人殉情这个题材,是因为对东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东巴文化的大东巴们(东巴教祭祀)渐已年迈,甚至相继离世时,我觉得一定要抢着记录下这个文化,我甚至觉得它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于是,她告别城市,彻底扎根在云南的偏远山莽间做田野调查,这一扎就是三年。“我这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书出来后,她觉得用文字的形式呈现仍然不够,便拿了家庭DV去拍,但效果和功能完全达不到要求,于是她又回到城市,为自己想做的这件事找资源拉赞助,终于有了专业的摄制组和马帮跟着她上路。
队伍有了,器材有了,压力却也随之而来。整个团队一天的消费是三千五百元,如果碰上下雨或者特殊原因不能拍摄,这个钱就等于白花。当所有人都以为苦尽甘来的时候,其实游戏才刚刚开始。“这几年里,我走掉四个脚趾甲,在一次摔倒后没有及时就医,右腿得了滑膜炎,险些要截肢。你要问我,这部纪录片对我的意义有多大?它是我用命换来的。”谷雪儿斩钉截铁地说,“我想大概也很少人能体会这种‘每天早晨看到自己还活着都感到高兴’的感觉吧。”
沙漠之花
“我的内心没有荒原 | 只有生生不息的信念 | 一直孤愤在路上 | 当我一次次回头 | 每一步都是春天。”
“母亲从小就教我靠山山倒靠水水流的道理,所以我打小就明白,只能靠自己活下来。”谷雪儿出生在辽宁葫芦岛的一个小村子,九岁那年,母亲带着她们四个孩子去黑龙江投奔她的父亲,父亲读遍通史,吹拉弹唱,还讲评书,但一出门就几个月甚至一年不着家。母亲带着他们,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白手起家。“难,太难了。我的弟妹们可以说是我和我妈一起养大的。”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谷雪儿语气里丝毫没有忧伤,或许她早已跨过命运的鸿沟,走上自己的山峰。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谷雪儿就是三个弟妹的妈,照顾他们生活,安排他们上学。“我一直很自卑,自卑了许多年。”坐在面前自信满满的谷雪儿说。六岁的时候,醉酒的父亲将母亲的左眼打瞎,从此,家中再没装过镜子,有人夸谷雪儿长得好看,她不自知。后来谷雪儿依母亲的心愿,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大学里的同学都谈恋爱,她没有,她要打工赚学费。
1993年大学毕业,如同与往事干杯般,谷雪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北方,取了深圳。当时,深南大道还没有修好,谷雪儿那首诗《深南大道》就是这么来的,“十六年前,我触摸过你的脸,那时你满脸灰尘。”然而,生活并没为此减少奔波,就像谷雪儿说的,“我的人生里从来没有运气之说,也没有捷径或是别人的帮助,我所有得到的都是比别人多十二分的付出。”因个性不合从电视台辞职后,为了生活她卖过花、睡过公园、逃过房租。那时很多和她一起来的女孩都嫁了香港人,以求安稳,但她不,她从小照料着自己长大,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1995年起,谷雪儿的诗集和小说陆续出版,她走上了自己从小就设定的道路。
爱的代价
“在黑夜我便习惯地走进独居的殿堂 |和爱情相撞 |感性地凭借一本诗集 |我就会唱出爱情的歌 |回避年少时的锐利和锋芒 |准备幸福 |长驻爱情 ”
现在的谷雪儿最愿意谈的是她的女儿——月亮。“月亮是我求来的,那年,我去尼泊尔请愿,希望能有个女儿陪伴我,老天就给了我一个女儿,她是我的命。”言语间,充满慈爱,“我想给她更好的生活,让她衣食无忧健康快乐,不要再受我以前的苦。她来了,我觉得好像我的新生,我叫她月亮。”
也许24岁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带给她的是来自月亮的恩赐,而关于爱情,谷雪儿说:“你要问我,现在我要什么样的爱情?我要被阳光照耀的爱情,是闪着光的,每个角落都没有阴影。”也就像她的人生,曾经的悲欢离合没有成为她,她把过往放下,崭新地迎接太阳。”
舒展的折腾
“生活本来就是在创造中实现平坦,或许我更需要的是颠覆生活,颠覆平坦。”
谷雪儿性格率真,心直口快:“折腾,原来是个贬义词,现在我觉得是个挺好的词儿。你说谁不折腾?折腾就是生命的常态。”“安逸?”“我不相信安逸,就算看到,那也只是看到的表象,谁的生活没有波澜啊?”“为什么折腾?因为堵得慌啊!你说现代人的生活谁不堵得慌?”“那怎么办?那就折腾呗。”谷雪儿滚珠子般说出这段话,就如她这些年不停歇的人生,游走、写书、冥想、拍摄、教学。
但有了女儿后,她的生活慢慢定下来,而所谓的“折腾”也有了更深层的含义,用她的话说,就是要“舒展的折腾”。舒展就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把身体打开,把眼界打开,把思想也打开。“我希望十年后,我可以不这么忙了,和月亮一起,去周游列国。”
不过谷雪儿还有好几部纪录片准备拍摄,关于东北、云南的题材;今年要出三本书;另外编了四年的电影剧本今年也要开机,是关于纳西族古老村落的爱情。她从不允许自己懈怠,一如她这些年的一步一个脚印。也许,谷雪儿会一直这么折腾下去,只不过之前的折腾是为了生存,而现在的折腾就是为了舒展了,正如她在诗中所写的,也是她一直强调的人生意义——“做一件可传世之事消磨岁月,交两个有胆识之人谈古论今。”
Q & A
《BLOOM》:你认为花样盛年的女性是什么样的?
谷雪儿:在我以前年纪小的时候是不懂得原谅人的,而现在,如果相同的那个人犯了一样的错,我想我是可以原谅的。岁月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想这个时刻的女人应该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并有着自己的兴趣和奋斗目标,还有自己的事业。
《BLOOM》: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谷雪儿:幸福其实就是一种自由度。就是见自己喜欢的人,说自己喜欢的话,干自己喜欢的事,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BLOOM》:怎么形容自己当下的状态吗?
谷雪儿:现在挺好,没那么折腾了(笑)。因为生活有了另外的路径,种种菜、养养花、写写书、养养鸟,还有孩子,当你有了另外的生活方式,你自然就不那么折腾了。所以我说,我之前一直在耕耘,现在终于是收获了,当我一次次回头,每一步都是春天。
Profile
谷雪儿
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现任职于深圳大学。1970年出生于辽宁,199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1993到深圳后,陆续出版了小说《翻脸》、《生命在于折腾》,诗集《谷雪儿诗集》、《谷雪儿诗选》、长篇纪实文学《纳西人最后的殉情》。2011年拍摄的聚焦云南纳西文化的纪录片《最后的大东巴》获得阳光卫视世界华语纪录片大赛长篇组奖。
谷雪儿一天的Timetable
07:30 在女儿醒前起床,穿戴整齐,让女儿看到一个干净漂亮的妈妈。
09:00~12:00 工作。为自己的纪录片后期制作。
12:00 与女儿共进午餐,陪女儿玩。
14:00~17:00 备课、写作。
18:00 晚餐,不定期会友。
19:00~21:00 到深圳大学讲授世界文学。
22:00 回到家,书房看看书,写诗,安静休息一会儿。
23:00 就寝。
“人要活在当下,每天早晨起床我都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高兴。”这是访谈还未正式开始时,谷雪儿突然对我说的一句话,接着她便打开了DVD跟着里面的歌唱了起来。
用命换来的纪录片之路
“世界对于我,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到过的地方,一个是未曾到过的地方。”
采访就在谷雪儿家的玻璃屋里进行,玻璃屋所在的院子很大,大到能装载一个菜园:青菜、萝卜、番茄、薄荷,全是亲自培植。
“我从小就开始写诗,从我爸那儿捡他不看的书看,《红楼梦》、李清照,那些古书里的古诗我背得滚瓜烂熟。写诗,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谷雪儿说。我们的交谈从她的多重身份说起。1997年谷雪儿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谷雪儿诗集》;2003年,长篇小说《生命在于折腾》面世;2007年,她的长篇纪实文学《纳西人的最后殉情》出版,并获得广泛关注。
雪儿说她关注纳西人殉情这个题材,是因为对东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东巴文化的大东巴们(东巴教祭祀)渐已年迈,甚至相继离世时,我觉得一定要抢着记录下这个文化,我甚至觉得它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于是,她告别城市,彻底扎根在云南的偏远山莽间做田野调查,这一扎就是三年。“我这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书出来后,她觉得用文字的形式呈现仍然不够,便拿了家庭DV去拍,但效果和功能完全达不到要求,于是她又回到城市,为自己想做的这件事找资源拉赞助,终于有了专业的摄制组和马帮跟着她上路。
队伍有了,器材有了,压力却也随之而来。整个团队一天的消费是三千五百元,如果碰上下雨或者特殊原因不能拍摄,这个钱就等于白花。当所有人都以为苦尽甘来的时候,其实游戏才刚刚开始。“这几年里,我走掉四个脚趾甲,在一次摔倒后没有及时就医,右腿得了滑膜炎,险些要截肢。你要问我,这部纪录片对我的意义有多大?它是我用命换来的。”谷雪儿斩钉截铁地说,“我想大概也很少人能体会这种‘每天早晨看到自己还活着都感到高兴’的感觉吧。”
沙漠之花
“我的内心没有荒原 | 只有生生不息的信念 | 一直孤愤在路上 | 当我一次次回头 | 每一步都是春天。”
“母亲从小就教我靠山山倒靠水水流的道理,所以我打小就明白,只能靠自己活下来。”谷雪儿出生在辽宁葫芦岛的一个小村子,九岁那年,母亲带着她们四个孩子去黑龙江投奔她的父亲,父亲读遍通史,吹拉弹唱,还讲评书,但一出门就几个月甚至一年不着家。母亲带着他们,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白手起家。“难,太难了。我的弟妹们可以说是我和我妈一起养大的。”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谷雪儿语气里丝毫没有忧伤,或许她早已跨过命运的鸿沟,走上自己的山峰。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谷雪儿就是三个弟妹的妈,照顾他们生活,安排他们上学。“我一直很自卑,自卑了许多年。”坐在面前自信满满的谷雪儿说。六岁的时候,醉酒的父亲将母亲的左眼打瞎,从此,家中再没装过镜子,有人夸谷雪儿长得好看,她不自知。后来谷雪儿依母亲的心愿,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大学里的同学都谈恋爱,她没有,她要打工赚学费。
1993年大学毕业,如同与往事干杯般,谷雪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北方,取了深圳。当时,深南大道还没有修好,谷雪儿那首诗《深南大道》就是这么来的,“十六年前,我触摸过你的脸,那时你满脸灰尘。”然而,生活并没为此减少奔波,就像谷雪儿说的,“我的人生里从来没有运气之说,也没有捷径或是别人的帮助,我所有得到的都是比别人多十二分的付出。”因个性不合从电视台辞职后,为了生活她卖过花、睡过公园、逃过房租。那时很多和她一起来的女孩都嫁了香港人,以求安稳,但她不,她从小照料着自己长大,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1995年起,谷雪儿的诗集和小说陆续出版,她走上了自己从小就设定的道路。
爱的代价
“在黑夜我便习惯地走进独居的殿堂 |和爱情相撞 |感性地凭借一本诗集 |我就会唱出爱情的歌 |回避年少时的锐利和锋芒 |准备幸福 |长驻爱情 ”
现在的谷雪儿最愿意谈的是她的女儿——月亮。“月亮是我求来的,那年,我去尼泊尔请愿,希望能有个女儿陪伴我,老天就给了我一个女儿,她是我的命。”言语间,充满慈爱,“我想给她更好的生活,让她衣食无忧健康快乐,不要再受我以前的苦。她来了,我觉得好像我的新生,我叫她月亮。”
也许24岁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带给她的是来自月亮的恩赐,而关于爱情,谷雪儿说:“你要问我,现在我要什么样的爱情?我要被阳光照耀的爱情,是闪着光的,每个角落都没有阴影。”也就像她的人生,曾经的悲欢离合没有成为她,她把过往放下,崭新地迎接太阳。”
舒展的折腾
“生活本来就是在创造中实现平坦,或许我更需要的是颠覆生活,颠覆平坦。”
谷雪儿性格率真,心直口快:“折腾,原来是个贬义词,现在我觉得是个挺好的词儿。你说谁不折腾?折腾就是生命的常态。”“安逸?”“我不相信安逸,就算看到,那也只是看到的表象,谁的生活没有波澜啊?”“为什么折腾?因为堵得慌啊!你说现代人的生活谁不堵得慌?”“那怎么办?那就折腾呗。”谷雪儿滚珠子般说出这段话,就如她这些年不停歇的人生,游走、写书、冥想、拍摄、教学。
但有了女儿后,她的生活慢慢定下来,而所谓的“折腾”也有了更深层的含义,用她的话说,就是要“舒展的折腾”。舒展就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把身体打开,把眼界打开,把思想也打开。“我希望十年后,我可以不这么忙了,和月亮一起,去周游列国。”
不过谷雪儿还有好几部纪录片准备拍摄,关于东北、云南的题材;今年要出三本书;另外编了四年的电影剧本今年也要开机,是关于纳西族古老村落的爱情。她从不允许自己懈怠,一如她这些年的一步一个脚印。也许,谷雪儿会一直这么折腾下去,只不过之前的折腾是为了生存,而现在的折腾就是为了舒展了,正如她在诗中所写的,也是她一直强调的人生意义——“做一件可传世之事消磨岁月,交两个有胆识之人谈古论今。”
Q & A
《BLOOM》:你认为花样盛年的女性是什么样的?
谷雪儿:在我以前年纪小的时候是不懂得原谅人的,而现在,如果相同的那个人犯了一样的错,我想我是可以原谅的。岁月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想这个时刻的女人应该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并有着自己的兴趣和奋斗目标,还有自己的事业。
《BLOOM》: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谷雪儿:幸福其实就是一种自由度。就是见自己喜欢的人,说自己喜欢的话,干自己喜欢的事,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BLOOM》:怎么形容自己当下的状态吗?
谷雪儿:现在挺好,没那么折腾了(笑)。因为生活有了另外的路径,种种菜、养养花、写写书、养养鸟,还有孩子,当你有了另外的生活方式,你自然就不那么折腾了。所以我说,我之前一直在耕耘,现在终于是收获了,当我一次次回头,每一步都是春天。
Profile
谷雪儿
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现任职于深圳大学。1970年出生于辽宁,199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1993到深圳后,陆续出版了小说《翻脸》、《生命在于折腾》,诗集《谷雪儿诗集》、《谷雪儿诗选》、长篇纪实文学《纳西人最后的殉情》。2011年拍摄的聚焦云南纳西文化的纪录片《最后的大东巴》获得阳光卫视世界华语纪录片大赛长篇组奖。
谷雪儿一天的Timetable
07:30 在女儿醒前起床,穿戴整齐,让女儿看到一个干净漂亮的妈妈。
09:00~12:00 工作。为自己的纪录片后期制作。
12:00 与女儿共进午餐,陪女儿玩。
14:00~17:00 备课、写作。
18:00 晚餐,不定期会友。
19:00~21:00 到深圳大学讲授世界文学。
22:00 回到家,书房看看书,写诗,安静休息一会儿。
23:00 就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