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防控技术.在流体通道—断层激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滑动力学条件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QRA),对套管变形风险段进行预测;分析断层滑动和套管相互作用的规律,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对套管变形进行预防;基于套管变形井微地震特征,压裂实时监测微地震信号,对套管变形进行预警;基于流体通道和压裂模型,可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和多簇射孔+暂堵孔眼工艺对套管变形进行控制.综合起来,形成了钻前预测、压前预防、压裂预警和压裂控制的一体化套管
【机 构】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防控技术.在流体通道—断层激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断层滑动力学条件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QRA),对套管变形风险段进行预测;分析断层滑动和套管相互作用的规律,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对套管变形进行预防;基于套管变形井微地震特征,压裂实时监测微地震信号,对套管变形进行预警;基于流体通道和压裂模型,可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和多簇射孔+暂堵孔眼工艺对套管变形进行控制.综合起来,形成了钻前预测、压前预防、压裂预警和压裂控制的一体化套管变形防控策略,为解决页岩气开发套管变形问题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主要发展,总结了包括海岸风沙地貌类型、发育模式、风沙运动、沉积特征、发育演变及海岸风沙防治等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主要进展,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问题提出了包括海岸风蚀地貌调查、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机制、波浪-海滩-沙丘相互作用、风沙地貌发育演化与全球变化以及海岸风沙资源利用与防治等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微裂缝发育;TOC值为0.64%~ 1.3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0为1.51%~ 1.66%,脆性矿物含量为50.4%~ 54.8%.综合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
成都市白垩系灌口组近地表红层富膏盐地层因富含膏盐、钙芒硝等易溶矿物普遍发育红层类岩溶现象,制约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梳理出成都市域灌口组富膏盐红层溶蚀规律与机理,防范红层硫酸盐岩溶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综合利用钻孔岩芯、物探、测井、物性测试、溶解实验等资料,分析区域内富膏盐地层的分布规律、富膏盐红层溶蚀特征、溶蚀发育的影响因素和红层硫酸盐岩溶机理.综合研究表明,成都市白垩系灌口组富膏盐红层溶蚀现象普遍发育于低丘台地区及平原河谷区.红层硫酸盐岩溶受地形、构造、地下水活动、断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活动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前期勘探仅在台北凹陷周缘正向构造带发现巴喀、温吉桑和米登等小型油气藏.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及源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台北凹陷源内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纵向发育八道湾组煤岩、三工河组泥岩及西山窑组二段煤岩3套两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均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在凹陷区广泛发育;水西沟群发育西山窑组二段、西山窑组一段、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一段多套储盖组合,西北部、北部和南部3个方向五大辫状河三角洲物源供给充足、满凹富砂,烃源岩层既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对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形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认为:三叠纪地层和白垩纪地层覆盖于泥盆纪地层之上,中间缺失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其原因是中三叠世时期地壳抬升,三叠系上统和二叠系被剥蚀殆尽,在侏罗纪研究区处于剥蚀期,导致两个时期地层缺失;而三叠系、白垩系残余地层
地表枯落物是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蚀是影响枯落物蓄积量及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人工模拟风洞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沙柳(Salix psammophila)群落枯落物组分特征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1)沙柳枯落物地表物质组成中枝和叶占比分别为56%和30%,且随着距沙柳基部距离的增大,枯落物量呈显著减小趋势;(2)随着沙柳枯落物量的增加,土壤流失量呈指数函数递减趋势,且以处理400 g·m-2为临界值;(3)与叶相比,沙柳群落枯落物的枝部分在抗风蚀方面起着主
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是桂林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梳理了桂林6区10县1市共17个区域内的312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出3大类,9类和20亚类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景观具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品质极高,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地质旅游价值大等7大特征,采用直接认定法与专家打分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质量进行等级评价,结果显示,桂林有7处世界级景观、32处国家级景观、105处省级景观、168处省级以下景观.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数量、类型、质量等级在各区
人工造林对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有重要影响,量化沙地土壤蒸发对开展人工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蒸渗仪对库布齐沙漠银肯沙林场的土壤蒸发进行测定,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蒸渗仪观测的数据会有异常值,通过自适应窗口阈值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气象观测系统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分析土壤蒸发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小时尺度上,蒸渗仪获取的降水与雨量筒获取的降水量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93,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078、0.11 mm,探测率、击中率及Heidke指数分别为0.75、0.9、0.8;日尺度上,
碳酸盐岩矿物的化学风化速率要显著高于硅酸盐岩矿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混合流域中碳酸盐岩矿物风化对河流水化学的贡献占主导.为研究混合岩溶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及岩溶碳汇特征,在漓江流域上游大溶江、小溶江、灵渠3个混合岩溶流域选取了24个点放置标准溶蚀试片并测试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基于雨季和全年试片溶蚀量和土壤理化特征,分析试片溶蚀量的主控因素及季节差异,定量评估大溶江、小溶江和灵渠流域岩溶碳汇强度.结果表明:空中试片溶蚀量主要受控于降雨,植被会部分遮挡降雨,使试片溶蚀量显著下降,而地表和土下碳酸盐岩溶蚀受降雨和水
银厂坪岩溶系统由溶蚀洼地和溶洞系统组成,溶蚀洼地内发育15个规模和形态不同的落水洞以及多条溶沟.根据断层面擦痕反演构造应力张量和共轭剪节理反映的应力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于始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受SEE-NWW向挤压和NNE-SSW向拉张应力场控制,形成NW向左旋压扭性构造,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里德尔剪切模式.走滑拉分阶区所形成凹陷具有汇水功能,利于岩溶作用形成溶蚀洼地,内部发育的共轭节理交汇部位是良好的导水构造,叠加在走滑微拉分阶区内,促进白云岩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地下岩层受构造挤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