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析如何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指标评价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团体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要想得到真实有用的财务分析指标,首要面对的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财务报表。而随着我国WTO的加人,市场体系日益健全,财政部在2006年更是公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率先在股份制企业推行,2008年开始在各大国有企业试运行,志在统一整个纷乱的行业会计制度,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口径,这样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的填列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就为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常见的传统的指标分析例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以及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和颁布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简单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而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从如何更好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的角度,针对其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简述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一些人们的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自己关于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拙见。
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为起点,分析使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来源于会计报表。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就是如何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而要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就必须先提高“会计报表质量”,而鉴于目前中国大多数的会计报表的情况是虚增会计利润或滥用会计准则,因而根据谨慎性原则,我们需要的就是要剔除一些不公允的收益和资产或增加一些低估的成本和负债。因此,目前我们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一般是一些老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老教育机构。由于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这些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往往水分巨大,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相关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比较会计计算口径差别巨大,应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巨大。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此外还有一些虽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但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的企业,其会计报表数据由于未进行审计调整,完全依赖于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内控制度,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缺乏同口径的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利润调整。新增的三项准备金科目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这三个项目的不同处理可以使上市公司将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进行调整。
3.利用推迟费用入账时间降低本期费用。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待摊费用多为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待摊费用的发生时间是公司可以控制的,因此把应计入成本的部分挂在待摊科目下,可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4.非主营业务利润。一些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来增加利润总额;这种调节利润的方法有时不必真的同时有现金的流入,但却能较快的提升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5.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损失。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而按照2006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该计提8项减值准备。如果这种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这种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就有“大量的水份”。因此在对未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老国企进行财务评价时,必须将这些“水份”剔除后再进行考核和评价。
6.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會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包括以其他单位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而新会计制度对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利润限制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相应的财务报表分析也需要对这些虚增利润进行相应的剔除和调整,从而使分析数据更趋于合理。
7.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及格线,公司会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发送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
8.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人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该类政策的变化对广告费用支出较大的消费品类公司影响很大。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东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情况高估了当期利润,后一种情况则是低估了当期利润。
9.利息费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此外利息费用的资本化也常被用来作为降低费用和提高利润的手段。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时所存在的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因此,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当注意:
1.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注意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6.注意该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入情况,分析该企业的发展潜力;
7.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以上为如何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一些拙见,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指标评价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团体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要想得到真实有用的财务分析指标,首要面对的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财务报表。而随着我国WTO的加人,市场体系日益健全,财政部在2006年更是公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率先在股份制企业推行,2008年开始在各大国有企业试运行,志在统一整个纷乱的行业会计制度,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口径,这样也就使得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的填列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就为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常见的传统的指标分析例如: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以及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和颁布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简单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而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从如何更好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的角度,针对其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简述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一些人们的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自己关于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拙见。
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为起点,分析使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来源于会计报表。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就是如何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而要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就必须先提高“会计报表质量”,而鉴于目前中国大多数的会计报表的情况是虚增会计利润或滥用会计准则,因而根据谨慎性原则,我们需要的就是要剔除一些不公允的收益和资产或增加一些低估的成本和负债。因此,目前我们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一般是一些老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老教育机构。由于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这些未实行新会计制度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往往水分巨大,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相关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比较会计计算口径差别巨大,应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巨大。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此外还有一些虽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但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的企业,其会计报表数据由于未进行审计调整,完全依赖于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内控制度,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缺乏同口径的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利润调整。新增的三项准备金科目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这三个项目的不同处理可以使上市公司将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进行调整。
3.利用推迟费用入账时间降低本期费用。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待摊费用多为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待摊费用的发生时间是公司可以控制的,因此把应计入成本的部分挂在待摊科目下,可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4.非主营业务利润。一些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来增加利润总额;这种调节利润的方法有时不必真的同时有现金的流入,但却能较快的提升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5.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损失。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而按照2006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该计提8项减值准备。如果这种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这种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就有“大量的水份”。因此在对未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老国企进行财务评价时,必须将这些“水份”剔除后再进行考核和评价。
6.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會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包括以其他单位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而新会计制度对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利润限制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相应的财务报表分析也需要对这些虚增利润进行相应的剔除和调整,从而使分析数据更趋于合理。
7.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及格线,公司会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发送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
8.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人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该类政策的变化对广告费用支出较大的消费品类公司影响很大。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东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情况高估了当期利润,后一种情况则是低估了当期利润。
9.利息费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此外利息费用的资本化也常被用来作为降低费用和提高利润的手段。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时所存在的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因此,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当注意:
1.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注意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6.注意该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入情况,分析该企业的发展潜力;
7.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以上为如何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一些拙见,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