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老师和相关学生的走访和调查,整合各方资源,结合实际分析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提出有关建议,以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二、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向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面向西华大学在校学生,走访调查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37份,收回229份,经过结果分析,得出以下数据和结论:
1、78.3%的受访者对创业感兴趣,有3.5%的受访者正在创业,有32.3%的受访者表示将来会创业。
2、创业初期,社会经验(76.3%)、人脉资源(71.4%)、成功创业者经验(66%)被大多数受访者看重。
3、77.6%的受访者希望参加创业课程学习,仅有23.4%的受访者参加过创业课程或创业比赛。
4、对于创业需要的因素,受访者分别选择了个人能力和创业头脑(70.8%)、适合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35.8%)、学校或社会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12%)、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57.5%)、较好的组织能力(42.5%)、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59.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55.8%)。
5、对于大学生创业相对于其他人群创业的优势,受访者分别选择了年轻有活力(69.2%)、专业素质较高(31.7%)、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73.3%)、网络信息能力强(18.3%)。
由总体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如今,大学生对政府实施的政策行为,更渴望的是实际的帮助,支持和补贴,而不仅仅是宣传手段,在私下交流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创业条件最关心的是资本,资本可以决定创业的起点,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在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发,这样能够近地减小与成功企业之间的差距。他们希望政府能给予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实际的关注与扶持,为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中扫平荆棘、拓宽道路,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自由发挥。
三、创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全国高校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再加上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社会就业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一)创业对磨砺大学生稚嫩的心智起到重大影响
创业的过程考验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精神,对于创业,就是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周围资源、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过程。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缺少磨砺的温室花朵,创业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对其身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许多创业者都是从开办高科技企业开始,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选择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三)创业会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
大学是接受教育的地方,大学生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而不是一心多用,忙着赚钱忙着积累社会经验,创业会消耗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会因为市场的因素使得创业不理想而折磨学生的精神,这样一来,学业遭到荒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所以从学业的层面考虑,在校大学生创业无疑是顾此失彼的行为。
四、引导大学生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策
国务院发文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来,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一)高校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据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52%),其后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48%)、“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39%)等。接受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创业基础(能力素质培养)类(25%),其后是创业指导(实务操作)类(18%)、创新研究方法类(13%)和学科前沿知识类(13%)。
高校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将通识类和专业化的创业课程结合起来,采取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例如,开展“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课堂讨论、“我是小小CEO”模拟实践、“企业家大讲堂”专题讲座等。
(二)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我国的创新创业竞赛主要是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加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目前,已形成的品牌创新创业竞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高校、省市级选拔优秀的作品,参与全国性比赛,通过各项赛事,参赛的大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创新创业经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深化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推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骑着重要作用。
(三)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与保障休学创业制度
高校应鼓励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台相关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就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目前,一些地方和高校细化了规定,如有的省份规定学生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卫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A].卷宗,2015(8):234-234.
[2] 申兰,朱雪飞,钟绮琪.大学生创业意愿调研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保定市为例[A].江苏商论,2015(22).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二、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向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面向西华大学在校学生,走访调查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37份,收回229份,经过结果分析,得出以下数据和结论:
1、78.3%的受访者对创业感兴趣,有3.5%的受访者正在创业,有32.3%的受访者表示将来会创业。
2、创业初期,社会经验(76.3%)、人脉资源(71.4%)、成功创业者经验(66%)被大多数受访者看重。
3、77.6%的受访者希望参加创业课程学习,仅有23.4%的受访者参加过创业课程或创业比赛。
4、对于创业需要的因素,受访者分别选择了个人能力和创业头脑(70.8%)、适合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35.8%)、学校或社会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12%)、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57.5%)、较好的组织能力(42.5%)、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59.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55.8%)。
5、对于大学生创业相对于其他人群创业的优势,受访者分别选择了年轻有活力(69.2%)、专业素质较高(31.7%)、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73.3%)、网络信息能力强(18.3%)。
由总体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如今,大学生对政府实施的政策行为,更渴望的是实际的帮助,支持和补贴,而不仅仅是宣传手段,在私下交流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创业条件最关心的是资本,资本可以决定创业的起点,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在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发,这样能够近地减小与成功企业之间的差距。他们希望政府能给予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实际的关注与扶持,为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中扫平荆棘、拓宽道路,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自由发挥。
三、创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全国高校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再加上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社会就业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一)创业对磨砺大学生稚嫩的心智起到重大影响
创业的过程考验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精神,对于创业,就是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周围资源、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过程。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缺少磨砺的温室花朵,创业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对其身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许多创业者都是从开办高科技企业开始,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选择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三)创业会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
大学是接受教育的地方,大学生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而不是一心多用,忙着赚钱忙着积累社会经验,创业会消耗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会因为市场的因素使得创业不理想而折磨学生的精神,这样一来,学业遭到荒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所以从学业的层面考虑,在校大学生创业无疑是顾此失彼的行为。
四、引导大学生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策
国务院发文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来,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一)高校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据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52%),其后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48%)、“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39%)等。接受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创业基础(能力素质培养)类(25%),其后是创业指导(实务操作)类(18%)、创新研究方法类(13%)和学科前沿知识类(13%)。
高校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将通识类和专业化的创业课程结合起来,采取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例如,开展“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课堂讨论、“我是小小CEO”模拟实践、“企业家大讲堂”专题讲座等。
(二)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我国的创新创业竞赛主要是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加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目前,已形成的品牌创新创业竞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高校、省市级选拔优秀的作品,参与全国性比赛,通过各项赛事,参赛的大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创新创业经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深化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推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骑着重要作用。
(三)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与保障休学创业制度
高校应鼓励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台相关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就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目前,一些地方和高校细化了规定,如有的省份规定学生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卫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A].卷宗,2015(8):234-234.
[2] 申兰,朱雪飞,钟绮琪.大学生创业意愿调研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保定市为例[A].江苏商论,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