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的5月,中国的艺术行业又毫无悬念地向着威尼斯行了一次群体性的注目礼。
虽然多数人并没有时间或财力,去现场感受这次两年一届的、全球最古老的艺术庙会。但这并不妨碍关于它的种种信息,依然会铺天盖地的涌入到我们的双眼和头脑中来—刷爆朋友圈的图片和小视频、艺术网站的头条关注等等—威尼斯的二手现场,被亲临水城的人群以密不透风的时时播报方式,推送到了有6小时时差的中国客户端上来。
而这种过滤掉了大部分现场感和立体感的隔空观看方式,一如今日我们所习惯的新闻阅读方式一般:其间必然会有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或假象,却更贴合眼下这个信息饥渴的时代所推崇的、饮鸩止渴式的容量填鸭模式。
在榨干三维形态的丰富汁液后,平板的裸露也是我们终日随之一起跳动的、时代脉搏的基础律动—艺术家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着二手的现实,制造出一个个“真实”的现场;观众却以留存为目的,将这些“真实”再次还原成为一堆散碎的二手现场—在这里,二手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割舍不掉的那一部分,不论它是癌细胞还是人工心脏,而这种融合其实早在语言产生的初期就已经确凿地存在了。当我们回头观看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任何所谓“真实”是可以被分享的,只有“二手”的现实或现场才具备被分享和传播的可能性。
本期“@叨客”我们以二手现场的方式来远本届观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些片段,通过亲历者简枫发回的图片和片断性文字,来在纸面上书写出一个个经过数字媒介盘剥后的作品体验,以二手的文字还原出二手的现场,如此的前提其实已经将代入感的定义虚拟化了,而我们所做的正是一个个关于“假象”的“真实”观后感。(文/郝科)
虽然多数人并没有时间或财力,去现场感受这次两年一届的、全球最古老的艺术庙会。但这并不妨碍关于它的种种信息,依然会铺天盖地的涌入到我们的双眼和头脑中来—刷爆朋友圈的图片和小视频、艺术网站的头条关注等等—威尼斯的二手现场,被亲临水城的人群以密不透风的时时播报方式,推送到了有6小时时差的中国客户端上来。
而这种过滤掉了大部分现场感和立体感的隔空观看方式,一如今日我们所习惯的新闻阅读方式一般:其间必然会有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或假象,却更贴合眼下这个信息饥渴的时代所推崇的、饮鸩止渴式的容量填鸭模式。
在榨干三维形态的丰富汁液后,平板的裸露也是我们终日随之一起跳动的、时代脉搏的基础律动—艺术家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着二手的现实,制造出一个个“真实”的现场;观众却以留存为目的,将这些“真实”再次还原成为一堆散碎的二手现场—在这里,二手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割舍不掉的那一部分,不论它是癌细胞还是人工心脏,而这种融合其实早在语言产生的初期就已经确凿地存在了。当我们回头观看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任何所谓“真实”是可以被分享的,只有“二手”的现实或现场才具备被分享和传播的可能性。
本期“@叨客”我们以二手现场的方式来远本届观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些片段,通过亲历者简枫发回的图片和片断性文字,来在纸面上书写出一个个经过数字媒介盘剥后的作品体验,以二手的文字还原出二手的现场,如此的前提其实已经将代入感的定义虚拟化了,而我们所做的正是一个个关于“假象”的“真实”观后感。(文/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