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的意见》,标志着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正式开始,但是 ,古籍保护工作任务艰巨,面临许多困难,本人结合这几年梧州市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情况,谈谈图书馆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遇到的困境和存在的因数。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普查;古籍保护
  1. 梧州市图书馆在古籍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馆藏古籍现状
  梧州市图书馆现存古籍460种,善本比率较高约占藏量的15%。有线装书库一间,位于四楼,在大楼的中段,有灭火瓶,无监控设施,有16件铁皮玻璃面板书柜、5个普通木柜用来存放相关古籍,有一台大型冷冻柜及小型冰箱各一台,放置在线装书库中,但由于不是放置在独立空间和单独电源,出于安全原因,只能上班时间开启实现不了24小时冷冻杀虫,上班把机子启动到预设-20℃温度都用了5、6个小时,对于杀虫效果基本上没有。有家用空调一台,用于日常恒温恒湿。由于保护经费有限, 2007年以前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将古籍用报纸包扎后在普通书架上随意堆放,古籍破损情况较为严重, 80%以上的古籍存在虫蛀、老化和霉菌,其它破损情况还有脆化、絮化、水渍、板结等。由于没有成立古籍部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古籍管理人员,所以一直没有开展古籍平台的著录和定级工作。2012年随着全国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 馆内抽调兼职人员开始对馆藏古籍进行清点整理,并进行古籍平台的著录和定级工作。
  1.2 古籍保存条件不达标
  古籍在长久的保存过程中受阳光、温度、湿度等条件影响,纸张、墨色都会发生改变,虫蛀、霉菌等也会导致古籍的损害。梧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多、湿度大,部分日子的湿度甚至达到100%,线装书库的门窗还是老式的木质结构,密闭性能比较差,湿气很容易侵入,祛湿用的空调又不能24小时工作,所以极易造成古籍受潮从而导致纸张发霉和变质等问题。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对古籍库房的温湿度、防火、防潮、防尘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温度应保持在12 ~ 24℃之间,相对湿度应为45% ~ 60%,但我馆目前受硬件设施、资金限制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1.3 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匮乏
  古籍保护专项经费是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但目前财政对于古籍维护经费的拨款比较少,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每年都向财政申请经费,但都没有获批,国家用于免费开放的50万经费里又没有古籍方面的项目,所以平时用于古籍维护方面的经费支出基本上很少。只是在2007年为了保护、抢救本地珍贵文献,申请得到几万块的经费,购买复印机、零边距专业扫描仪等设备后已经没剩下多少,而且这些经费都是用于对1950年-1970年梧州日报抢救修复工作中,基本上没用于古籍维护工作。
  1.4 古籍技术人员匮乏
  受人手、资金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很多中小型图书馆都没有设置古籍部,也没有配备专职从事古籍工作的技术人员,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工作只有两个兼职人员,还是临时抽调的,图书馆其他业务工作是他们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大量的业务工作要开展,古籍的管理有任务的时候才借调来兼顾一下,基本没时间顾及古籍库藏维护管理。由于硬件设施和技术人员匮乏,对古籍的抢救和修复工作也是没开展。
  2. 如何改变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现状
  2.1 各种途径争取资金的支持
  古籍保護经费缺乏是古籍保护发展的瓶颈,没有资金的支持,就无法做到古籍书库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古籍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梧州市属于在三线城市,经济不太发达,对于古籍保护财政资金支持比较有限,但是我馆领导还是想方设法去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不仅通过每年打报告申请资金这一条路,还多做古籍保护的宣传工作,例如利用“鸳江讲坛”这个免费公益性讲座平台,定期举办古籍知识相关的讲座,让市民和读者了解梧州市历史文献知识,了解梧州市图书馆古籍凡有上级领导来馆视察考研都安排他们去线装书库参观,介绍我馆古籍情况和困难,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古籍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多方面的宣传途径,加强大家对古籍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专项经费的申请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改善古籍保存条件
  霉菌和虫害是古籍的两大杀手,梧州市图书馆在预防这两大杀手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线装书库选在楼层的中段四楼,通风透气,避免了高层的酷热和底层的潮湿;购进玻璃门铁质书柜存放古籍,避免了一般木质书架容易受潮发霉和虫蛀的危险,而且防尘效果良好,在每层书架里放置广西特有的“灵香草”驱虫,这样的组合价钱比樟木柜便宜很多,实际使用效果也很好;安装防紫外线窗帘,避免阳光直射照成纸张的老化;安装了一套空调系统,可以兼顾书库的控温和控湿;制定库房管理制度,规定平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可以有效防止鼠害和潮气侵入,定期打开空调降温降湿,特别是3,4月份的梅雨天气,适当增加空调的工作时间,加大去湿力度。
  2.3 制订培训规划,培养储备技术人才
  人才是做好古籍工作的关键,古籍工作是技能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古籍工作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古汉语能力,对文学知识、古典文献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也要有相当的了解,而且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我馆每年都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其中就包括古籍人才的培训,尽可能的多派遣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和进修班,为的是人才知识的储备,只要有工作需要,就可以马上调派人员接手,由于事先经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展古籍工作就会顺利很多。
  梧州市图书馆古籍维护人员都是兼职,不是科班出身,平时的工作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无人商讨,所以需要加强馆际交流,与同行讨论请教,既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又能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我们馆每年都是派遣人员去区馆去学习交流。
  梧州市图书馆古籍维护人员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定期去国家图书馆、广西省图书馆等上级馆建立的专业的古籍保护网站上进行信息查询和业务学习,还加入各大公共图书馆建立古籍方面的QQ群进行学习交流,如广西古籍保护工作群、全国碑帖鉴定群等。通过多渠道的培训教育和交流学习,不仅提高了古籍技术人才的水平,也促进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古籍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做好古籍保护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图书馆人的使命。作为一名图书馆古籍管理人,应本着古籍从业人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将历史留给我们的珍宝保护好,形成一套适合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将古籍保护工作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陈莉,韩锡铎. 试论图书馆古籍工作的任务和人才培养[J]. 图书馆论,2005(5).
  [2] 张宛艳. 古籍普查工作刍议[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3).
  [3] 刘芳. 浅论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 文学界(理论版),2012(5).
  作者简介:古海峰,男,广西梧州人,广西梧州市图书馆工作,本科学历。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2013CXTD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12CKS007);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B201031)。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克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汽车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发动机燃油电喷系统是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这方面的故障检修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起来。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燃油电喷系统;故障检修技巧  一旦有故障出现在汽车发动机燃油电喷系统中,对于汽车的正常使用就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对汽车发动机燃油电喷系统的故障检修技巧
[目的]为金合欢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效唑溶液设10个浓度处理金合欢种子后,测定其发芽率、胚根长和苗轴长等指标。[结果]多效唑处理的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多效唑浓度
摘 要:货币资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每个企业应特别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以期达到对货币资金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货币资金;控制;管理;方法  1 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1.1 货币资金,通俗地说,就是企业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之所以重要,于个人而言,它是社会化分工情况下一切个人基本物质条件的保证。货币资金于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更是至
摘 要: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公路施工中,我国已经开发出新的材料以及新的技术,并且将其投入到公路工程中使用。在具体的公路施工中,需要掌握好施工技术,以促进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沥青公路施工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沥青公路是利用沥青这种混合
摘要:自从1984年《中国环境报》创刊至今,中国环境新闻传播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历程。30年来,环境新闻传播经历了启蒙呐喊期、群体曝光期、环境议题多样化期三个阶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题材不断拓展,内容逐渐丰富,影响力不断加大,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环境新闻在媒体处于弱势地位并被放逐于边缘,权力操控与资本的侵蚀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环境新闻自身又由于“运动型”“一阵风”的不稳定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