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设立的一门课程。相对物理理论课程而言,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较为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讨论,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业。
  [关    键   词]  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218-02
   一、前言
   大学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1]。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大学物理课程中所设立的大学物理实验,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巩固加深对理论课中的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等方面得到严格系统的训练,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
   二、大学物理实验课学生常见问题及分析
   实验必须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必须在充分理解理论课基础的情况下,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物理知识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在最初是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得到的理论结果[2]。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锻炼其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去检验理论知识,在学习物理实验课程时,学生就不会忽视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物理实验的原理可以通过物理基础理论知识提供依据,学生应该重视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学物理的原理属于理学知识范畴,因此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及推导能力。对逻辑思维能力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会出现一些困难,在没有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时,学生对实验课的认知几乎是未知的,没有见过很多相关的实验仪器,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问题都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大学物理实验的教材应紧跟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快捷、方便、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部分经典物理实验,一般都在科学发展史上起着里程碑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教材通常为纸质版教材,学生通过读取教材中的文字,靠之前对物理实验的积累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推断,并不能直接从教材中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对于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其对于实验操作会不自信。
   三、大学物理实验课学生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随着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改变,上课方式也不再拘泥于固定教师在固定班级授课。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用具,根据确定的课程上课,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发布到班级群中,接着再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验教学需求将重点内容融入微视频中,例如给学生着重展示并介绍实验仪器、展示如何使用实验仪器,以及在做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相关事宜,同时可以借助趣味实验故事等增强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物理概念,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线上授课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授课,线上授课微课程视频有很多优点,线下授课的教室可容纳量有限,线上授课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室也不再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上的教学,在线微课程预习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能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线下辅导。因此,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微课程,可以高效地为物理实验课做充足准备。
   相比而言,在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生模仿和教师重复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識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索大学物理在实验课程中的可操作性,在实验操作时,能够结合预习视频,独立自主地完成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思考该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实际动手操作,善于发现学生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不论是实验课前,学生观看实验的视频汲取新知识,还是课堂上与教师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微课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清晰,可以按需随时选择回放和暂停,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利用微课程将知识的传授过程放在课前,相当于延长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同时延长了教学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完微课程视频和相关材料后,拥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时间。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以及询问同学、教师等方式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实验,进行发散思维。通过微课程课前预习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获得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大学物理教材,教师应该及时地将物理学发展的新成果以及新技术等相关知识内容补充到实验教材中,使学生能及时接触到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大学物理实验,使物理知识不再变得那么遥远,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另外,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为了突出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实验考核中设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物理创新以物理实验创新比赛、科技大赛等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设立奖项,以较为合理的分值附加在实验课程的成绩上。参与的学生获得奖项名次,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竞赛的热情,而且增强了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实验的扩展性学习内容,在之前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环节的设计进行专业训练,教师要为学生课外学习创造条件,实验室设备的开放、场地的开放、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方向。例如,除了原有教师给出的实验测量方案,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对该实验涉及的量进行测量以及对实验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等。    四、大学物理课程有待改善的工作
   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理论课程主要是采用教师进行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实际上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沟通、讨论、交流的模式,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应该相对自由一些,可以设立小组形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讨论以及自主学习,实验过程中进行分工,而不是一个人做实验、一堆人来围观,最后抄写实验数据。为了使学生将大学物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设立了相对应的匹配项目。新项目要求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的讲授顺序基本同步,在确定时段完成对应模块的实验。学生按照要求,紧跟老师,积极参与,认真布置实验任务;根据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认真巩固练习,学生及时反映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帮助进行解决。与知识的传授相比,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开启探索和发现实验现象及原理的过程。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物理实验的创新性,是大学物理实验的难点。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实验,很难从实验现象中發现新的现象,对实验现象并不好奇,按部就班,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大学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建立全新的物理学习模式,调整学习物理的心态,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升学习的自主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平时加强线上教学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会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很多教师未受过专业线上教学教程的培训,需要学校加强教师的线上教学培训,使线上教学变得更加规范,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学习。要求教师不但要根据学生需求适当丰富和扩展教学内容,还应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也纳入教学工作范畴。
   五、结语
   为了改善大学物理实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以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为切入点,设置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全面,在不断探索改革物理实验课程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会逐步提升,物理实验课程也会被更多学习者喜爱,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于卓,佟华.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6):51-53.
   [2]刘爱国,郭秀芳,张利芳.利用“微课”提升理化实验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17(7):94-95.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讲述了在“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思政案例融入语言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实践,包括:开发设计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师生互动充分的思政教学案例的思路与方法;将思政案例高效融入通识类外语语言应用技能型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实现途径;设计实用性强、趣味性高、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各种“项目”和“任务”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原则、“TSCA
[摘 要] 该研究提出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以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积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为指向,通过设计“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挫折教育、抵制诱惑”等七个主题的辅导单元,制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采用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式实施班级显性文化建设,构建积极班级文化,达到学制时间内全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同等条件入学的
[摘 要] 目的:探讨兼职班主任制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级临床本科实习学生43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兼职班主任制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和主观问卷调查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摘 要] 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既可以体现个人的情感,又可以表现出个人对于家庭以及所处环境的感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将乡村振兴作为民生保障领域的七大重点工程之一。农场居民的幸福感来源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是否平等、自身的身体是否健康、下一代是否能够获得良好教育、政府是否关注农村居民民生、自身社会地位等。旨在通过将“幸福思政”理论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机结合,以期探索出一
统编教材编入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这四个阅读学习策略单元,分别编排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与普通单元的学习大
[摘 要]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品牌课程日益重要,其中课程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是一项多要素、系统化、可动态“改进”的周期性工程。从“品牌商品”打造得到启发提出课程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分别从市场期、建设期、运营期三阶段结合品牌课程特点,总结在各阶段的建设要点,为高校品牌课程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 键 词] 全生命周期;品牌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摘 要] 针对“装备试验初级指挥”“装备试验技术与管理”两个新开设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从装备试验类专业建设调研、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分析、不同装备试验类专业的差异化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所得结论有助于确保两个专业建设“方向准、目标明、路径清、质量高”,从而为海军装备试验领域培养岗位合格人才。  [关 键 词] 装备试验类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E251.
运用好红色资源,对于学习党史、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红色游历研学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实践性、趣味性,与党史学习教育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适切性,组织红色游历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势必要求高校加快转型,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高校转型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发展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以特色发展为引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从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新大学建设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高校特色转型发展路径,进而提出要以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服务社会作为高校转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我国相继建设了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且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对新文科理念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建设与发展,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 键 词] 新文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