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极大人格魅力的领导人,而其中,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以其独特的政治思维与领导决策,成为了广大人民爱戴的对象。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国实施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新战略,并在经济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领悟,在不断实践、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理论。
关键词:政治伦理思想;邓小平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24-02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的政治理论是紧密联系的,从某些方面来说,政治伦理表现出了社会伦理所无法表现的一个方面,也是国家长期发展中代表着人民群众政治理念的载体。一般来说,我们对政治伦理的理解局限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以阶级为单位,政治伦理代表了某些阶级的政治道德,阶级通过抱团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政治声音。另一个方面则以政治工作者为主,大量的政治工作者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样的政治道德形式主要以个体为主,但却有极大的影响力。我国是一个政治大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坚实的政治伦理观念,而政治伦理也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社会剧烈变化的当代,我们也应当重视政治伦理在国家治理当中的应用。
一、邓小平“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观
在邓小平的治国理念当中,人民群众这个基本单位被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上。正所谓以人为本,这样的政治理念是邓小平开展政治工作的基础。包括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伟大战略,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本思想观念之上的。
而所谓的以人为本基本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为人民群众谋取福祉。政府工作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建立起人民的政府。我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从中华文化来看,社会是一个又一个人构成的,而以人为本的基本政治构思在不同政治集团的手上都能得到一定的运用。但是政治集团只是将以人为本战略作为理论指导,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实践,因此群众很难从这些政治集团的手上获得利益。邓小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邓小平对老旧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抨击,结合中国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就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而在和平年代,政治工作的开展更需要群众的帮助与理解。
同时邓小平一向重视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政治伦理问题上都要身先士卒,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大家的共同进步,他自己也是这种观念的积极落实者。因此,下级官员往往乐意追随邓小平的脚步,这是个人魅力在政治生涯中的体现。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诸多类似的情况,例如孔子这种身先士卒的教育家,正是通过自身行动来征服了其他人,让他们心甘情愿跟随自己。这种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在了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当中。除了孔孟之外,我国的统治阶级也出现过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廉政官员,但是大体上还是以中央集权为主,政治作风剽悍,这是长期封建主义思想所决定的必然现象。
所以,在当初制定改革开放战略的时候,邓小平就充分强调了群众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政府的工作要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任何工作都要获取群众的信任与帮助,才能确保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民不拥护的政府难以有作为,而人民不赞成的工作也难以开展。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当中,人民自始自终被他放在第一位,所做的政治斗争也是在为人民谋福祉。这样的领导人才是人民乐于接受的领导人,也是群众愿意拥护的领导人。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观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沿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着,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任何违背人民群众基本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社会主义在我国开花结果,我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有了极大的改善。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老一辈革命家往往是年轻人的榜样,在生活生产中能主动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流砥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化境的变化,我国原有的制度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党中央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思想,本来出发点是好的,由于下级部门的落实不到位,最后到了基层却难以准确执行,这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执行方式所导致的。在我国传统的政治工作当中,下级部门无法对上级部门形成有效的监督,而上级部门的工作往往脱离实际,难以察觉到基层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工作一直难以广泛开展。有的地区群众还有一定的封建思想残存,接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在党员队伍当中也存在这样的人, 严重影响了我国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邓小平担任国家主席期间,他就注意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改革开放开始之前,邓小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在改革开放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树立起榜样来带动更多的人。邓小平十分重视党员队伍年轻化建设工作,主动为年轻人才提供工作岗位,让更多年轻人有了锻炼的机会。在他的倡导下,我党取消了领导职务终审制,转而通过人才的不断更新换代来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在国际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是难得一见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给我国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社会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极大地帮助了政府机关进行日常工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的推动者。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点在于人民的当家做主。数量众多的群众有管理国家的意愿,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则给他们提供了这个渠道。也就是说,国家赋予群众充分的权力参与到国家的管理当中,但是管理者也要能接受群众的建议,并虚心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灵活地改变。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争取能成为一个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并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业务骨干。 随着我国经济情况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民主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如何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还需要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在邓小平的政治理念当中,以人为本一直是关键的核心要素之一,一直被他认为是我国想要长期健康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也是党中央开展工作必须要重视的要点之一。中国人民所期盼的民主,是广泛无产阶级所期盼的民主,是不容许有任何资本阶级思想观念融入其中的。在我国,无产阶级主要以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农民等团体构成,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希望的民主就是我党应当追求的民主。
有了稳定的民主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有稳健的执行能力。国家的长期发展并不是由少数的国家领导者来决定的,而需要群众的共同认可,因此良好的民主制度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石。民主制度能为民主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基础环境,但是民主必须要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好的延展性。只有民众充分信任了我国现行的民主制度,才能自觉地贯彻制度涵盖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地建设民主社会。这与西方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理念是相符的,一个制度只有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可,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制度。这也是邓小平终生致力的领域,有长远眼界的领导人都会肯定政治伦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邓小平的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建设观
在邓小平的执政过程中,由于十分重视对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的培养,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个能承担起国家发展重担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广泛存在的大局观。在我国中央领导班子的观念中,国家利益必须要高于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切个人利益都要让路。特别是在面对特大事件,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毅力。在当前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从全面经济发展转移到社会稳定上,在这些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性时刻都需要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大局观,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应有的牺牲。
我们常说领导人要做人民的公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领导人的服务价值。我国政府一向致力于建设清廉作风的管理机构,对官僚主义更是深恶痛绝。在邓小平的政治理念中,极大化地拓展了领导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为我国领导班子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光有好的人才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用人制度能否给这些人才充分的发挥空间,在邓小平执政时期,我国的人才选拔进入了新的流程。不仅更加精细化了干部的选拔标准,更组建出了一个年轻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并且干部队伍的培养有一定的阶梯性,能有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党对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十分高的,而领导职务终身制也极大程度地制约了想要上进的年轻人,邓小平取消了领导干部终身制这样落后的制度,给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人才制度的改革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反思现有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邓小平的政治思想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改革。国家的长期和平是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不仅需要有高瞻远瞩、能认清形势的领导人,还要有完善的国家制度,这也是我国实现民主社会的基石所在。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出现给国家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也是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政治思想。在我国各个部门的政治工作中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子,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应当加强对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学习,领悟其核心价值观念,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范碧鸿.论邓小平政治信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王历荣,陈湘舸.论邓小平“政治妥协”思想的外交实践[J].学术论坛,2009,(7).
[3]罗家锋,徐成芳.论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创新的向度与嬗变[J].前沿,2013,(15).
[4]罗家锋,徐成芳.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研究[J].前沿,2013,(7).
[责任编辑:胡 悦]
关键词:政治伦理思想;邓小平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24-02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的政治理论是紧密联系的,从某些方面来说,政治伦理表现出了社会伦理所无法表现的一个方面,也是国家长期发展中代表着人民群众政治理念的载体。一般来说,我们对政治伦理的理解局限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以阶级为单位,政治伦理代表了某些阶级的政治道德,阶级通过抱团的方式来发出自己的政治声音。另一个方面则以政治工作者为主,大量的政治工作者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样的政治道德形式主要以个体为主,但却有极大的影响力。我国是一个政治大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坚实的政治伦理观念,而政治伦理也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社会剧烈变化的当代,我们也应当重视政治伦理在国家治理当中的应用。
一、邓小平“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观
在邓小平的治国理念当中,人民群众这个基本单位被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上。正所谓以人为本,这样的政治理念是邓小平开展政治工作的基础。包括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伟大战略,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本思想观念之上的。
而所谓的以人为本基本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为人民群众谋取福祉。政府工作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建立起人民的政府。我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从中华文化来看,社会是一个又一个人构成的,而以人为本的基本政治构思在不同政治集团的手上都能得到一定的运用。但是政治集团只是将以人为本战略作为理论指导,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实践,因此群众很难从这些政治集团的手上获得利益。邓小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邓小平对老旧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抨击,结合中国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就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而在和平年代,政治工作的开展更需要群众的帮助与理解。
同时邓小平一向重视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政治伦理问题上都要身先士卒,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大家的共同进步,他自己也是这种观念的积极落实者。因此,下级官员往往乐意追随邓小平的脚步,这是个人魅力在政治生涯中的体现。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诸多类似的情况,例如孔子这种身先士卒的教育家,正是通过自身行动来征服了其他人,让他们心甘情愿跟随自己。这种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在了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当中。除了孔孟之外,我国的统治阶级也出现过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廉政官员,但是大体上还是以中央集权为主,政治作风剽悍,这是长期封建主义思想所决定的必然现象。
所以,在当初制定改革开放战略的时候,邓小平就充分强调了群众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政府的工作要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任何工作都要获取群众的信任与帮助,才能确保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民不拥护的政府难以有作为,而人民不赞成的工作也难以开展。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当中,人民自始自终被他放在第一位,所做的政治斗争也是在为人民谋福祉。这样的领导人才是人民乐于接受的领导人,也是群众愿意拥护的领导人。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观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沿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着,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任何违背人民群众基本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社会主义在我国开花结果,我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有了极大的改善。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老一辈革命家往往是年轻人的榜样,在生活生产中能主动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流砥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化境的变化,我国原有的制度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党中央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思想,本来出发点是好的,由于下级部门的落实不到位,最后到了基层却难以准确执行,这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执行方式所导致的。在我国传统的政治工作当中,下级部门无法对上级部门形成有效的监督,而上级部门的工作往往脱离实际,难以察觉到基层真正需要的东西。因此,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工作一直难以广泛开展。有的地区群众还有一定的封建思想残存,接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在党员队伍当中也存在这样的人, 严重影响了我国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邓小平担任国家主席期间,他就注意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改革开放开始之前,邓小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在改革开放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树立起榜样来带动更多的人。邓小平十分重视党员队伍年轻化建设工作,主动为年轻人才提供工作岗位,让更多年轻人有了锻炼的机会。在他的倡导下,我党取消了领导职务终审制,转而通过人才的不断更新换代来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在国际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是难得一见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给我国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社会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极大地帮助了政府机关进行日常工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的推动者。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点在于人民的当家做主。数量众多的群众有管理国家的意愿,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则给他们提供了这个渠道。也就是说,国家赋予群众充分的权力参与到国家的管理当中,但是管理者也要能接受群众的建议,并虚心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灵活地改变。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争取能成为一个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并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业务骨干。 随着我国经济情况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民主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如何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还需要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在邓小平的政治理念当中,以人为本一直是关键的核心要素之一,一直被他认为是我国想要长期健康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也是党中央开展工作必须要重视的要点之一。中国人民所期盼的民主,是广泛无产阶级所期盼的民主,是不容许有任何资本阶级思想观念融入其中的。在我国,无产阶级主要以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农民等团体构成,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希望的民主就是我党应当追求的民主。
有了稳定的民主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有稳健的执行能力。国家的长期发展并不是由少数的国家领导者来决定的,而需要群众的共同认可,因此良好的民主制度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石。民主制度能为民主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基础环境,但是民主必须要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好的延展性。只有民众充分信任了我国现行的民主制度,才能自觉地贯彻制度涵盖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地建设民主社会。这与西方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理念是相符的,一个制度只有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可,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制度。这也是邓小平终生致力的领域,有长远眼界的领导人都会肯定政治伦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邓小平的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建设观
在邓小平的执政过程中,由于十分重视对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的培养,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个能承担起国家发展重担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广泛存在的大局观。在我国中央领导班子的观念中,国家利益必须要高于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切个人利益都要让路。特别是在面对特大事件,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毅力。在当前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从全面经济发展转移到社会稳定上,在这些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性时刻都需要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大局观,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应有的牺牲。
我们常说领导人要做人民的公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领导人的服务价值。我国政府一向致力于建设清廉作风的管理机构,对官僚主义更是深恶痛绝。在邓小平的政治理念中,极大化地拓展了领导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为我国领导班子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光有好的人才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用人制度能否给这些人才充分的发挥空间,在邓小平执政时期,我国的人才选拔进入了新的流程。不仅更加精细化了干部的选拔标准,更组建出了一个年轻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并且干部队伍的培养有一定的阶梯性,能有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党对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十分高的,而领导职务终身制也极大程度地制约了想要上进的年轻人,邓小平取消了领导干部终身制这样落后的制度,给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人才制度的改革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反思现有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邓小平的政治思想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改革。国家的长期和平是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不仅需要有高瞻远瞩、能认清形势的领导人,还要有完善的国家制度,这也是我国实现民主社会的基石所在。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出现给国家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也是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政治思想。在我国各个部门的政治工作中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子,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应当加强对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学习,领悟其核心价值观念,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范碧鸿.论邓小平政治信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王历荣,陈湘舸.论邓小平“政治妥协”思想的外交实践[J].学术论坛,2009,(7).
[3]罗家锋,徐成芳.论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创新的向度与嬗变[J].前沿,2013,(15).
[4]罗家锋,徐成芳.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研究[J].前沿,2013,(7).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