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福建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人文优势和司法业务优势,涉台司法先行先试,让广大在闽台商台胞安心打拼。
福建是台胞主要聚集地之一,有10多万台商台胞常年居住福建。近年来,福建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人文优势和司法业务优势,在依法保障台商台胞合法权益、增进两岸民生福祉和提升司法交流互助质效上,倾心用力、主动作为,在涉台司法上先行先试,让广大在闽台商台胞安心打拼。
涉台司法便民利民
随着闽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不断深化,由此衍生的矛盾和纠纷也不断增多。如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台胞来福建投资兴业、发展事业、安居乐业,是福建涉台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7年,为加强依法保护台商权益工作,福建省设立“福建省台商投诉协调中心”,作为福建省受理台胞投诉求助的窗口。此后,福建省涉台司法不断创新,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法庭;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首创设立了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2016年,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设立涉台检察室和自由贸易区检察室;2019年,宁德(三沙)台胞台企司法服务中心在福建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挂牌成立;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2019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颁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促进两岸经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等。可以说,福建省每次涉台司法的创新都是以保护台胞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厦门市海沧区法院的涉台法庭,集中管辖着厦门全市一审涉台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自成立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七千余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0%以上,被台胞亲切地称为化解涉台纠纷的“专科医院”。除却涉台法庭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均为既熟悉两岸政策、法律,又懂闽南语、熟谙台湾风土人情的专业化人才外,为提高纠纷解决效率,涉台法庭与地方台办、台商协会等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至今共聘任包括2012年以来所有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在内的44位台胞杰出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促成调解纠纷300多件,充分发挥台胞陪审员与涉诉台胞台商之间的“同乡、同业、同情”优势,促进大量涉台案件“案结、事了、人和”。
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入狱的台湾人刘某成为福建创新台湾犯罪人假释措施的第一个受惠人,因在狱中确有悔改表现获得假释。以往即便符合缓刑、假释条件的台湾犯罪人,因为没有大陆户籍和固定住所,无法确定执行监管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也很难被纳入大陆社区矫正人员范围。正因如此,福建漳州中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选择两家台企作为涉台社区矫正基地并聘请10位台胞为社区矫正监督员,让台湾犯罪人一样能够享受司法平等待遇。对此,第一位受惠人刘某表示,能够获准假释重归就业,让他感受到了大陆法律的人文关怀。
法官工作室遍地开花
随着台胞来福建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呈现常态化发展态势,为给台胞提供包括司法服务在内的便利化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2014年,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台办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成为大陆首创。2015年设立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被评为大陆自贸区机制创新首创项目之一。
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的创立,一是增强了涉台权益保障调处工作成效,凸显运用法治维护台胞合法权益;二是提高了涉台权益保障工作的公信力,进一步优化福州市投资和发展软环境;三是有效化解涉台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增进两岸同胞情谊和福祉。
沈先生就是受惠于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的台商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沈先生曾以隐名股东的身份在福州设立公司,因公司股权结构几经变更,沈先生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难以确认。年迈的沈先生申诉无门,最终经由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法官的专业建议,沈先生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股权。
像沈先生这样通过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解决纠纷的台胞还有很多。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在省、各设区市、台商比较集中的县区共设立“法官工作室”45个。法官工作室以“贴近台胞、预防纠纷、指导调解、方便诉讼、维护稳定”为原则,充分发挥台办熟知对台政策和法官熟悉法律知识的优势,搭建法院与台胞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下沉司法资源、延伸协调工作的窗口和平台。
同样经由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解决问题的台商赖女士向福州市委写信致谢表示:“该案得到合理补偿,体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对台商的关心厚爱,说明台商在福州投资是有保障的,我会广为宣传。”
涉台司法发展不断创新
就在不久前,福建涉台司法又出新规,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颁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59条措施积极回应台胞司法需求切实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
谈到59条措施对台商、台企所带来的的福利,福州市台协会会长陈奕廷表示,59条措施的颁布给台胞台商送来了一份福利满满的司法大礼包,特别是《措施》中第13条、第43条鼓励、支持福州法院面向马祖民众出台具有区域性特色服务措施,有效发挥了人民法院保护台胞权益的司法职能,必然会极大推动榕马合作,服务建立榕马经济圈。在全省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广大台胞台企的合法诉求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台商台企来闽投资创业的热情会更加高涨,信心也更加坚定,台胞来大陆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会更足更强。
2019年6月,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台检察工作依法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与检察职能作用,更加积极有效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
《意见》出台后,2019年12月11日,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中心举行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揭牌仪式。检察官工作室设置了驻点服务、案件处理、诉讼引导、法治宣传等七项职责,并建立了八方面配套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台胞台企服务工作机构及联络机制;建立涉台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建立涉台刑事案件检察监督衔接机制;建立涉台民事行政监督线索移送机制;建立涉台案件控告申诉优先受理机制;建立涉台司法互助协作机制;建立涉台普法宣传机制;建立日常交流与人才培养机制。
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是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重要举措,旨在更好地将台胞合法权益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让台胞在每一起涉台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些不断出台的涉台司法新规与举措,助力福建省以司法服务对台工作大局,为台胞台企在闽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完善了福建省涉台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台胞台企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依法维护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
福建是台胞主要聚集地之一,有10多万台商台胞常年居住福建。近年来,福建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人文优势和司法业务优势,在依法保障台商台胞合法权益、增进两岸民生福祉和提升司法交流互助质效上,倾心用力、主动作为,在涉台司法上先行先试,让广大在闽台商台胞安心打拼。
涉台司法便民利民
随着闽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不断深化,由此衍生的矛盾和纠纷也不断增多。如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台胞来福建投资兴业、发展事业、安居乐业,是福建涉台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7年,为加强依法保护台商权益工作,福建省设立“福建省台商投诉协调中心”,作为福建省受理台胞投诉求助的窗口。此后,福建省涉台司法不断创新,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法庭;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首创设立了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2016年,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设立涉台检察室和自由贸易区检察室;2019年,宁德(三沙)台胞台企司法服务中心在福建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挂牌成立;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2019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颁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促进两岸经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等。可以说,福建省每次涉台司法的创新都是以保护台胞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厦门市海沧区法院的涉台法庭,集中管辖着厦门全市一审涉台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自成立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七千余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0%以上,被台胞亲切地称为化解涉台纠纷的“专科医院”。除却涉台法庭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均为既熟悉两岸政策、法律,又懂闽南语、熟谙台湾风土人情的专业化人才外,为提高纠纷解决效率,涉台法庭与地方台办、台商协会等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至今共聘任包括2012年以来所有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在内的44位台胞杰出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促成调解纠纷300多件,充分发挥台胞陪审员与涉诉台胞台商之间的“同乡、同业、同情”优势,促进大量涉台案件“案结、事了、人和”。
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入狱的台湾人刘某成为福建创新台湾犯罪人假释措施的第一个受惠人,因在狱中确有悔改表现获得假释。以往即便符合缓刑、假释条件的台湾犯罪人,因为没有大陆户籍和固定住所,无法确定执行监管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也很难被纳入大陆社区矫正人员范围。正因如此,福建漳州中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选择两家台企作为涉台社区矫正基地并聘请10位台胞为社区矫正监督员,让台湾犯罪人一样能够享受司法平等待遇。对此,第一位受惠人刘某表示,能够获准假释重归就业,让他感受到了大陆法律的人文关怀。
法官工作室遍地开花
随着台胞来福建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呈现常态化发展态势,为给台胞提供包括司法服务在内的便利化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2014年,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台办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成为大陆首创。2015年设立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被评为大陆自贸区机制创新首创项目之一。
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的创立,一是增强了涉台权益保障调处工作成效,凸显运用法治维护台胞合法权益;二是提高了涉台权益保障工作的公信力,进一步优化福州市投资和发展软环境;三是有效化解涉台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增进两岸同胞情谊和福祉。
沈先生就是受惠于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的台商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沈先生曾以隐名股东的身份在福州设立公司,因公司股权结构几经变更,沈先生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难以确认。年迈的沈先生申诉无门,最终经由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法官的专业建议,沈先生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股权。
像沈先生这样通过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解决纠纷的台胞还有很多。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在省、各设区市、台商比较集中的县区共设立“法官工作室”45个。法官工作室以“贴近台胞、预防纠纷、指导调解、方便诉讼、维护稳定”为原则,充分发挥台办熟知对台政策和法官熟悉法律知识的优势,搭建法院与台胞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下沉司法资源、延伸协调工作的窗口和平台。
同样经由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解决问题的台商赖女士向福州市委写信致谢表示:“该案得到合理补偿,体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对台商的关心厚爱,说明台商在福州投资是有保障的,我会广为宣传。”
涉台司法发展不断创新
就在不久前,福建涉台司法又出新规,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颁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59条措施积极回应台胞司法需求切实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
谈到59条措施对台商、台企所带来的的福利,福州市台协会会长陈奕廷表示,59条措施的颁布给台胞台商送来了一份福利满满的司法大礼包,特别是《措施》中第13条、第43条鼓励、支持福州法院面向马祖民众出台具有区域性特色服务措施,有效发挥了人民法院保护台胞权益的司法职能,必然会极大推动榕马合作,服务建立榕马经济圈。在全省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广大台胞台企的合法诉求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台商台企来闽投资创业的热情会更加高涨,信心也更加坚定,台胞来大陆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会更足更强。
2019年6月,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台检察工作依法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与检察职能作用,更加积极有效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
《意见》出台后,2019年12月11日,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中心举行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揭牌仪式。检察官工作室设置了驻点服务、案件处理、诉讼引导、法治宣传等七项职责,并建立了八方面配套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台胞台企服务工作机构及联络机制;建立涉台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建立涉台刑事案件检察监督衔接机制;建立涉台民事行政监督线索移送机制;建立涉台案件控告申诉优先受理机制;建立涉台司法互助协作机制;建立涉台普法宣传机制;建立日常交流与人才培养机制。
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是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重要举措,旨在更好地将台胞合法权益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让台胞在每一起涉台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些不断出台的涉台司法新规与举措,助力福建省以司法服务对台工作大局,为台胞台企在闽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完善了福建省涉台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台胞台企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依法维护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