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歇性暴发的暴食性害虫,食性极杂,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类、瓜果类蔬菜及芦笋等作物,近年来在平湖市普遍发生为害[1-2]。在夏秋蔬菜上为害较重,局部区域内大发生,虫口密度高,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为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发生与危害[3-4],2011年对斜纹夜蛾监测与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应用性诱剂预测法监测成虫发生规律试验
在6—10月,在曹桥、新仓、广陈、新埭、林埭、独山港及市病虫测报站共设立了斜纹夜蛾性诱剂监测点进行定点监测。监测方法是在蔬菜田中放置诱捕器,诱捕器中安装上添加斜纹夜蛾性诱剂这种特殊的仿生化合物的诱芯,在诱捕器下部放置装水的大可乐瓶,定期查看可乐瓶中诱捕到的斜纹夜蛾数量,以此来观察成虫数量消长,监测成虫发生规律。
1.2 防治斜纹夜蛾药剂选择试验
试验地设在平湖市当湖街道塘桥村,供试作物品种为扁叶青。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24%氰氟虫腙悬浮剂700倍液(A),10%茚虫威·虫酰肼1 500倍液(B),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C),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D),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E),3%阿维菌素水乳剂1 000倍液(F),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2011年9月21日傍晚喷药,喷药时斜纹夜蛾正处于2龄高峰期。
2结果与分析
对各监测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6—10月间,共出现3个蛾峰,分别为7月19日、8月18日和9月13日(表1)。
防治药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 d,以处理A效果最好,防效为86.43%;其次是处理C,防效为85.10%;处理F防效为75.33%。药后5 d,各药剂处理的校正防效均有所提高,仍以处理A为最好,达98.64%;其次为处理D,校正防效达97.24%;其余供试药剂防效均在92.30%~96.15%,处理F校正防效为85.13%。药后8 d,各供试药剂校正防效均在88.56%以上,处理F校正防效下降至76.79%(表2)。
3结论与讨论
斜纹夜蛾的防治时间最好掌握在2龄幼虫始盛期前施药,通过性诱剂诱捕法监测成虫消长数据得出成虫高峰日,结合斜纹夜蛾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表,应在成虫高峰后3~9 d内防治。总体来看,此次供试药剂在试验过程中均表现均优于对照药剂,均具有推广价值。其中24%氰氟虫腙悬浮剂700倍液处理表现最好,其次是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处理。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由于多年使用,而且一季作物多次施用,抗药性成倍增长,防治效果逐年下降,加大浓度防治效果仍不理想。
通过斜纹夜蛾性诱剂预测法监测成虫发生规律技术的不断完善,监测技术逐渐成熟。全年在6—10月共出现3个明显斜纹夜蛾蛾峰,分别为7月19日、8月18日和9月13日。根据斜纹夜蛾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规律、天气、作物生长等因素,共发2次斜纹夜蛾防治指导意见,防治时间分别为7月24—26日和8月23—26日,防治指导药剂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
4参考文献
[1] 周小萍,肖青秀,林森,等.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示范总结[J].湖北植保,2010(4):52-53.
[2] 周忠实.斜纹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概况[J].昆虫知识,2009(3):354-361.
[3] 邹永辉,张华.斜纹夜蛾性诱剂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8):129-130.
[4] 朱海燕,马友华.性诱剂防治蔬菜斜纹夜蛾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745-10746,10750.
1材料与方法
1.1应用性诱剂预测法监测成虫发生规律试验
在6—10月,在曹桥、新仓、广陈、新埭、林埭、独山港及市病虫测报站共设立了斜纹夜蛾性诱剂监测点进行定点监测。监测方法是在蔬菜田中放置诱捕器,诱捕器中安装上添加斜纹夜蛾性诱剂这种特殊的仿生化合物的诱芯,在诱捕器下部放置装水的大可乐瓶,定期查看可乐瓶中诱捕到的斜纹夜蛾数量,以此来观察成虫数量消长,监测成虫发生规律。
1.2 防治斜纹夜蛾药剂选择试验
试验地设在平湖市当湖街道塘桥村,供试作物品种为扁叶青。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24%氰氟虫腙悬浮剂700倍液(A),10%茚虫威·虫酰肼1 500倍液(B),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C),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D),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E),3%阿维菌素水乳剂1 000倍液(F),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2011年9月21日傍晚喷药,喷药时斜纹夜蛾正处于2龄高峰期。
2结果与分析
对各监测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6—10月间,共出现3个蛾峰,分别为7月19日、8月18日和9月13日(表1)。
防治药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 d,以处理A效果最好,防效为86.43%;其次是处理C,防效为85.10%;处理F防效为75.33%。药后5 d,各药剂处理的校正防效均有所提高,仍以处理A为最好,达98.64%;其次为处理D,校正防效达97.24%;其余供试药剂防效均在92.30%~96.15%,处理F校正防效为85.13%。药后8 d,各供试药剂校正防效均在88.56%以上,处理F校正防效下降至76.79%(表2)。
3结论与讨论
斜纹夜蛾的防治时间最好掌握在2龄幼虫始盛期前施药,通过性诱剂诱捕法监测成虫消长数据得出成虫高峰日,结合斜纹夜蛾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表,应在成虫高峰后3~9 d内防治。总体来看,此次供试药剂在试验过程中均表现均优于对照药剂,均具有推广价值。其中24%氰氟虫腙悬浮剂700倍液处理表现最好,其次是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处理。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由于多年使用,而且一季作物多次施用,抗药性成倍增长,防治效果逐年下降,加大浓度防治效果仍不理想。
通过斜纹夜蛾性诱剂预测法监测成虫发生规律技术的不断完善,监测技术逐渐成熟。全年在6—10月共出现3个明显斜纹夜蛾蛾峰,分别为7月19日、8月18日和9月13日。根据斜纹夜蛾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规律、天气、作物生长等因素,共发2次斜纹夜蛾防治指导意见,防治时间分别为7月24—26日和8月23—26日,防治指导药剂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
4参考文献
[1] 周小萍,肖青秀,林森,等.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示范总结[J].湖北植保,2010(4):52-53.
[2] 周忠实.斜纹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概况[J].昆虫知识,2009(3):354-361.
[3] 邹永辉,张华.斜纹夜蛾性诱剂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8):129-130.
[4] 朱海燕,马友华.性诱剂防治蔬菜斜纹夜蛾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745-10746,1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