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6月30日,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典上,电影《塬上》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从20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圣乔治金奖最佳影片奖”。这是三年来华语电影斩获的最高国际奖项,也是华语电影迄今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取得的最好成绩。电影《塬上》用镜头记录了北京记者康文回乡报道朱鹮的过程,从环境角度上升人情关怀,将“要生存,还是要发展?要命,还是要钱?”等问题抛出,引发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影片的导演乔梁也再次走入了大家的视线。
入行多年,乔梁导演拥有多部影视剧拍摄经验,曾执导的电影《飞》,荣获第六届电影频道百合奖最佳故事片一等奖、最佳导演奖,也是2006年第十一届韩国釜山电影节参展影片。电影《时尚先生》斩获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具风格电影美术及造型奖。电影《前妻》是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入围作品,荣获第十届百合奖故事片二等奖及最佳女演员奖。此外,乔梁执导的电视剧,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新上门女婿》《娘要嫁人》等优秀作品也令观众印象深刻。在当下IP剧、商业大片层出不穷的态势下,他如何保持初心,将电影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多年的创作生活中,他又有什么样的感触?日前,本刊专访了导演乔梁,一起倾听他的感悟。
作品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Q:电影《塬上》拍摄了多久?能否简单谈下这部影片的创作过程?
A:我一直是低成本导演,我们这部戏投资400万,拍摄周期16天,但是前期准备时间很长,大概从去年春节就开始准备了。当时是制片方给我介绍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西北某个地方,县长和县委书记因为当地的污染问题所做的一次斗争。制片方给了我很大的空间,让我可以去调整,那么我就又重新构筑了一个故事,虽然还是说污染,但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回事,是环境污染下人和人关系的问题,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
Q:在拍摄过程中,这部影片遇到过困难吗?
A:我们这个剧组都是长期合作的,配合都很默契。要说困难,我觉得应该是朱鹮。因为朱鹮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当地是没有的,我们要从一个地方把朱鹮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是需要中央批准的,当时是两辆车拉着一只朱鹮到拍摄现场,不能过夜,拍完得给人家送回去。所以朱鹮来了之后,我们全组都很紧张,我们没有任何的选择,必须在一天内把朱鹮在这个场景的戏拍完。因为朱鹮在另外一个环境里是非常脆弱的,朱鹮生活的環境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每次朱鹮来,当天必须得回去,转天它再来,朱鹮的戏总共拍了两天。当时是有三个场景,渭南湿地是一次,它在村子里是一次,还有一次是在吊孝的地方。朱鹮的到来,打破了我们的计划,我们的一些戏都要根据朱鹮来调整,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拍戏过程中较麻烦的一点。还有一些困难是当地忌讳死人。比如,灵堂放在谁家地上、棺材在哪烧、谁抬棺材、谁戴孝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冲突的,都需要不断磨合。
Q:《塬上》的现实主义色彩较为浓重,洋溢着艺术气息,你在创作时是如何把控电影的艺术审美的?
A:我们一直在做减法,不运动、没有色彩、不要音乐,一般的影片都是做加法,我们这部作品是做减法,尽量让自己处在理性的空间,不要让感情的东西过多地呈现出来。
Q:青春片一直是热门题材,像《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你创作的青春片《小情书》也凭借真实的故事情节和极具美感的拍摄手法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多年未涉足青春片的你,为何会选择拍《小情书》?
A:我在看了很多青春片后,感觉这个青春和我们没关系,这是韩国人、日本人,甚至是美国人的青春。我认为,我们的青春是与高考相关的,我们的生活永远是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家到学校这样一个过程,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也没阻拦我们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在高考这块大石头底下,我们依然长成一片青草,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的青春。虽说国外的青春有很多社团活动,我们没有,但我并不觉得我们的青春多么苍白,其实我们的青春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事,这些我都放入影片中了,这也是我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
Q:你不仅拍摄了很多电影,在电视剧领域同样涉足较深。回顾你之前的作品,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新上门女婿》《娘要嫁人》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看法?
A:我认为,作品中的人物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创作的时候,我会试图在我的生活中找一个与作品人物贴近的原型。每一部作品,我都尽力走进人物角色,体会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拍好这个人物,人物的细节出来了,人物就丰满了。我会用这样的方式塑造人物。
电影的投入与回报要成正比
Q:通过拍摄的作品,往往就能看出一个导演的创作风格,你觉得呢?
A:我认为每个人实际上是多面的,你不知道自己的疆域是什么,我也是,我也拍过警匪片、青春片、家庭伦理片等,这些我都会尝试去做。曾经拍过的电影《小情书》,影片整个时长是100分钟,但是我的镜头数是1000多个;电影《塬上》时长是107分钟,镜头才100多个——因为它是不同风格的东西,不同的方向,我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空间更大一点。我觉得风格不能作为一个标签,如果说风格是可以被不断保持的,我觉得实际上这是一个做作的东西,它不是真正的风格。
Q:当下电影、电视剧竞争激烈,视频网站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影视行业格局,你如何看待这种态势?有考虑向网剧市场进军吗?
A:有考虑过。我后面的一个戏是准备在网络上播的。因为我不喜欢用概念束缚自己,我认为电影、电视剧、网剧都是平等的,拍好了同样精彩,拍不好同样不精彩。我不是一定要考虑这个播出平台,或者它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我的心态很平和。
Q:当下商业大片层出不穷,票房持续高涨,似乎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喜好,而文艺片口碑好、票房却惨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A:商业片也好,作者电影也好,很重要的一点是作品必须要给投资人信心,得有回报。作者电影也得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我拿4000万来拍这个电影,这对我来说是更有利的,因为我发挥的空间更多了,但是可能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你根本没办法收回,可能就这一次,就把投资人的信心毁掉了,再往后的话,这个资本就流到别的地方了,就不会再灌输到电影行业了。我觉得,每个从业人员都要为整个行业负责任。像国外一些很伟大的导演,他们都不会有太大的投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容易收回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从业人员也应该有这种意识,这也是我的一种态度。
每一部戏都让我拥有美好的记忆
Q:你的作品《塬上》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你本身更注重文艺片的创作吗?
A: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职业导演,我不太被这些概念捆住。我希望自己拍的东西是我想拍的,可能是一部艺术片,也可能是一部商业片,就看有什么样的机会吧。我习惯把它想成是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区别。其实类型电影中有不商业的,作者电影中也有商业性的,可能拍作者電影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内心,把自己内心的世界表现出来找知音,而类型电影需要考虑票房,拍摄类型电影需要考虑更多人的感受,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所以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是有区别的。
Q:影视剧的创作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在你看来,如何控制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周期?
A:从我开始做导演,一直就是低成本,所以也必须缩短拍摄时间。有幸的是,我是在胶片时代上的电影学院,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要求导演不能有废镜头,因为有废镜头就会有废胶片,现在反过来是废时间。所以在前期,自己把功课都做完了,现场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这样会比较快。此外,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这个团队从摄录美化到制片部门,大家都磨合得非常成熟,在这点上可以保证一个快速的拍摄过程。
Q:做导演这么多年,你有什么收获?
A:记得有一次,我在选景时去了一个特别穷的村子,当时给了那家村民一些帮助,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那个村子拍戏了,那户人家特意去黄河滩买来枣,在那条小路上等着我,当时我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在拍戏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在日本拍戏时,因为地方有限,我把监视器放到人家门口的台阶上了,后来屋主人出来了,我跟人家道歉,人家鞠个躬就回去了,后来那家人看我摸黑看剧本,特意从屋里拿出一盏灯给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我觉得这也是我做导演的一个收获,而这个收获是我特别享受的,每一部戏都让我有这样美好的记忆。
入行多年,乔梁导演拥有多部影视剧拍摄经验,曾执导的电影《飞》,荣获第六届电影频道百合奖最佳故事片一等奖、最佳导演奖,也是2006年第十一届韩国釜山电影节参展影片。电影《时尚先生》斩获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具风格电影美术及造型奖。电影《前妻》是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入围作品,荣获第十届百合奖故事片二等奖及最佳女演员奖。此外,乔梁执导的电视剧,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新上门女婿》《娘要嫁人》等优秀作品也令观众印象深刻。在当下IP剧、商业大片层出不穷的态势下,他如何保持初心,将电影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多年的创作生活中,他又有什么样的感触?日前,本刊专访了导演乔梁,一起倾听他的感悟。
作品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Q:电影《塬上》拍摄了多久?能否简单谈下这部影片的创作过程?
A:我一直是低成本导演,我们这部戏投资400万,拍摄周期16天,但是前期准备时间很长,大概从去年春节就开始准备了。当时是制片方给我介绍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西北某个地方,县长和县委书记因为当地的污染问题所做的一次斗争。制片方给了我很大的空间,让我可以去调整,那么我就又重新构筑了一个故事,虽然还是说污染,但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回事,是环境污染下人和人关系的问题,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
Q:在拍摄过程中,这部影片遇到过困难吗?
A:我们这个剧组都是长期合作的,配合都很默契。要说困难,我觉得应该是朱鹮。因为朱鹮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当地是没有的,我们要从一个地方把朱鹮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是需要中央批准的,当时是两辆车拉着一只朱鹮到拍摄现场,不能过夜,拍完得给人家送回去。所以朱鹮来了之后,我们全组都很紧张,我们没有任何的选择,必须在一天内把朱鹮在这个场景的戏拍完。因为朱鹮在另外一个环境里是非常脆弱的,朱鹮生活的環境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每次朱鹮来,当天必须得回去,转天它再来,朱鹮的戏总共拍了两天。当时是有三个场景,渭南湿地是一次,它在村子里是一次,还有一次是在吊孝的地方。朱鹮的到来,打破了我们的计划,我们的一些戏都要根据朱鹮来调整,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拍戏过程中较麻烦的一点。还有一些困难是当地忌讳死人。比如,灵堂放在谁家地上、棺材在哪烧、谁抬棺材、谁戴孝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冲突的,都需要不断磨合。
Q:《塬上》的现实主义色彩较为浓重,洋溢着艺术气息,你在创作时是如何把控电影的艺术审美的?
A:我们一直在做减法,不运动、没有色彩、不要音乐,一般的影片都是做加法,我们这部作品是做减法,尽量让自己处在理性的空间,不要让感情的东西过多地呈现出来。
Q:青春片一直是热门题材,像《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你创作的青春片《小情书》也凭借真实的故事情节和极具美感的拍摄手法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多年未涉足青春片的你,为何会选择拍《小情书》?
A:我在看了很多青春片后,感觉这个青春和我们没关系,这是韩国人、日本人,甚至是美国人的青春。我认为,我们的青春是与高考相关的,我们的生活永远是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家到学校这样一个过程,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也没阻拦我们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在高考这块大石头底下,我们依然长成一片青草,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的青春。虽说国外的青春有很多社团活动,我们没有,但我并不觉得我们的青春多么苍白,其实我们的青春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事,这些我都放入影片中了,这也是我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
Q:你不仅拍摄了很多电影,在电视剧领域同样涉足较深。回顾你之前的作品,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新上门女婿》《娘要嫁人》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看法?
A:我认为,作品中的人物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创作的时候,我会试图在我的生活中找一个与作品人物贴近的原型。每一部作品,我都尽力走进人物角色,体会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拍好这个人物,人物的细节出来了,人物就丰满了。我会用这样的方式塑造人物。
电影的投入与回报要成正比
Q:通过拍摄的作品,往往就能看出一个导演的创作风格,你觉得呢?
A:我认为每个人实际上是多面的,你不知道自己的疆域是什么,我也是,我也拍过警匪片、青春片、家庭伦理片等,这些我都会尝试去做。曾经拍过的电影《小情书》,影片整个时长是100分钟,但是我的镜头数是1000多个;电影《塬上》时长是107分钟,镜头才100多个——因为它是不同风格的东西,不同的方向,我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空间更大一点。我觉得风格不能作为一个标签,如果说风格是可以被不断保持的,我觉得实际上这是一个做作的东西,它不是真正的风格。
Q:当下电影、电视剧竞争激烈,视频网站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影视行业格局,你如何看待这种态势?有考虑向网剧市场进军吗?
A:有考虑过。我后面的一个戏是准备在网络上播的。因为我不喜欢用概念束缚自己,我认为电影、电视剧、网剧都是平等的,拍好了同样精彩,拍不好同样不精彩。我不是一定要考虑这个播出平台,或者它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我的心态很平和。
Q:当下商业大片层出不穷,票房持续高涨,似乎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喜好,而文艺片口碑好、票房却惨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A:商业片也好,作者电影也好,很重要的一点是作品必须要给投资人信心,得有回报。作者电影也得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我拿4000万来拍这个电影,这对我来说是更有利的,因为我发挥的空间更多了,但是可能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你根本没办法收回,可能就这一次,就把投资人的信心毁掉了,再往后的话,这个资本就流到别的地方了,就不会再灌输到电影行业了。我觉得,每个从业人员都要为整个行业负责任。像国外一些很伟大的导演,他们都不会有太大的投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容易收回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从业人员也应该有这种意识,这也是我的一种态度。
每一部戏都让我拥有美好的记忆
Q:你的作品《塬上》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你本身更注重文艺片的创作吗?
A: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职业导演,我不太被这些概念捆住。我希望自己拍的东西是我想拍的,可能是一部艺术片,也可能是一部商业片,就看有什么样的机会吧。我习惯把它想成是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区别。其实类型电影中有不商业的,作者电影中也有商业性的,可能拍作者電影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内心,把自己内心的世界表现出来找知音,而类型电影需要考虑票房,拍摄类型电影需要考虑更多人的感受,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所以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是有区别的。
Q:影视剧的创作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在你看来,如何控制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周期?
A:从我开始做导演,一直就是低成本,所以也必须缩短拍摄时间。有幸的是,我是在胶片时代上的电影学院,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要求导演不能有废镜头,因为有废镜头就会有废胶片,现在反过来是废时间。所以在前期,自己把功课都做完了,现场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这样会比较快。此外,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这个团队从摄录美化到制片部门,大家都磨合得非常成熟,在这点上可以保证一个快速的拍摄过程。
Q:做导演这么多年,你有什么收获?
A:记得有一次,我在选景时去了一个特别穷的村子,当时给了那家村民一些帮助,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那个村子拍戏了,那户人家特意去黄河滩买来枣,在那条小路上等着我,当时我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在拍戏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在日本拍戏时,因为地方有限,我把监视器放到人家门口的台阶上了,后来屋主人出来了,我跟人家道歉,人家鞠个躬就回去了,后来那家人看我摸黑看剧本,特意从屋里拿出一盏灯给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我觉得这也是我做导演的一个收获,而这个收获是我特别享受的,每一部戏都让我有这样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