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下肢远端骨折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布托啡诺组在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注射液0.04mg/kg,对照组以0.9%氯化钠代替.两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第2次松止血带后5 min(T1)、2h(T2)、6 h(T3)、12 h (T4)及24 h(T5)颈内静脉采血5 m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CK-MB水平T2~T5明显升高,cTnI、MDA、TNF-α水平T1~T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CK-MB水平T3,T4明显升高,TNF-α水平T1~T3明显升高,cTnI水平T1~T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组CK-MB水平T2~T5降低[(20.2±5.0) U/L比(35.3 ±6.8) U/L、(32.3 ±3.7) U/L比(48.6±8.5)U/L、(29.5±5.4) U/L比(51.5±8.0)U/L、(22.2 ±4.8) U/L比(33.7 ±6.7) U/L],cTnI、TNF-α水平T1~T5明显降低[(0.158 ±0.016) μg/L比(0.278 ±0.021) μg/L、(0.169 ±0.036) μg/L比(0.332 ±0.062) μg/L、(0.357 ±0.049) μg/L比(0.623±0.083)μg/L、(0.178 ±0.045) μg,/L比(0.383 ±0.059) μg/L、(0.138 ±0.016) μg/L比(0.263 ±0.023) μg/L; (1.63 ±0.13) μg/L比(2.12 ±0.08) μg/L、(1.69±0.08) μg/L比(2.28 ±0.09) μg/L、(1.63±0.09)μg/L比(2.25±0.07)μg/L、(1.23± 0.14)μg/L比(1.93±0.12) μg/L、(1.13±0.15) μg/L比(1.79±0.07)μg/L],MDA水平T1~T4明显降低[(4.82 ±0.53) nmol/L比(6.68±0.67) nmol/L、(4.99±0.61) nmol/L比(7.59±0.72) nmol/L、(5.02±0.43) nmol/L比(7.54±0.63) nmol/L、(4.52±0.55) nmol/L比(6.52±0.47)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预给药可以降低血清CK-MB、cTnI升高幅度,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 要】
: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下肢远端骨折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布托啡诺组在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注射液0.04mg/kg,对照组以0.9%氯化钠代替.两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第2次松止血带后5 min(T1)、2h(T2)、6 h(T3)、12
【机 构】
:
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318020浙江省台州市
【出 处】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7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的心脏损害.甲亢对心脏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1])、收缩性高血压、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外周血管阻力改变、继而引起肺动脉压升高[2]、心力衰竭[3]等一系列紊乱.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 ~ 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
期刊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预防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8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
目的:观察急诊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A、B两组,各组均39例.A组实
目的 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 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 (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形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观察患者手术远期成功率及有无不良反应,并分析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27例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共94例患者保持窦性心律,33例患者复发,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4.02%(94/127).复发患者中11例接受再次消融并成功,两次消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1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80)
目的 探讨ABCD3-Ⅰ评分在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ABCD2、ABCD3、ABCD3-Ⅰ评分标准,对106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7,90 d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按照脑梗死风险程度分级,ABCD3-Ⅰ评分0~3分为低危组(36例),4~7分为中危组(36例),8~13分为高危组(34例).结果 高危组7,90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7d内:23
目的:对比小儿肺炎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对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82例肺炎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及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EH、EH合并IGT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 从门诊体检人群中筛选病例166例,其中EH组62例,EH合并IGT组56例,健康对照组48例,测定HRV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E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 min窦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