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过时,目前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素质的教育,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至关重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让学生真正把背诵的知识点理解与消化,并对历史产生兴趣是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事情。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师仅关注对书本知识点的传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提升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问题意识相关概述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思维所有具有的问题性心理,人在认知过程中,常常会对一些事情或事物不明白,进而产生疑问、探究的心理。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地学习,那么学生即使短期内记住了知识点,但长期来看,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帮助不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就会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兴趣,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综合能力与个人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原因
  第一,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任务安排的非常紧凑,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一般会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解答后,教师做点评。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提问的时间。第二,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具有层次性。教师对所有知识进行了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第三,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严肃,导致学生不敢提问,害怕出错,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第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过于武断。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还是期末考试、日常出勤及作业等综合打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不关注,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学校以学生所得分数的高低来对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这也就导致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抑制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只有将自己看成是“引导者”角色,才能使学生从课堂中真正获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一)善于准备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一些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问题,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点应有高度关联性、概括性。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吸引学生眼球和引起学生思考,将问题合理穿插到要讲的历史知识点中,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同时,注意问题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难度范围,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引导学生勤思考,引出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在书本上寻找历史答案。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根据不同的古人类遗址,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哪些?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各自具有的特点是什么?此时学生就会好奇“早期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义,人类的起源是什么样的。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就會主动探索教师给出的历史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好分析解决工作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之前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带着疑问融入进课堂。在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可以按照问题难度的层次和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敢于、善于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进而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消除对历史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成就感。比如,学习“华夏之组”时,在回答了“华夏之祖”是谁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最早的国家是哪个,谁建立的”等问题。同时,教师要通过指导来提升学生的答题质量,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历史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此外,对于那些不敢向教师提问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与同学讨论,先练习向同学提出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再渐渐地形成敢于向教师提问的勇气。
  (三)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用问题总结的方式记忆知识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不同,教师都要耐心解答与讲解,不打击、批评任何一个学生,让他们敢于并愿意提出问题。同时,还要保障学生理解到位,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在学生解决完课堂上教师提出和自己提出的所有问题后,并不代表着课程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对课程中所有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加深理解与掌握。在这个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要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反复理解、练习。
  (四)善于营造校园历史文化氛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历史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第一,在硬件方面做出努力。可以将历史课本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风景、建筑迁移到校园中,这样学生就会对不由地产生疑问,并在课堂上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而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第二,学校可以成立相关的历史知识协会,吸纳对历史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定期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比赛的题目可以适当拓展到书本之外,让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意识的关键时期。目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率质量不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好分析解决工作;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用问题总结的方式记忆知识点,善于营造校园历史文化氛围,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条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动态,2017,8(24):100-101
  [2]胡文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5(5):144
  [3]蒋新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改·教研,2017(13):70-71
  (深圳市观澜中学,广东深圳51800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一方面,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难度加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微课和翻转教学的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初中数学;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兴的教学手段和
【摘要】数学因为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化特点,所以始终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积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对当前的教学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广大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强调照本宣科地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
【摘要】英语语音是学生开展英语口语交际中最基本的环节,准确的发音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含义,可奠定学生语音能力和语言应用素质的发展。英语语音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语音掌握熟练和准确,能让学生的整个语言学习过程非常顺利。但若在语音上就没有过关,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将会遇到更多难题。为了降低学生的语音学习难度,构建基于主题意义的语音教学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即将主题情境应用到语音教学中,让学
进口商是国内市场的供给方,关税首先影响到进口商的进口激励,进口供给的改变进而改变国内市场活动,出现新的市场均衡,进口商和国内消费者分摊了税收负担。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pollen grain and stoma of four triticeae spec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
【摘要】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初中历史教学要在不断的变化中继续创新,与时俱进。教师应联系具体的教学实际,不断学习和探究,找出适应特定阶段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创新教学;途径  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课。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关键作用。然而,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引导着教师采取以自我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时落后的教学方法,弱化学生的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针对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采取措施进行阐述,总结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期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快速发展
【摘要】中国的伟大复兴要求复兴传统文化,由于“工艺”是所有行业主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职业学院必须向社会派遣一批具有“工艺”的优秀人才。贯彻这一精神,改革课堂,创新观念,将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渗透到课堂中不仅是新的挑战,也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改革;三角函数;工匠精神  一、将工匠精神渗入中职课堂的意义  (一)政策指引  基础教育的改革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而中国传统
[目的]研究不同N肥水平对水稻冠层小气候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为研究水稻群体的生产潜力和构建水稻健康群体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裂区设计,4次重复,以N肥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所
【摘要】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高中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教育部提出了教改政策,要求广大教师在授课之余,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予以培养,促使其思维模式得到全面突破。为此,教师应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以其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工作实现全面突破,满足更多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描述了思维品质的主要概念,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分析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