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在以往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造成过度的开发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与对策进行叙述和分析。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矿地质条件优越,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资源较丰富,资源潜在价值巨大。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兴百新跨跃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十年来的勘查开发,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迅速发展,矿产业已成为部分省市的支柱产业,矿产业的开发利用直接拉动了当地市电力、煤炭化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中还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除铝土矿、煤矿外,其他如锰矿、金矿等优势矿产的开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和其所处地位不相称。因此,如何使矿产资源为国家、为社会、为经济发展产生更大作用,积极有效地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单一型、中小型矿床少,大型、共生型矿床多
在我国,有许多的大型、共生型矿床,而单一型和中小型矿床相对是较少的,以有色金属矿山的锌、铜、铅为例:在共生型矿床数量在45种时,33种是可以使用的,综合回收的可利用量达到了总量的1/6左右。有300个左右的铜矿山可以拥有50万吨的储量。在世界上的所有铅锌矿39个是超过了500万吨的,其中有3座是属于我国的。因此,我国一定要严格开展矿产资源,让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合理、有效。
2、我国少富矿、多贫矿、难选的矿多、易选的矿少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发现了近200种矿产,其中有许多的矿产大部分都属于贫矿,例如:磷矿、铁矿、铜矿等。在资源储量的范围内占据32%的平均品位则是铁矿,贫矿则占据了47.6%;其中铜矿在平均品位上,都不如铜矿大国平均品位的35%。铁矿的储量在明确的探查之后,以总量为单位,占20.8%的是赤铁矿和钒钛磁铁矿、占48.8的是贫矿、占2.4%的则是褐铁矿。我国的小部分矿山具有较高的铅锌矿品位,但是其中的大范围氧化矿是不能够利用的。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国家对地勘体制改革过渡期准备不充分。地勘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没有错,符合世界地勘业发展趋势。但改革进程过快,国家由大包大揽地质工作突然转向只负责公益性地质工作, 地勘队伍不适应,矿山企业作为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也不适应。公益性队伍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地质找矿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市场主体不到位的情况下, 国家退出了商业性勘查, 是近年来找矿新突破、大突破不多的主要原因。
2、计划经济时期探、采分离的体制, 导致目前探、采、选冶一体化的现代矿业公司少, 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不发育。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 而矿业利润主要来自选冶加工, 只有具有实力的矿业公司才能通过反哺机制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国外是这样, 我国石油公司也是这样。只有这样的公司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才是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主体。而这种主体的形成还任重道远。
3、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复杂局势下, 国家缺乏从全球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对勘查开发目标国、目标矿种的统筹规划, 以构建合理的地缘政治格局和资源勘查开发格局, 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走出去面临重重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金属矿产资源勘察战略
1、提高金属矿产开采技术
自然支护开采。自然支护开采又称为空场开采,主要依靠围岩自身稳固性及矿柱支撑力来维护回采过程所形成采空区,并且使用支架或者采下矿石作为临时支护,此开采技术需要围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稳固性,自然支护开采法是种结构简单、回采工艺简单、采矿成本低、生产率高及机械化生产的采矿方法,比较适合开采围岩及矿石都稳固的矿体。这种技术的局限性为:在开采中厚层之上的矿体时,含有大量矿柱留用,回采率比较低,在高价矿床中应用的比较少。这种技术一般把矿块分为矿房及矿柱,并逐步來回采,回采矿房的时候,采场主要以敞空的形式所存在,并要靠围岩及矿柱自身强度进行维护,当矿房开采完后,应及时回采矿柱,并处理采空区,这两者应同时进行,现阶段,这种技术在我国的黄金、有色金属及工矿山中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人工支护开采技术。这种开采技术主要是用填充材料或者其它支架来维护采空区的,又可称为充填开采法。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采空区里可送入炉渣、碎石及水泥等相关的充填材料,实施地压管理,并控制地表移动及围岩崩落,主要在充填体保护下来回采。这种开采技术的目的是运用所形成充填体实施地压管理,并控制地表下沉及围岩崩落,从而为回采创造便利安全条件,这种技术具有适应性强、贫化率低、回采率高、保护地表、工业废料可利用及作业安全等优点,其缺点为成本高、工艺复杂、矿块生产力低及劳动生产效率低等。此技术比较适合围岩不稳固稀缺矿石矿体,地表没有陷落,可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的矿体,像水体、建筑物下的矿体及铁路干线等。
2、加强对找矿技术的研究
要加强对找矿新技术的研究,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来突破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现在有很多矿区面临着一些新型的勘查,例如掩埋矿或者难以识别的矿产资源,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技术方法上跟进,由理论联系实际,例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找矿信息进行合理地处理,从而获得矿区内部的结构和范围,对隐伏的矿产资源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地分析来获取矿的位置。
五、矿产勘查开采过程中的对策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探矿是增加资源的过程,探矿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探矿活动周期长,一般平均要晚于开采15年,风险大,探矿权非经转让或转入开采,无法获利,正常的探矿活动作为有利于国家和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应该是鼓励、支持、扶持。
2、 抓好矿产资源整合,促进结构调整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矿业领域的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实践证明,小矿布点过多、过密的矿区,往往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生率高,由一个有实力的主体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能有效防止非法采矿、越界采矿、乱采滥挖、争抢和破坏浪费资源等行为的发生,是改变“多、小、散、乱”的局面,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良好矿产资源弄好秩序的治本之策。
3、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法勘查开发秩序的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取得了很大的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矿产资源矿资源埋藏较浅,容易盗采,很难发现和查处。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对矿产资源管理的组织领导,完善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建全矿产资源监管责任体系,从制度上规范管理行为,从源头上杜绝违法开采行为。集中解决造成非法采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防止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秩序出现过去“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巩固以往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工作成果。
六、结束语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研究力度,新装备和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使用,但是在矿产勘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志伟 资源战略勘查开发国外矿产资源[J] 地质与勘探 2003
[2] 陈从喜 试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址找矿[J] 国土资源情报 2009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矿地质条件优越,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资源较丰富,资源潜在价值巨大。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兴百新跨跃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十年来的勘查开发,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迅速发展,矿产业已成为部分省市的支柱产业,矿产业的开发利用直接拉动了当地市电力、煤炭化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中还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除铝土矿、煤矿外,其他如锰矿、金矿等优势矿产的开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和其所处地位不相称。因此,如何使矿产资源为国家、为社会、为经济发展产生更大作用,积极有效地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单一型、中小型矿床少,大型、共生型矿床多
在我国,有许多的大型、共生型矿床,而单一型和中小型矿床相对是较少的,以有色金属矿山的锌、铜、铅为例:在共生型矿床数量在45种时,33种是可以使用的,综合回收的可利用量达到了总量的1/6左右。有300个左右的铜矿山可以拥有50万吨的储量。在世界上的所有铅锌矿39个是超过了500万吨的,其中有3座是属于我国的。因此,我国一定要严格开展矿产资源,让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合理、有效。
2、我国少富矿、多贫矿、难选的矿多、易选的矿少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发现了近200种矿产,其中有许多的矿产大部分都属于贫矿,例如:磷矿、铁矿、铜矿等。在资源储量的范围内占据32%的平均品位则是铁矿,贫矿则占据了47.6%;其中铜矿在平均品位上,都不如铜矿大国平均品位的35%。铁矿的储量在明确的探查之后,以总量为单位,占20.8%的是赤铁矿和钒钛磁铁矿、占48.8的是贫矿、占2.4%的则是褐铁矿。我国的小部分矿山具有较高的铅锌矿品位,但是其中的大范围氧化矿是不能够利用的。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国家对地勘体制改革过渡期准备不充分。地勘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没有错,符合世界地勘业发展趋势。但改革进程过快,国家由大包大揽地质工作突然转向只负责公益性地质工作, 地勘队伍不适应,矿山企业作为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也不适应。公益性队伍建设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地质找矿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市场主体不到位的情况下, 国家退出了商业性勘查, 是近年来找矿新突破、大突破不多的主要原因。
2、计划经济时期探、采分离的体制, 导致目前探、采、选冶一体化的现代矿业公司少, 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不发育。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 而矿业利润主要来自选冶加工, 只有具有实力的矿业公司才能通过反哺机制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国外是这样, 我国石油公司也是这样。只有这样的公司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才是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主体。而这种主体的形成还任重道远。
3、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复杂局势下, 国家缺乏从全球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对勘查开发目标国、目标矿种的统筹规划, 以构建合理的地缘政治格局和资源勘查开发格局, 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走出去面临重重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金属矿产资源勘察战略
1、提高金属矿产开采技术
自然支护开采。自然支护开采又称为空场开采,主要依靠围岩自身稳固性及矿柱支撑力来维护回采过程所形成采空区,并且使用支架或者采下矿石作为临时支护,此开采技术需要围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稳固性,自然支护开采法是种结构简单、回采工艺简单、采矿成本低、生产率高及机械化生产的采矿方法,比较适合开采围岩及矿石都稳固的矿体。这种技术的局限性为:在开采中厚层之上的矿体时,含有大量矿柱留用,回采率比较低,在高价矿床中应用的比较少。这种技术一般把矿块分为矿房及矿柱,并逐步來回采,回采矿房的时候,采场主要以敞空的形式所存在,并要靠围岩及矿柱自身强度进行维护,当矿房开采完后,应及时回采矿柱,并处理采空区,这两者应同时进行,现阶段,这种技术在我国的黄金、有色金属及工矿山中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人工支护开采技术。这种开采技术主要是用填充材料或者其它支架来维护采空区的,又可称为充填开采法。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采空区里可送入炉渣、碎石及水泥等相关的充填材料,实施地压管理,并控制地表移动及围岩崩落,主要在充填体保护下来回采。这种开采技术的目的是运用所形成充填体实施地压管理,并控制地表下沉及围岩崩落,从而为回采创造便利安全条件,这种技术具有适应性强、贫化率低、回采率高、保护地表、工业废料可利用及作业安全等优点,其缺点为成本高、工艺复杂、矿块生产力低及劳动生产效率低等。此技术比较适合围岩不稳固稀缺矿石矿体,地表没有陷落,可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的矿体,像水体、建筑物下的矿体及铁路干线等。
2、加强对找矿技术的研究
要加强对找矿新技术的研究,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来突破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现在有很多矿区面临着一些新型的勘查,例如掩埋矿或者难以识别的矿产资源,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技术方法上跟进,由理论联系实际,例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找矿信息进行合理地处理,从而获得矿区内部的结构和范围,对隐伏的矿产资源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地分析来获取矿的位置。
五、矿产勘查开采过程中的对策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探矿是增加资源的过程,探矿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探矿活动周期长,一般平均要晚于开采15年,风险大,探矿权非经转让或转入开采,无法获利,正常的探矿活动作为有利于国家和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应该是鼓励、支持、扶持。
2、 抓好矿产资源整合,促进结构调整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矿业领域的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实践证明,小矿布点过多、过密的矿区,往往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生率高,由一个有实力的主体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能有效防止非法采矿、越界采矿、乱采滥挖、争抢和破坏浪费资源等行为的发生,是改变“多、小、散、乱”的局面,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良好矿产资源弄好秩序的治本之策。
3、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法勘查开发秩序的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取得了很大的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矿产资源矿资源埋藏较浅,容易盗采,很难发现和查处。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对矿产资源管理的组织领导,完善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建全矿产资源监管责任体系,从制度上规范管理行为,从源头上杜绝违法开采行为。集中解决造成非法采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防止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秩序出现过去“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巩固以往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工作成果。
六、结束语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研究力度,新装备和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使用,但是在矿产勘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志伟 资源战略勘查开发国外矿产资源[J] 地质与勘探 2003
[2] 陈从喜 试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址找矿[J] 国土资源情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