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政设施规划技术的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以市政设施与市政规划为切入点,探讨了市政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对市政设施现状的分析和对现有市政规划做法反思,讲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下文以某城市为例,思考如何做可实施、可操作的市政规划,最后提出健全编制体系和建立技术手段的思路。
  关键词:市政设施;市政规划;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市政与市政规划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主要由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环卫、防灾等各项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构成。市政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政设施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市政设施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城市综合实力”。
  市政设施的规划,是指各相关专业部门开展的涉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各类型专项规划。可见,市政设施及其规划是植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子课题,并且也反过来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市政设施的规划配置,必须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中得到体现,其后续建设才能有依据并得到支持。
  二 现状设施情况与现有规划情况
  2.1现状市政设施情况
  市政设施常见的现状问题简单概括为两类:一是设施总量的问题,二是设施统筹的问题。以某城市为例,见表l,不难发现市政设施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总量不足、落地困难”。
  表l市政基础设施汇总表
  
  
  2.2 现有市政规划情况
  (1)2012年战略规划的市政缺位
  2012年,某城市发展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因此,在2012年开创国内大城市战略规划之先河,首要解决的关键点也正是解放被严重制约的用地束缚,指导城市建设中“大干快上”的扩张和突破式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与用地不足的关键性和结构性矛盾。综观2012年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交通等三个核心。其中,“土地利用”指引用地扩张方向,“生态环境”辅证用地扩张的合理性,“综合交通”为用地扩张配备硬件条件,都是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息息相关。
  可以说,2012年的发展时代需求,客观上导致了对市政规划的忽视,市政设施的内容未能被纳入战略规划统筹考虑。
  (2)作为城市规划附属的市政规划
  在上述背景下,市政规划完全被作为了城市规划的“附属品”,市政规划附属于城市总规的分区方式,分为A城区、B片区和C片区,三个片区各自相对独立,人为的造成了市政体系的割裂。同时,各市政专项的职能部门是从自身的角度来编制专项规划的。而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城市总规是市政规划编制的依据,城市总规需要对各个专项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实施的现实情况反映出总规的统筹力度严重不足,设计单位根据经验和根据需要编规划,没有很好的保证规划的实施。
  常见的市政规划的做法未体现可操作性,暴露了规划实施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编制上位规划(如总规)仅提出对市政目标原则、建设方针及总体布局的要求,但是市政各专项大多都有土地和空间的需求,总规等上位规划却没有作出实质可行的安排,专项设施的选址、落地较多的依靠下层次规划落实。另一方面,下层次规划(如控规)根据总规进行落实时,对政设施实施缺乏明确的、有力的依据,又面临不具备现实用地条件的问题,或采用见缝插针式的填入市政设施,或难以建设实施,城市规划的统筹作用和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现代市政实施的战略思考
  市政设施是城市的“必须品”,市政规划却是城市规划的“附属品”。规划实际操作中“市政专项乏力、层级控制不清”,客观上造成了市政“总量不足、用地困难”的后果。
  市政规划必须建立“大市政”的整体思维,加强城市规划对市政各专项规划的统筹,从体制和技术两个层面分别做:既要做“技术”的规划,又要做“体制”的规划。技术层面,强调市政规划编制“定量+定位”的两个层次,即要求市政规划的编制先预测设施量和用地量,再明确用地需求和用地选址,两个层次缺一不可。体制层面,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制定以城市规划为基础的市政规划编制体系。
  3.1 建全规划编制体系
  健全通过城市规划解决市政问题的层级体系,明确在不同的层次上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根据战略规划,明确市政供给源和供给机制,明确市政输运通道的组织形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相匹配的市政设施发展规模的总量预测,给定用地选址和通道走向;根据控规等下层次规划,落实用地边界及通道线位,直接体现在控规成果中,用以指导建设,如表2所示。
  表2市政设施规划在不同规划层次中的研究内容
  
  
  3.2 创立技术手段
  市政设施既包括设施本身,又包括“管线、廊道”,因此对市政设施和市政通道这两个问题均应综合考虑,分别提出方案对策:
  (1)针对市政设施
  首先,加强传统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传统的市政规划通过“各提规模、纳入总规、落实用地”的理想考虑,但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主要是由于实施主体与规划编制主体不同,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转而采用“个案处理”的方式,“来一个解决一个”。市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适应“谁的专业谁负责”,“谁有需求谁提要求”、“谁主管谁跟进”的实际情况,综合统筹考虑。
  其次,明确定量与定位要求。定量方面,市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给出所需市政规模的最大和最小控制指标;定位方面,市政主管部门提出明确的选址区位和用地面积,并由规划主管部门核准。条件允许的,则在城市规划中予以落实;条件不允许的,规划部门给出变更建议,最终在各层次规划上予以落实。
  (2)针对市政管道
  传统市政规划方案中存在遗漏和不能解决的“顽疾”,如市政管线铺设过程中的“马路拉链”现象,就是由于市政各专项分多头主管、各自实施,不利于实现集约管理。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倡导“综合廊道和共同沟”的做法,实现“理想化、远景式”的市政综合。
  第一类是地上通道,市政综合廊道。所谓综合廊道,是以生态廊道、交通廊道为基础,为市政基础设施有序布局提供的廊道空间。例如,在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廊道不断被蚕食、市政廊道建设无序且随意切割用地等问题,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城市用地布局的效率。因此,迫切需要统筹建设稳定的综合廊道。
  第二类是地下市政通道,市政综合管沟,即“共同沟”。在城市地下挖隧道,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中布置。综合管沟投资相对较大,综合管沟的建设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益而非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由政府推动并协调各管线单位的利益。但是,对综合管沟的建设应有合理的预期:不是一拥而上,不是排他的的建设,避免出现“只建设不应用”的局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设施规划是城市的“必须品”,同时又是生活中的“厌恶性设施”。它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水源、能源、环境及信息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从古到今作为城市发展建设总体导引的城市设施规划,都是以物质性规划为主导,而忽视城市空间环境背后的社会环境意义及规划的本质特性。因此,基于当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标,探讨合理的市政设施规劃是非常有必要的。
  市政设施是政府最应关注的城市建设内容之一,也是政府最应投入的公共产品之一,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解决机制,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坚持做可操作、可实施的市政设施规划。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建筑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具有超高层、大空间等特点的现代建筑,由于建筑高度、建筑深度以及复杂度,大大提高了了传统灭火方式的难度,对建筑自身的自动消防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消防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相关问题。  关键词:建筑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钢结构的特点,详细介绍了钢结构焊接现场施工工艺,就钢结构制作焊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现场;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钢结构逐渐摆脱了其造价昂贵的缺点,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钢结构以其构造简单、加工方便、易于自动化施工,不削弱杆件截面,可节约钢材
摘要:用于建筑幕墙的玻璃种类繁多,本文从安全、节能等方面介绍了在选用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使幕墙建筑更加合理化,更具安全性,达到应有的功能和效果。  关键词:玻璃幕墙,安全性,幕墙节能,光污染,玻璃隔声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林林总总的各式玻璃幕墙建筑,建筑造型和玻璃外观无疑是整个建筑的最华丽的外衣,外观上呈现的色彩使得建筑物有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空玻璃各参数的综合分析,简述了其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节能 中空玻璃 传热系数 太阳得热系数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环保要求节能,节能促进环保。近年来,“开放与交流,舒适与自然,环保与节能”逐渐成为新世纪国际建筑的三大原则。绿色节能的建筑可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现代与长远的结合,给地球最小的压力,为人们创造更健
摘要:近年来在单元式幕墙的国外市场兴起了前道密封系统结构,此类单元幕墙结构相比较在中国单元幕墙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后道密封系统,无论在结构设计上还是在加工制造上都显示了其极大的简便性;特别是在保证了良好的气密和水密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幕墙系统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同时由于铝型材框大部分被室内的空气包容,极大的提高了框表面冬季的抗结露性能。  关键词:前道密封单元幕墙系统,后道密封单元幕墙系统,密封原理,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地铁作为一种不受道路情况影响,能快速、安全运送乘客的交通系统被广泛运用。地铁工程深基坑降水作为深基坑施工的关键步骤,如何确定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降水方案及控制措施,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说明该工程深基坑降水方案的确定、采取的措施、取到的效果。  关键词:地铁站;深基坑;降水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天津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由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市场呈现出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量在逐渐增多,工程建筑形式也在增多。就当前形式来看,尤其是在北方的一些建筑工程中,外墙保温技术的难度性相对较大。本文主要是对外墙保温技术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具体施工有所帮助,提高其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技术;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点式玻璃幕墙支撑结构形式、加工安装及施工工艺的综合分析,使人们对点式幕墙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为点式幕墙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点式幕墙 支撑结构形式 加工安装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点式玻璃幕墙又称点驳接式玻璃幕墙,主要是由玻璃面板、支撑装置和支撑结构组成。根据连接形式可分为穿透式点式玻璃幕墙和背切式点式玻璃幕墙。穿透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