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老师,您好:
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我原本认为孩子间的纠纷算不上什么,一般不会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或我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我首先希望他们自己去解决。但是有的父母不这样,在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之后,他们会马上出面诚恳地道歉,确实很诚恳,被打的孩子都不好意思反击回去。这样,打人的孩子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多是家长口头责备几句。
其实性格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有一个相互之间试探、妥协,再试探、再妥协的过程,彼此在争执辩论中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其实有的孩子攻击别人就是在试探——我可不可以欺负你,如果你不反抗,那好,可以了;如果激烈反抗,我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欺负,以后小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心觉得应该让被打的孩子自由反击,让对方知道随便打人是会被打回去的,他应该记住这个教训。所以我告诉孩子,不要主动打别人,但被打时,要打回去。
对于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尹老师有更好的建议吗?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让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你信中提到的那些替孩子道歉的父母,他们其实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孩子打了人,道歉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当然可以表示歉意,毕竟自己是监护人。但父母的道歉不能替代孩子的,否则孩子做错了事,觉得有人替他兜着,他不仅不觉得内疚,还会变本加厉。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另外,确实有的父母私心较重,故意袒护自己的孩子,明处道歉,暗中充当“挡箭牌”,刻意保护自己的孩子。除了极度怕孩子吃亏,有的人可能还有一种想法,就是认为孩子将来到社会上混,还是厉害一些为好,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纵容孩子欺负别人、多占便宜,不受一点点气。这样做的好处是眼前确实得到了一些小利益,但终究,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小便宜、小心眼、小格局,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没有什么好处。
至于你说的“打回去”的做法对不对,我觉得从理论上说没有错,毕竟这样很公平,但它有三个问题。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本来孩子间打闹几下不是问题,如果每个家长都不教孩子攻击,防守就是不必要的。二是不好操作。在家里没挨过打也没见过家庭成员之间打架的孩子,他没有“打人经验”,很难做出伸手打人的动作。即使能做出来,打几下合适?而对方又怎么肯乖乖站着不动,任由你打他?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混战,如果严重了,可能家长也会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糟了。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是不是也教会了孩子报复,让孩子变得锱铢必较,这会不会反而让他将来吃大亏?
我想,人与人之间没有非打不可的交道,孩子间也是。和哪些孩子能玩得来,就一起多玩玩,玩不来就少玩、不玩。一般情况下,孩子间有冲突让他们自己解决。我收到过一些家长来信,他们陈述自己的孩子一出去就打小朋友,导致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没人跟玩他,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多半是孩子们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你不好玩,我就不跟你玩,这其实是比“打回去”更好的“惩罚”。
我觉得只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挨打才有必要奋起还击,以牙还牙,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家长们对于不还手的担心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会不会因为总是忍让,孩子会变成受气包;二是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其实两种情况都不用担心。你问遍天下人,可以发现,没有哪个人说他有某种心理创伤是因为童年被某个小朋友打而不还手所致。受气相是从家中带出来的,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己不要欺负孩子。
当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可信赖的人,能从你这里得到保护和安慰,他才敢跟你说。至于说要不要“打回去”,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个观念告诉孩子,但不要要求他一定做到,因為这并不重要,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孩子间的玩耍打闹而已。
谢谢你。
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我原本认为孩子间的纠纷算不上什么,一般不会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或我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我首先希望他们自己去解决。但是有的父母不这样,在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之后,他们会马上出面诚恳地道歉,确实很诚恳,被打的孩子都不好意思反击回去。这样,打人的孩子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多是家长口头责备几句。
其实性格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有一个相互之间试探、妥协,再试探、再妥协的过程,彼此在争执辩论中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其实有的孩子攻击别人就是在试探——我可不可以欺负你,如果你不反抗,那好,可以了;如果激烈反抗,我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欺负,以后小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心觉得应该让被打的孩子自由反击,让对方知道随便打人是会被打回去的,他应该记住这个教训。所以我告诉孩子,不要主动打别人,但被打时,要打回去。
对于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尹老师有更好的建议吗?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让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你信中提到的那些替孩子道歉的父母,他们其实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孩子打了人,道歉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当然可以表示歉意,毕竟自己是监护人。但父母的道歉不能替代孩子的,否则孩子做错了事,觉得有人替他兜着,他不仅不觉得内疚,还会变本加厉。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另外,确实有的父母私心较重,故意袒护自己的孩子,明处道歉,暗中充当“挡箭牌”,刻意保护自己的孩子。除了极度怕孩子吃亏,有的人可能还有一种想法,就是认为孩子将来到社会上混,还是厉害一些为好,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纵容孩子欺负别人、多占便宜,不受一点点气。这样做的好处是眼前确实得到了一些小利益,但终究,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小便宜、小心眼、小格局,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没有什么好处。
至于你说的“打回去”的做法对不对,我觉得从理论上说没有错,毕竟这样很公平,但它有三个问题。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本来孩子间打闹几下不是问题,如果每个家长都不教孩子攻击,防守就是不必要的。二是不好操作。在家里没挨过打也没见过家庭成员之间打架的孩子,他没有“打人经验”,很难做出伸手打人的动作。即使能做出来,打几下合适?而对方又怎么肯乖乖站着不动,任由你打他?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混战,如果严重了,可能家长也会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糟了。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是不是也教会了孩子报复,让孩子变得锱铢必较,这会不会反而让他将来吃大亏?
我想,人与人之间没有非打不可的交道,孩子间也是。和哪些孩子能玩得来,就一起多玩玩,玩不来就少玩、不玩。一般情况下,孩子间有冲突让他们自己解决。我收到过一些家长来信,他们陈述自己的孩子一出去就打小朋友,导致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没人跟玩他,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多半是孩子们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你不好玩,我就不跟你玩,这其实是比“打回去”更好的“惩罚”。
我觉得只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挨打才有必要奋起还击,以牙还牙,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家长们对于不还手的担心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会不会因为总是忍让,孩子会变成受气包;二是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其实两种情况都不用担心。你问遍天下人,可以发现,没有哪个人说他有某种心理创伤是因为童年被某个小朋友打而不还手所致。受气相是从家中带出来的,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己不要欺负孩子。
当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可信赖的人,能从你这里得到保护和安慰,他才敢跟你说。至于说要不要“打回去”,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个观念告诉孩子,但不要要求他一定做到,因為这并不重要,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孩子间的玩耍打闹而已。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