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闭堆藏法 对生姜进行严格挑选后,将质量好的散堆在仓库中,用草包或草帘遮盖备储。然后,在仓库的朝南方向砌砖墙,隔成一小仓库,并在砖墙上涂泥堵塞砖缝,以防冷风侵入。堆藏时将姜堆放在砌好的砖墙内,堆高2米左右,堆内均匀地插入若干用芦苇扎成的通风把。芦苇把应一直通到顶部,以利通风散湿。墙角不留空隙,中间可略松些。堆放好后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闭姜堆的顶部。堆藏库不宜过大,每库以堆放4000~5000千克为宜。库温应控制在18~20℃之间,当气温下降时,可增加覆盖物保温。若气温升高,可酌情减少覆盖物,及时散热降温。
埋藏法 姜是地下茎类蔬菜,比较适应用泥砂埋藏的环境。可在仓库、地下室或空房内挖1个埋藏坑。坑深80~100厘米、宽约100厘米,长度可根据储藏地的大小及储藏量而定。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铺1层厚约5厘米的湿砂(含水量10%左右),再放入几个通风把,然后把经过挑选的生姜放在坑内砂地上,采取铺1层生姜(4~5块姜厚)盖1层砂的堆放方法,一直堆至离坑口约5厘米处,最后用砂覆盖厚些,目的是不使生姜暴露在空气中。储藏期间应经常检查堆内温度的变化,并采用加盖或揭去覆盖物的方法及时调节温度,使储藏环境的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窖藏法 窖藏法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储藏方法,比埋藏法储量可相对稍大一些,常用的储藏窖有棚窖、井窖、土窑洞等。现以井窖地面架床方式为例进行介绍。
1. 选择窖址。储藏窖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土质黏重、冬季气温较低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2. 储藏窖建设。姜窖一般深2.5~3米,窖口以人能自如上下即可。从窖底向两侧挖两个储藏室,每个高约1.5米、长宽各1.5米左右,储量约1000千克。姜窖建好后,应对窖内进行彻底除湿和消毒。窖内可放入一些生石灰,也可采用专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等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3. 储期管理。在窖内离地面3厘米处用木条或竹竿架设姜床,在床上放一些稻草。刚收获后的鲜姜要去掉泥土,在室温下晾3~5天,待表皮失去一部分水后再分层堆入姜床,其上覆盖潮湿、洁净的河砂15~30厘米厚,这样既可防止窖内水汽凝结成水珠滴在姜上,又能防止空气干燥,使姜失水干缩。姜堆不可太高、太宽,有条件的可将姜床做成上下两层,堆内放置通风装置,通过加湿或通风及时调整窖内温度和湿度。入储初期,姜块呼吸旺盛产生热量较多,因窖内容积小,易积热升温,此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将多余热量散出,使窖内温度尽量稳定在12℃左右。冬季气温降低,应注意窖内保温,防止姜块遭受冷害。
防空洞储藏法 采取在1层砂上铺1至2层姜的堆放办法,堆成1米高、1米宽的长方形垛,每垛储1250~2500千克姜,垛的中间立1个用细竹竿捆成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把儿,并放入温度计,以便随时测量垛温。垛的四周用湿砂密封。封完垛后,掩好洞门,洞上仅留气孔以避免冷风吹入。入储1周后,温度即逐步上升到25~30℃,经1个半月左右,垛内温度将逐渐下降至15℃,生姜颜色开始变黄,并具有香气和辛辣味,此时可以将洞门打开(天冷时要关上)。储藏后期,温度应长期维持在12~15℃,立春后如果相对湿度不足90%~95%,可在垛顶表面洒些水。若有出芽现象,说明温度过高,可采取通风的办法调节。若姜垛下陷并有异味,应检查有无病姜和烂姜。采取这种储藏法可储存生姜1~2年。
储藏期病害的防治 生姜入储后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受病害侵染,造成烂窖。常见的病害有瘟病和霉菌病:
瘟病。是生姜储藏中的重要病害,也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一旦条件适宜就逐渐传染蔓延。病姜姜块灰暗无光泽,切开有黑心,颜色越深,病情越重。有时虽未发现有黑心现象,但也要加强防治和管理。防治方法是:要选择健壮,色泽纯正,发芽力强,无病斑,无损伤,品种特性典型的整块生姜做种。种姜采收后置于阳光下暴晒1~2天,目的是杀死病菌和晾干表皮,让种姜多蒸发掉一些水分,以防因水分过多造成入窖后发热腐烂。储藏前,严格剔除病姜。储藏期间,应随时检查,发现有瘟病的姜块应及时清理,以免传染。
霉菌病。此病症状是生姜表面有一层黑斑块或烂皮。在块茎受伤、环境又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白霉病菌和黑霉菌逐渐向块茎内渗透。防治方法是:搞好储藏窖的消毒,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烟熏和在窖内撒施一定量的生石灰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都很好。
此外,还有冷害。在生姜储藏期间,如冷热不均,防风不当,让冷空气突然进入储藏环境,使生姜在生理上发生劣变,就会发生冷害。这是一种由低温引起的生理病害。受冷害后的生姜易出水,很快就变质腐烂。防治方法是:注意天气的变化,加强防冻保暖措施。当最低气温下降到8℃左右时,在姜窖上面盖上稻草保温,开始盖5~7厘米厚,以后随温度的下降逐渐加厚稻草,最后盖上泥土。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
埋藏法 姜是地下茎类蔬菜,比较适应用泥砂埋藏的环境。可在仓库、地下室或空房内挖1个埋藏坑。坑深80~100厘米、宽约100厘米,长度可根据储藏地的大小及储藏量而定。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铺1层厚约5厘米的湿砂(含水量10%左右),再放入几个通风把,然后把经过挑选的生姜放在坑内砂地上,采取铺1层生姜(4~5块姜厚)盖1层砂的堆放方法,一直堆至离坑口约5厘米处,最后用砂覆盖厚些,目的是不使生姜暴露在空气中。储藏期间应经常检查堆内温度的变化,并采用加盖或揭去覆盖物的方法及时调节温度,使储藏环境的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窖藏法 窖藏法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储藏方法,比埋藏法储量可相对稍大一些,常用的储藏窖有棚窖、井窖、土窑洞等。现以井窖地面架床方式为例进行介绍。
1. 选择窖址。储藏窖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土质黏重、冬季气温较低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2. 储藏窖建设。姜窖一般深2.5~3米,窖口以人能自如上下即可。从窖底向两侧挖两个储藏室,每个高约1.5米、长宽各1.5米左右,储量约1000千克。姜窖建好后,应对窖内进行彻底除湿和消毒。窖内可放入一些生石灰,也可采用专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等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3. 储期管理。在窖内离地面3厘米处用木条或竹竿架设姜床,在床上放一些稻草。刚收获后的鲜姜要去掉泥土,在室温下晾3~5天,待表皮失去一部分水后再分层堆入姜床,其上覆盖潮湿、洁净的河砂15~30厘米厚,这样既可防止窖内水汽凝结成水珠滴在姜上,又能防止空气干燥,使姜失水干缩。姜堆不可太高、太宽,有条件的可将姜床做成上下两层,堆内放置通风装置,通过加湿或通风及时调整窖内温度和湿度。入储初期,姜块呼吸旺盛产生热量较多,因窖内容积小,易积热升温,此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将多余热量散出,使窖内温度尽量稳定在12℃左右。冬季气温降低,应注意窖内保温,防止姜块遭受冷害。
防空洞储藏法 采取在1层砂上铺1至2层姜的堆放办法,堆成1米高、1米宽的长方形垛,每垛储1250~2500千克姜,垛的中间立1个用细竹竿捆成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把儿,并放入温度计,以便随时测量垛温。垛的四周用湿砂密封。封完垛后,掩好洞门,洞上仅留气孔以避免冷风吹入。入储1周后,温度即逐步上升到25~30℃,经1个半月左右,垛内温度将逐渐下降至15℃,生姜颜色开始变黄,并具有香气和辛辣味,此时可以将洞门打开(天冷时要关上)。储藏后期,温度应长期维持在12~15℃,立春后如果相对湿度不足90%~95%,可在垛顶表面洒些水。若有出芽现象,说明温度过高,可采取通风的办法调节。若姜垛下陷并有异味,应检查有无病姜和烂姜。采取这种储藏法可储存生姜1~2年。
储藏期病害的防治 生姜入储后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受病害侵染,造成烂窖。常见的病害有瘟病和霉菌病:
瘟病。是生姜储藏中的重要病害,也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一旦条件适宜就逐渐传染蔓延。病姜姜块灰暗无光泽,切开有黑心,颜色越深,病情越重。有时虽未发现有黑心现象,但也要加强防治和管理。防治方法是:要选择健壮,色泽纯正,发芽力强,无病斑,无损伤,品种特性典型的整块生姜做种。种姜采收后置于阳光下暴晒1~2天,目的是杀死病菌和晾干表皮,让种姜多蒸发掉一些水分,以防因水分过多造成入窖后发热腐烂。储藏前,严格剔除病姜。储藏期间,应随时检查,发现有瘟病的姜块应及时清理,以免传染。
霉菌病。此病症状是生姜表面有一层黑斑块或烂皮。在块茎受伤、环境又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白霉病菌和黑霉菌逐渐向块茎内渗透。防治方法是:搞好储藏窖的消毒,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烟熏和在窖内撒施一定量的生石灰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都很好。
此外,还有冷害。在生姜储藏期间,如冷热不均,防风不当,让冷空气突然进入储藏环境,使生姜在生理上发生劣变,就会发生冷害。这是一种由低温引起的生理病害。受冷害后的生姜易出水,很快就变质腐烂。防治方法是:注意天气的变化,加强防冻保暖措施。当最低气温下降到8℃左右时,在姜窖上面盖上稻草保温,开始盖5~7厘米厚,以后随温度的下降逐渐加厚稻草,最后盖上泥土。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