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基层实践与改革探索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为地方深化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 公共服务 基层改革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为深化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探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
  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各地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践中,注重广泛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针对性。河南省新郑市坚持把送戏下乡作为丰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设计每年送戏下乡剧目,通过媒体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年度送剧目录,实现由“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转变。西藏自治区措美县通过便民服务广泛深入联系群众,将民情民意作为改善民生指南。针对貧困户提出的技能培训需求,确定种养殖、烹饪等10项技能为重点培训工种,采取“送培入村”“产业订单培训”方式开展培训,2016—2019年,受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0人,实现季节性转移就业749人。引导农民参与。引导农民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决策、建设、监督,有利于调动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农民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的内生动力。重庆市长寿区通过“村民议事会”把村级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管理权、使用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项目从确定、规划、实施到验收,农民全程参与,事前决策、事中监督和事后评议都由“农民说了算”,变农村“公共事”为农民“自家事”。确保农民受益。农民受益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江西省新余市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日常照护难问题,在农村全面推行“党建+颐养之家”,为70岁以上农村留守、独居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等服务。截至2020年底,全市414个行政村建成736个颐养之家,入“家”老人10309名,实现所有行政村和有需求老人全覆盖,成为党得民心、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
  二、创新机制解决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护难题
  “有钱建无钱用”“有钱建无钱管”“重建轻管”是长期困扰农村公共设施的老大难问题,亟待破题。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为提高农村供水管理水平,河南省南乐县整合全县城乡供水资源,引进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县城优质供水资源吸引专业化水务管理公司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营管理,实现全县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吃上优质水。建立管护经费多元化筹措机制。实践证明,财政补一点、村集体贴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农民掏一点,是解决农村公益设施运营管护的一条路子。山东省嘉祥县专门设立了供水设施维修资金和抢修费:县一级,每年由县供水企业从水费中提取5%的维修资金,县政府同额补助,专门用于主管网及供水设施的大修更新;镇村层面,设立维护抢修费,每年从水费中提取5%,专门用于村内管网维护抢修。河南省武陟县发挥财政资金药引子作用,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通过政府扶持、慈善捐赠、乡村补充、企业帮扶、个人低偿入住的方式众筹资金,用于慈善幸福院的运营,解决了农村养老资金不足难题。完善管护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考核评价是压实管护责任、实现管护常态长效的有效手段。江苏省扬中市将绿化管护、道路管理养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维护、文体活动设施管护等项目列入行政村考核项目,建立多方参与的考评办法,在《扬中快报》定期通报考评结果,奖惩并举,有效破解了农村公共设施无钱管护、无人管护、公共设施建成后晒太阳等难题。
  三、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公共服务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农村大量宅基地、农房、旧村部、旧校舍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如何盘活农村这些闲置资源,用于发展农村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事业,通过腾笼换鸟的办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焕发乡村生机和活力,显得尤为迫切。山西省宁武县原来大部分村卫生室设在乡村医生家里,严重影响乡村医疗服务质量,近年来,该县通过整合村里闲置的资源,把旧村部、旧校舍等房屋改造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打造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有效破解了基层卫生服务不均衡困局。湖南省攸县盘活祠堂、民房、旧村部等闲置资源,建设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门前三小”文化设施,有效破解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哪建、谁来建、怎么用、如何管等问题。如今,“门前三小”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形有效的文化载体。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遵循土地集约利用、选址实用便民、功能优化整合等原则,充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腾退出的闲置废弃土地,并优先考虑选址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位置,为农村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用地保障。亭山村将整治的废弃地改造成灯光篮球场和足球场,见缝插针建造健身角、补种绿化;寺桥村将腾推的工厂办公用房改建成医疗服务中心,既改善了村庄环境,又解决了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难题。
  四、数字化赋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乡的有效途径,是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务实举措,农村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赋能有助于实现供给的“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近年来,各地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服务”,积极推进网络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培训等,通过线上云端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大幅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实现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线共享。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针对镇卫生院影像专业人才短缺、看片水平不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依托三级甲等医院建立远程放射影像诊断中心,对没有影像医师的镇卫生院,可将其拍摄的X光片、CT片等影像资料实时传送到诊断中心,由诊断中心医师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阅片诊断,做出诊断报告,再实时传送回去;对有影像医师的镇卫生院,可将其拍摄的不能确诊的影像资料实时传送到诊断中心,帮助阅片诊断;对疑难病例,组织专家通过云平台进行会诊讨论,帮助农村群众把病看准。浙江省诸暨市首创“一证通办一生事”改革,农民仅提供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从出生到死亡的绝大多数事项,涉及75类民生数据,324个民生事项,实现“项目审批不出镇、便民服务不出村”,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简化了公共服务申办和审批流程,提升了公共服务可及性。   五、县域统筹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县乡村统筹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地加快推动县域公共服务统筹规划布局,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浙江省海盐县用县域公共服务清单和标准引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建立了涵盖8个方面共117个服务项目的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编制了25项重点项目服务标准,通过清单和标准推进城乡公共教育均等化、文化服务均衡化、医疗资源共享化、就业服务同质化、社会保障同轨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有力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建立10个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实施“十统一”捆绑式发展,即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使用、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学生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目前,全市参加城乡交流的教师达189人,参与联盟捆绑共同体学校30所,其中10所城区学校共派出86名教师交流到农牧区学校任教,农牧区学校共选拔38名教师到对口市直学校挂职学习,乡村小学面貌明显改善,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六、把改善農村公共服务供给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
  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普遍薄弱,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任务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果巩固。近年来,各贫困地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定向发力,推出一批创新创造的乡土经验。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其中水城县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0841人,涉及25个贫困乡镇。该县以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与安置房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为搬迁劳动力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就业创业服务,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位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全境处于南北地震带上,全县有超过12万农村人口居住在危窑危房内。从2018年开始,海原县连续3年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列入15件民生实事之一,结合“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立足县域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类因户因人施策,实施危窑危房改造原址翻建一批、异地迁建一批、补偿公租一批、改造安置一批等“九个一批”工程,推进农村危窑危房改得动、盖得起、建得好、住得安。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责任编辑:宗宇翔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创新发展是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目前,辽宁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观念、体制机制、产业替代、生态环境再造、特色优势塑造、民生保障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我们应在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基础上,重塑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民间资本发展、政策性反哺、发挥特色优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提升引入外来人口能力等路径,及建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会产生深入的影响。本文利用系统GMM模型及2014-2019年湖北省13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从增收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两个视角出发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并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关键词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以凌海市为例,本文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理论基础和实践绩效进行阐述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是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体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依然需要政府的参与,这是政府公共选择的结果;二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项目自身制度建设上的不足,例如,免费搭便车行为的产生,交易费用激增的情况以及政府职能缺位情况的出现等等;三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素有“中原粮仓”“豫东明珠”之称的河南省永城市,活跃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审计队伍——永城审计人。永城市审计局文明单位创建始于1991年,迄今已有30年历程,2017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一家独立创建成功的县级审计机关。2018年以来,认真按照全国文明单位的标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文明委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柱力量,在新发展阶段理应承担光荣使命,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同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农发行有着广阔的作为空间。农发行应准确定位职能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精准发力,用好信贷政策支持“新基建”提速升级,助力打通“双循环”。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金融服务 新型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习总书记关
〔内容提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精准就业受到较高关注。微媒体作为时代科技创新的产物,给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深刻影响。文章在分析微媒体对大学生精准就业作用的基础上,从高校、政府、大学生、社会层面提出协同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路径。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精准就业 路径  微媒体即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社交媒体。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MI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微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是国家政策导向和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需要,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应通过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建立多方参与协调机制、提升风险防范水平等来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应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决策部署,冷水滩区财政局把直达资金监管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完善机制,严格监管,“三强化”确保直达资金落地生效惠企利民。  一是強化组织保障。成立直达资金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直达资金业务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直达资金监控工作,解决直达资金落实过程
〔内容提要〕城镇化发展到新阶段,都市圈成为促进国民经济高效循环、要素组合高效配置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集聚与协同,从而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本文从梳理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论述入手,对比沈阳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产业发展数据,剖析当前各城市产业特征,总结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产业结构的趋同性以及产业分工协作的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沈阳都市圈各市的
摘要:贵州省修文县在2015年实现了整县脱贫,全县所有贫困人口于2019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按程序脱贫,但依然存在脱贫成果尚不稳固、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风险等问题。因此,在进一步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结合修文实际,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完善医疗教育政策,健全防范返贫机制,着力提高脱贫质量,以脱贫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筑牢防止返贫堤坝,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关键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