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领导一样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待领导时的耐心和尊敬,为何不能用到你的孩子身上?他们可比领导重要得多。
  案例1
  孩子在疯跑,还又蹦又跳做鬼脸,妈妈看到了,连续发布了好几个指令:小点声,你太吵了;小心桌角,别碰着;把地上的书捡起来,那可是你最喜欢的书;过来,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出汗了……结果孩子一个都没有照做。妈妈的嗓门不知不觉开始提高,最终,不得不通过发脾气,迫使孩子完成自己的指令。同时妈妈心中也有了一个判断:孩子不听话,一定要对他大喊大叫才有用。
  案例2
  孩子想跟妈妈说话,但妈妈只是用“哦”、“嗯”来敷衍孩子,或者不耐烦地说“什么事”、“说吧”,头都没转一下。结果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去扯妈妈的衣角,打断妈妈手头上的事情。最终妈妈不得不转过头来,气急败坏地问孩子想说什么。所以孩子也得出一个结论:对付爸爸妈妈,就要不断地大吼大叫,他们才肯认真听我的话,答应我的要求!
  如果家长和孩子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都用大吵大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用吵架的方式协商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沟通的“死结”:如果某一方退让,另一方就会认为大吵大闹的方式有用;如果互不相让,矛盾就会升级。妈妈会越来越觉得孩子不乖,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则会受损,听力弱化,也会习惯把他人的话当做耳旁风,对话语中传递的信息不敏感。
  许多家长,看了无数教育书籍,对教育理论如数家珍,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见效。教育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亲子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也要遵守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说话认真,听话认真。
  我们成人在工作场合,如果想对领导说一件事情,肯定会先看领导是否有时间听我们讲话,心中也会打好腹稿,力求短时间让领导明白自己的意图。而领导的话,我们会认真听,并且立刻回应,所以上下级沟通效率往往比较高。可是在亲子关系里面,我们因为重视教育结果,轻视孩子本人,不愿意承认孩子的平等地位,沟通时总是居高临下,放纵行使父母的特权,而这种轻慢的态度,给孩子做出一个糟糕的示范。
  如何让亲子沟通变得高效又和谐?不妨改变做法:希望孩子按照指令行动,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用最简洁的语言发出指令。比如希望孩子把书捡起来,那么先喊孩子的名字,等待他的回应。孩子有回应以后,我们再用简洁的话说出要求:“宝宝,请把书捡起来好吗?”如果孩子捡起书了,就表扬,如果不肯捡,也不要上纲上线地批评,过段时间再请求就可以了。而当孩子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认真倾听,准确回应。渐渐地,你会发现亲子沟通顺畅很多,这是因为你在用行动诠释“尊重”和“倾听”,孩子也会模仿你的行为,这比成天把这些词汇挂在嘴边强多了。 从长远来看,孩子当然比领导重要,如果你能够坚持像对待领导那样对待孩子,认真对他们说话,认真听他们讲话,那么亲子关系完全可以风和日丽,沟通无界限。
其他文献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症状表现为发热、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全身抽动,或者双眼发直,意识不清、叫不应,面部、口唇抽动,牙关紧闭,呼吸弱等。  一般高热惊厥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可自行停止,可发作一两次后不再发作,也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过后,患儿显得疲劳而昏昏入睡。高热惊厥如及时治疗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抽搐时间长,脑缺氧过久就可能造成脑细胞损害,留下后遗症。  面对孩子的高热惊厥
“妈妈,狐狸是怎么变小的啊?”六岁半的儿子,一边随意地翻看绘本《会说话的骨头》,一边问我。我凑了过去——我们俩,就像侦探一样开始寻找线索。  儿子先一步,发现了小粉猪袋子里骨头上部的黑色线条,那意味着:骨头在发出声音。  可是,骨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定错过了什么!急忙往前一页一页地搜寻:原来它早已藏在那片春意盎然的森林里。  第三个疑问接踵而至:骨头到底发出了什么声音,才让狐狸变小了呢?儿子脱
矿泉水瓶,剪刀,纸卡,热熔胶枪或胶水,小刀,橡皮筋,布片,丝网纱,眼睛(可自己画),小胶筒 个(用纸做也行)。  1.用小刀在瓶身处竖向切开一个长方条当投放币口,在瓶身前方横向对齐,切两刀做耳朵插口。  2.将丝网纱剪成10×20cm的长条。  3.将布片剪成12×23cm的规格(实际大小以使用的瓶子为准,长度为瓶身周长加上2cm的纸口)。  4.将布片四周折入1cm,用热熔胶粘在瓶身上(注意布片
这几天我戴隐形眼镜不舒服,于是改为镜框眼镜。今天早晨,我在幼儿园门口遇见小炜,他一见我就说:“老师,你变了”。“是吗?”我笑着回答。“对呀,你以前从不戴眼镜的,今天怎么戴眼镜了”。每当听见小朋友这样说时,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能够发现周围的变化,学会观察了。  为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我先从小事着手。平时吃水果时,让他们先看、再用手摸、然后再用嘴尝,最后让他们讲讲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有时还故意
根据统计,有大约50%的学龄前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问题。为什么“不肯吃东西”会成为21世纪家长最大的困扰之一呢?为此,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称很有趣,叫做“把你的汤喝完”。被“陷害”参与这个实验的是一群4岁的小朋友,他们要配合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每隔几天,大家要聚在一起吃饭,重点是每一餐饭前都要先喝汤。在喝汤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会发生:  第一种情况是自由喝,想喝多少就
妈妈和孩子准备开车出去玩,到车库的时候,妈妈随口让孩子去开车位上的锁。孩子以前从未开过这种锁,刚开始是高高兴兴的,但是锁怎么也打不开,孩子开始发脾气,埋怨妈妈,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本来就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情……”妈妈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种抱怨?     有的妈妈是这样做的:批评责备孩子,强调这就是孩子应该干的。“妈妈天天辛苦赚钱给你花,还得给你做饭,陪你做作业,你难道不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下吗?”  结果
网络流行怀旧风,其中有个专题叫《小时候,那些骗了我们很久的谎言》:吃耳屎会变成哑巴、在屋里打伞长不高、被人从头顶跨过就不长个、西瓜籽吞到肚子里就会长西瓜……长大了,看着这些耳熟能详的“谎言”,大家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当你做了父母,就能体会到这些“谎言”的价值了。  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如能善用 “谎言”,更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说说我对儿子大头所用的几个善意的“谎言”吧。  小饭团需要
小朋友们分别需要些什么呢?请你帮忙选一选吧。
1.西瓜横放,在三分之一处下刀,切入至一半。  2.再将西瓜竖放,从中间切下至第一刀的交汇处。  3.取出切出来的西瓜,如图。  4.头部用小刀一左一右的斜切成锯齿状,当作毛刺。  5.从取出的西瓜处切一块三角形,用牙签插到西瓜头部。  6.另切两个小三角形当耳朵,也用牙签固定。  7.用牙签插三颗巧克力豆当眼睛和鼻子(也可用蓝莓或是葡萄代替巧克力豆)。  8.最后将切出来的西瓜肉摆放回去,并插上
一位妈妈在和我交谈的时候提起,她五岁半的女儿很抗拒妈妈对她说英语,常常说:“妈妈,你不要和我说英语,说中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来源于语言认知学中对母语的依赖现象。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交流的,如果孩子发现英语阻碍了自己的交流,当然就会抗拒啦。怎样才能在孩子已经习惯母语表达的前提下,减缓孩子一开始对英语的抗拒呢?我的办法是从单词的挑选开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接触简单有趣的单词,让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