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求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所说的"充分地读",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一遍遍、枯燥无味地傻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地阅读。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写作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资源共享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在班级开辟了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我向学生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并推荐学生阅读《三十六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五、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六、榜样示范,与学生共读书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写作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资源共享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在班级开辟了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我向学生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并推荐学生阅读《三十六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五、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六、榜样示范,与学生共读书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