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未来聚变堆(CFETR)真空室制造过程中的制造误差和真空室结构不对称问题,将被测表面网格化,为各测量点引入权重系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实现了真空室部件制造误差分配的调整和轮廓精度的改善.
【机 构】
:
深圳大学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深圳 518060;深圳大学新能源研究中心, 深圳 518060;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23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未来聚变堆(CFETR)真空室制造过程中的制造误差和真空室结构不对称问题,将被测表面网格化,为各测量点引入权重系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实现了真空室部件制造误差分配的调整和轮廓精度的改善.
其他文献
分析了EAST装置偏振干涉仪系统进行电子密度测量时存在的密度跳变信号,开发了密度跳变信号修正程序.结果表明,通过该程序跳变的电子密度数据可以得到有效的修正.
探索了一条合成苯磺酸贝他斯汀的新路线.以2-吡啶甲酸、氯苯为原料,经过9步反应合成苯磺酸贝他斯汀,其中关键消旋中间体(4-氯苯基)(2-吡啶基)甲氧基哌啶,经过D-DBTA拆分可得到光活性(S)-(4-氯苯基)(2-吡啶基)甲氧基哌啶(>99%ee).同时,(R)-(4-氯苯基)(2-吡啶基)甲氧基哌啶经过消旋化后再次拆分得到(S)-构型产物.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最终产物结构由1 H NMR,13 C NMR和HR-MS(ESI)确证.
研究了镍(Ni)过渡层对镍基合金718基底上沉积的银自润滑涂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具有过渡层的银涂层晶粒尺寸变小,晶格参数和晶格应变无明显变化,涂层表面更加致密,缺陷减少.在77~300K热冲击50次后,涂层表面无裂纹、剥落等现象,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在常温大气、常温真空和?100°C真空三种下,对涂层的摩擦磨损试验的结果表明,过渡层增加了基底与涂层之间的结合性能,改善了银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磨损主要以粘着磨损为主.
在ITER脉冲运行条件下对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系统(HCCB TBS)动态氚输运进行了分析,利用Modelica语言开发了一套动态氚分析程序.对比了在脉冲运行工况及连续运行工况下TBS流体中的氚浓度和分压的动态变化、固体材料中氚盘存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氚渗透通量的动态变化.脉冲运行下TBS系统氚变化趋势与物理分析结果相符.
介绍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极向场线圈馈线系统终端盒(CTB)设计,CTB由外盒体、80K内冷屏、电流引线及超导母线、内部管路系统、阀门系统等子部件组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在运行工况和地震工况下对CTB外盒体及内冷屏进行结构强度校核、结构热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得到CTB外盒体的位移、应力分布云图和在地震载荷下的峰值响应.结果表明,CTB外盒体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均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满足抗震要求.
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Fe75B16.67Si8.33非晶合金,通过真空钎焊获得了钨/低活化钢接头.通过对钎焊接头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发现在1250℃保温10min下所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无孔洞、裂纹等宏观缺陷,接头组织中生成了Fe固溶体、Fe3B和FeWB金属间化合物,拉伸强度高达450MPa.
探究了叔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催化的2,5-二羟基-1,4-二噻烷和羟基取代查尔酮的sulfa-Michael-aldol串联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以最高79%的收率合成了15个多取代的四氢噻吩化合物.其代表产物的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实验确证,化合物结构经1 H NMR,13 C NMR,IR和HR-MS(ESI)表征.
对管道连接装配型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EHF FW)的标准手指对、边缘手指对及中心梁(CB)开展了热工水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流速分布合理,低于1m·s-1或高于10m·s-1的区域非常小;手指对间的流量分配较合理;整个第一壁的压降为0.351MPa,小于0.4MPa的限定值;在8个循环周期内CB最高温度为409.21℃,低于450℃的允许值;而边缘手指铠甲上尖角区域最高温度为846.54℃,需高热负荷实验来验证其安全性.
为给HL-2M装置300MVA脉冲发电机组频繁启停和重大故障时快速停机提供保障,发电机组电气制动系统采取电气制动和机械制动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介绍了300MVA脉冲机组电气制动的特殊性,对六相脉冲同步发电机组电气制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电气制动的主回路和控制方案.基于经验证的发电机模型,对正常工况和极端工况下机组电气制动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确定了主要设计参数,制动励磁电压和制动电阻分别为40V和0.1?.
根据ITER诊断测控需求和控制、数据访问和通信(CODAC)设计规范,偏滤器朗缪尔探针系统使用企业建模工具(EA平台)进行仪器和控制建模设计.参照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化运行和控制流程,完成了探针测控系统在等离子放电模式下运行流程的逻辑分层,具备数据采集、探针驱动电源管理、机柜健康监测、EPICS通讯等基本功能,实现了系统软硬件架构和与CODAC集成的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