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强调和倡导全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教师应在生物学科解读生命奥秘及生物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对生命的意蕴和情调,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魅力,使生物课的教学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如何在日常生物教学活动中做好情感教育呢?
1 理解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认知的知识因素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反映、情绪以及信念,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这句话深刻地说明认知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情感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能直接转化为动力。如果学生对生物有浓厚兴趣,学习时有快乐的心情、乐观的情绪等,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产生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反之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2)情感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构成的,情感起动力作用,意志起控制作用。
3 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3.1 制定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充分挖掘生物课程资源的情感因素1)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形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环境道德感意识;促使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行为规范道德感。2)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方法论。3)分析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审美感。
3.2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施教,以理育情步入中学的学生,其价值观及对社会的认知是很肤浅的。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做自己的应尽之责,不要把教师本身带有的情绪带入到授课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节课,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平时课间或课后可以多和学生交流,既能在交流中掌握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又可以让学生接受和容纳教师,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一次上课时,发现有个学生在抽屉里看小说看得出神,笔者边讲课边走过去,轻轻地用手带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很紧张。这时笔者给了他一个微笑,继续边走边讲。他感激地看了笔者一下就投入学习中,从此再也没在课堂上看过小说。
“细微之处见真情。”教师的言行举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深浅程度,课堂气氛能在教师的调控中充满生气和活力。生物课堂中若洋溢着丰富情感,教师倡导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体现人情味,学生的“三商”就会和谐发展,人格得到升华。
3.3 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围绕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寻找切入点,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使情感教育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人格。
3.4 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生物教学是一门内容最丰富、最贴近人本身的学科。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一课中,当向学生展示霉菌培养的结果时,个个表现出厌恶的表情,笔者适时引导他们要养成勤打扫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等。
关于中学生物的情感教育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值得摸索的地方,如中学生物的情感教育评价标准及体系、教师的情感教育实施的指引等。但笔者相信在生物教学中,把情感教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一作用必将日益显著!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三中学)
如何在日常生物教学活动中做好情感教育呢?
1 理解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认知的知识因素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反映、情绪以及信念,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这句话深刻地说明认知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情感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能直接转化为动力。如果学生对生物有浓厚兴趣,学习时有快乐的心情、乐观的情绪等,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产生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反之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2)情感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构成的,情感起动力作用,意志起控制作用。
3 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3.1 制定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充分挖掘生物课程资源的情感因素1)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形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环境道德感意识;促使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行为规范道德感。2)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方法论。3)分析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审美感。
3.2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施教,以理育情步入中学的学生,其价值观及对社会的认知是很肤浅的。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做自己的应尽之责,不要把教师本身带有的情绪带入到授课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节课,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平时课间或课后可以多和学生交流,既能在交流中掌握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又可以让学生接受和容纳教师,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一次上课时,发现有个学生在抽屉里看小说看得出神,笔者边讲课边走过去,轻轻地用手带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很紧张。这时笔者给了他一个微笑,继续边走边讲。他感激地看了笔者一下就投入学习中,从此再也没在课堂上看过小说。
“细微之处见真情。”教师的言行举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深浅程度,课堂气氛能在教师的调控中充满生气和活力。生物课堂中若洋溢着丰富情感,教师倡导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体现人情味,学生的“三商”就会和谐发展,人格得到升华。
3.3 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围绕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寻找切入点,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使情感教育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人格。
3.4 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生物教学是一门内容最丰富、最贴近人本身的学科。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一课中,当向学生展示霉菌培养的结果时,个个表现出厌恶的表情,笔者适时引导他们要养成勤打扫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等。
关于中学生物的情感教育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值得摸索的地方,如中学生物的情感教育评价标准及体系、教师的情感教育实施的指引等。但笔者相信在生物教学中,把情感教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一作用必将日益显著!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