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散文)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老生儿,故家中添了许多长辈。那矮矮小小的饮水机一九八二年由父亲购回,足可被称作叔叔;家里的高压锅与其同年;母亲在卫校学习时带回一套由镊子、冲剪刀等组成的手术器械缝合套装,比它俩略年轻。有时夜晚睡觉,摸摸枕头,会忽然想到,这脖颈下的荞麦也比我大上两岁。
  我小时用起这些“长辈”极不尊敬和仔细,待慢慢长大,懂了“礼”,便有了些敬意。
  我们住的这老屋是一九七二年始建,次年建成的两层青砖瓦房,那时用作供销社。这么个红火单位自是气派,约摸五十多米长,十多米宽高。因全镇的商品供给都需来这儿,便配了个宽大万分的大场。房后是约摸七八米长宽,土胚建成的乡政府。我虽未见老屋当年那副气派,可看看乡政府的秀气模样,再看看老屋的英俊潇洒,便也对它当年的风流知晓了一二。
  父亲第一次来老屋工作是在八零年,那时我還未出生。好在那时他已有家室,不然,凭他端端正正的长相,区供销社下属的七个乡供销社主任中最年轻主任的头衔和乡里乡外第一所青砖所建的工作单位,媒人还不说破嘴皮,踏烂了门槛。
  工作两年后,他调任他处。一九八九年因裁员下岗,这红火了几十年时日的老屋终于也门可罗雀了。时隔七年,当父亲回来这老屋时,周遭已零星建起几幢钢筋混泥土的“洋房”。
  七年,人未添白发,房也并非破烂不堪。可裁员下岗,免不得的树倒猢狲散、虎落平阳遭犬欺总也显出些沧桑意味。
  砖瓦房,最烦连阴雨天气。搬入的第二年,父亲看了看房顶的几处窟窿,长长地吐出烟雾说:“多好的房呦。”次日,他找来拣瓦匠修补屋顶。
  瓦匠上了屋顶,补了这边的窟窿又踩碎那边儿的。父亲急得在下面叫喊,瓦匠们便也怒气冲冲地回道:“胡主任脾气怎恁大,我们是手脚不利索,那你自己上来拾掇。”母亲忙从屋里拿出两个搪瓷杯,沏着茶说:“天儿热,你们受累了。来都来了,就帮着拣完么。”说着又递上两根烟。
  自那以后,老屋再没见过瓦匠。每到阴雨天气,父母总连夜起床翻腾家中所有容器,摆置到漏水处。雨滴落下,叮铃作响。我和姐姐也总忙拿着小盆儿在木楼梯上砰砰砰地上下跑跳。父母急着拿东西接水,顺便把已满的容器腾空,我们俩儿更急。
  二楼东侧第二间房的接水桶里,我们放了几条河里捉来的小鱼儿。雨大,桶必满,我们俩儿急着把它们接到手里的小盆儿里。等夜里父母把接水桶倾倒一两次,雨势也渐小时,再把它们放回桶里。
  父亲呼呼噜噜打起了“雷”,我和姐姐还在商榷着次日探望鱼儿之事。
  老屋雨天讨嫌,夏天却还喜人。将东门北门打开,风便蹿了进来。只是这七二年的老屋,地基用青石板打成,不隔水,潮气总重。加之通风凉快,引得那些个小虫儿,吃小虫儿的蛤蟆,吃蛤蟆的蛇偷偷溜将进来。
  父母忙于奔波,自然没有时间照顾,好在我和姐姐俩儿热情待客,来者不拒。取一两根丝线,遇见金龟子之类,便将后腿拴住,往高空一抛,它们飞不了多远,便因我们手中丝线的向后一拉,乖乖回来。
  它们总也不愿意陪我们玩儿,往地上一躺,任你怎样戳弄,就是纹丝不动。趁我和姐姐去摆弄既会钻地,又长有翅膀的土狗儿时,留下腿儿和丝线不辞而别。
  我们同小虫儿耍,也同吃小虫儿的那些家伙耍。可于长虫(俚语:蛇)们,我们绝不手软,遇上了便拳脚相向、棍棒伺候。不仅因为它老是吃我们的“玩伴”,还因它生得那副厌人的无手无脚,既不会叫也不会飞的邪恶模样。
  我们的野蛮态度由一次发现它的鲜美味道之后,便由不留活口变成了“抓活的。”我和姐姐过得有滋有味,父母却总想着为我们换套新房。于是,中学时候,我们便搬来了这边的“新屋”。过来后,便和“玩伴”们失了联系,连蚂蚁也不怎么来寻我玩耍。现在想来,上了中学,课程繁重,若真来寻我,却也未必有时间“奉陪”。
  大学轻松些许,我也愿去寻它们了。可老屋租给别人后,它的瓦顶便替以了蓝色塑钢,门也一直紧锁着。虽窗户玻璃尽碎,我也不复当年“神勇”,不能再和当年那个因怕爸妈吵嚷而从窗户钻入的小家伙一样悄悄溜进。扫了几眼,便从杂草丛生的小径提步离去了。
  虽知道这老屋是再不能住了。可和父母开玩笑时,总还常常提起。
  昨天又去老屋走了走,回来时母亲随口问起我又去哪里野玩儿。我随口一句“老屋啊!”她随口一句“算起来,它也有个三十多岁了。”倒叫我暗暗发觉不得不常去望望,常去走走了。
其他文献
韩墨的诗  相见欢  放下所有的柿子,她谁也不认得了  连梯子和箩筐,都记不得了  记不得谁丢下的种子,谁飞过去  谁以翅膀给树苗扇风点雨  山很蓝,有人蹲在山顶缩着肩  等我长上来,柿树上没有一朵云  青核桃落了下来  自知愚钝,不接地气  卷叶吹笛,也吹不动夕阳  赖着不走的羊,看风滚草  许多青核桃,在黄昏后落了下来  像水里清洗过,有一分月色埋在土里  还有两分:白天吃草,晚上下雨  我只
期刊
约定  这一句轻轻的祝福  如今印在黑夜的深潭  现在轻轻的  流水似的  缠绕在耳边响个不停  在无边无际的山谷  嘆息似的各种渺茫  此刻悄悄地  布满星辰  涌现的浮影一再陌生  春天走了又来了  枯萎的枝叶复活泛青  你的每一句话  看似无意  实际上江河记住了回音  遇见  时光 总是悄无声息  降临再深爱上  像细雨遇上微风  微风拂过脸颊 夕阳西沉  彩霞满天 一切如斯  最要紧是遇
期刊
不平静的方式  那年春天相约去西郊划船  从午后划到黄昏,白鸽在水中盘旋  投食者不食,我们互为诱饵  一起下水,一起上岸  这些日子我们多像两颗蒲公英  飘落在暗相丛生的沼泽  生命,轻盈的从不停下脚步  你我享受等风的每寸空隙  时间停滞,水的波纹推着向前  有鱼穿上鳞片再层层剥开  没等到世界平静,彼此相爱  晚风和短笛就如约而来  不设防的孤独  夜晚就应该是这样子  任意挥霍,都是奇妙的
期刊
一  雨是在你脖子上提个醒就要全面进攻的,有点市井无赖的意思。不一会儿,地上的水就好像要冒出鱼来。  翠莲的机动三轮车开在聊城建设路上,后面划开的水线拖得老长。  她的心里是痛快的。这雨虽火辣辣地下着,然而终究像是替自己在争口气。中午女儿电话里说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的话,还脆生生地在后脑勺和肩膀间回响着。下着雨,路上的车到底是少了些。翠莲的眼睛一直犁着路边,看看能不能捡一两个乘客。  一对男女在路边
期刊
给秋天装一道门  给秋天装一道门  不愿看到多情的紫红  舞弄身姿 从岩壁  秋回大地  给秋天装一道门  想把嗖嗖的冷风阻于关外  让天边的彩虹 模糊着  大地双眸  给秋天装一道门  难以阻挡金黄的折扇  掰开缝隙 钻出来  一阵眩晕  给秋天装一道门  秋红的太阳倒悬在天空  白云恼人 门熔了  秋还在  种个月亮  游船把夜幕拖回港湾,  醇酒把渔村灯火点燃。  潮润,从湖面静静扑来,  
期刊
善乎,酒之移人也!  ——《北山酒经》  一  我在县城的陋室里听琴、煮茶  落日溶化于几十里外的黄河,月亮升起在 东边的善护山。  我知道,李白兄要來,陶潜兄要来,刘伶 兄要来  这些天上的星辰  即将光临我的寒舍:我们吟诗,我们饮酒。  群星合诵:“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露上的尘世  发着微光。  曹孟德也将路过这崭新的人间,我得备好 一坛老酒  一醉方休。人之一生  不过是度过难忘的三天
期刊
20年前,我参加高考时,用的是一支奇怪的旧钢笔。就是在当时也找不到这种古董笔了,黝黑的笔杆和笔筒没有任何花纹雕饰,但黑漆漆中透着光泽,似乎显示着看似平凡的高贵。笔杆笔筒摸起来很光滑,看似塑料,但掂起来沉甸甸的,又似是实木,出奇的是旋开笔筒后的笔尖。  现在用的钢笔笔尖很细,和笔舌一起被包进塑料笔杆里,露出了的笔尖只有绣花针针尖大小。但这支笔的笔尖却有大拇指的指甲盖大小,整个盖住了完全外露的笔舌,虽
期刊
阿炳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二舅的故事鲜为人知。尽管他们都命运坎坷,尽管他们都在用一把二胡倾诉内心的痛苦和抗争。只有那一把二胡,呜呜咽咽,用同样的声音在苍茫的夜里,一遍遍讲述……  张家是大户。外祖父是这个大户里唯一一个能舞文弄墨的文人和能人。可惜这么一个人,青年残疾,中年丧妻,无力养活六个孩子,更谈不上供他们上学。因此,以母亲为首的外祖父的六个儿女,除了三舅高中毕业当了兵,母亲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不完全
期刊
在还有三天就要离开瑞安的时候,我终于决定要去梅雨潭了。  对于梅雨潭的绿,我是不抱多大希望的。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是1924年的梅雨潭;朱先生笔下的绿,是九十多年前的绿了。出门的时候,朋友也说,观景不如听景,你去看了,恐怕要你失望,还不如心存一点美妙的想象。  况且一出门就遇上大雨。但我没有放掉寻找梅雨潭的想法,匆匆的脚步在雨中切切前行,乘车,步行,再乘车,再步行。  我终于站在梅雨潭边了。 
期刊
敬笃,本名李安伟,河南永城人,1989年生,哲学硕士。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散文诗》《山东文学》等报刊及多种年度选本。出版诗集《凋谢的孤独》。  纳博科夫  一  一汪被时间遗弃的湖水,会在某个有风的日子泛起涟漪,至于那一抹波纹,可能会把所有的美好或者不快都消弭。  历史的错乱,总会把天才卷入一场漩涡,留下许多讲不完的故事,于是文字的无能为力也势必会凸显。  又是圣彼得堡,这座承载俄罗斯近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