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的叱咤风云和辉煌绚烂,总有归于落寞之时,总难以摆脱尘归尘、土归土的宿命。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如是,经济世界里的货币亦然。埋葬独孤求败一生璀璨的,是剑冢;尘封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则是币冢。
币冢,是货币的坟墓。货币的生命,是基于信用的稳定性和流通性。2015年币冢开始悄然出现,这是因为一些货币或“准货币”正在强势美元的炙烤下流失自己的生命力。
先是以俄罗斯卢布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货币,在资本流出和投机炒作的作用下陷入急速贬值的危机困境。再是瑞郎危机骤然爆发,瑞士央行突然解除和欧元绑定下限的货币承诺,不仅直接掀起汇率市场海啸,还将诸多猝不及防的金融机构推下巨额亏损的断崖。
此外,作为全球唯一的区域型货币,欧元在希腊公投带来的分裂压力下,已然进入了“跌跌”不休的穷途末路。还有不得不说的是,一度被视作信用货币接班人的虚拟“准货币”,也没有在信用货币混乱的当下,获得更多的认同。甚至,市场都没怎么注意到,2014年炙手可热的比特币已经在过去两个月里惨遭腰斩。
货币是现代经济金融的核心。币冢不仅体现为一些货币的没落,还伴随着金融的失序。一方面,货币混乱放大了弱复苏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国际油价进入非理性崩盘的通道,其他大类金属价格和粮食价格也随之急速下滑。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失衡带来的价格趋势被强势美元放大和催化,并由此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面临的通缩风险。
另一方面,货币混乱加大了国际资本异动的波动性影响。美元强势升值伴随着与美元直接或间接绑定的货币同步升值,以及非美元浮动货币的全面贬值,进而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在避险需求异化作用下的明显分化。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受到持续热捧。
美联储退出QE和加息预期都未能带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明显上行,黄金则没有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进入确定性的熊市。而在大多数混乱国家股市大跌的背景下,以中国股市为代表的少数市场也得到了资金的持续追捧。
表面上看,币冢是强势美元肆虐的偶然结果,深层次看,币冢则是失衡复苏的必然产物。
首先,币冢形成和经济金融的脱节密切相关。危机以来,以宽松货币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救助不断加码,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流动渠道并未有效疏通,货币堰塞湖和实体经济资金缺口同时存在。金融市场表现与经济复苏状况脱节,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市场投机脱节,金融体系恢复和去风险进程脱节。离开实体经济的吸收、消化,货币流的自我循环最终只能空耗货币生命力,让其在短暂辉煌后慢慢走向币冢。
其次,币冢形成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僵化密切相关。信用货币体系的稳定取决于力量的平衡,一家独大的格局只能引致整个体系的失灵和大多数货币的失落。虽然危机以来,美元霸权不断被质疑,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未明显下降。
欧元的没落对美元霸权的提振,完全抵补了人民币崛起对美元霸权的挑战。美元即便失宠,也从未失败。现实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权力失衡正在固化,如此格局之下,美元的王者归来,势必伴随着非霸权货币的无力挣扎,币冢的形成难以避免。
最后,币冢形成和币的执念密切相关。剑只是一种形式,有剑无剑对于真正的武林高手没有区别。与此类似,币也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等价物”,执著于币本身,对于经济金融发展有害无益。但实际上,危机过后,币的执念却广泛存在。宏观政策调控对宽松货币形成了路径依赖,结构性政策口号多于行动。
各类企业不仅对金融支持产生了巨大依恋,还对参与金融市场交易而非实体经济发展表现出巨大兴趣。普通民众则越来越被货币力量所折服,货币至上观念逐渐影响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事业发展和人生选择。币的执念,深层体现了失衡经济金融格局对人性的扭曲,它造就了币的过度繁荣,也让币冢的形成成为必然。
2015年,币冢已经隐然若现。虽然危机后的失衡复苏难逃此劫,但我们还是希望,一个平淡却平衡的经济金融世界能够在币冢上涅槃重生。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
币冢,是货币的坟墓。货币的生命,是基于信用的稳定性和流通性。2015年币冢开始悄然出现,这是因为一些货币或“准货币”正在强势美元的炙烤下流失自己的生命力。
先是以俄罗斯卢布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货币,在资本流出和投机炒作的作用下陷入急速贬值的危机困境。再是瑞郎危机骤然爆发,瑞士央行突然解除和欧元绑定下限的货币承诺,不仅直接掀起汇率市场海啸,还将诸多猝不及防的金融机构推下巨额亏损的断崖。
此外,作为全球唯一的区域型货币,欧元在希腊公投带来的分裂压力下,已然进入了“跌跌”不休的穷途末路。还有不得不说的是,一度被视作信用货币接班人的虚拟“准货币”,也没有在信用货币混乱的当下,获得更多的认同。甚至,市场都没怎么注意到,2014年炙手可热的比特币已经在过去两个月里惨遭腰斩。
货币是现代经济金融的核心。币冢不仅体现为一些货币的没落,还伴随着金融的失序。一方面,货币混乱放大了弱复苏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国际油价进入非理性崩盘的通道,其他大类金属价格和粮食价格也随之急速下滑。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失衡带来的价格趋势被强势美元放大和催化,并由此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面临的通缩风险。
另一方面,货币混乱加大了国际资本异动的波动性影响。美元强势升值伴随着与美元直接或间接绑定的货币同步升值,以及非美元浮动货币的全面贬值,进而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在避险需求异化作用下的明显分化。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受到持续热捧。
美联储退出QE和加息预期都未能带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明显上行,黄金则没有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进入确定性的熊市。而在大多数混乱国家股市大跌的背景下,以中国股市为代表的少数市场也得到了资金的持续追捧。
表面上看,币冢是强势美元肆虐的偶然结果,深层次看,币冢则是失衡复苏的必然产物。
首先,币冢形成和经济金融的脱节密切相关。危机以来,以宽松货币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救助不断加码,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流动渠道并未有效疏通,货币堰塞湖和实体经济资金缺口同时存在。金融市场表现与经济复苏状况脱节,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市场投机脱节,金融体系恢复和去风险进程脱节。离开实体经济的吸收、消化,货币流的自我循环最终只能空耗货币生命力,让其在短暂辉煌后慢慢走向币冢。
其次,币冢形成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僵化密切相关。信用货币体系的稳定取决于力量的平衡,一家独大的格局只能引致整个体系的失灵和大多数货币的失落。虽然危机以来,美元霸权不断被质疑,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未明显下降。
欧元的没落对美元霸权的提振,完全抵补了人民币崛起对美元霸权的挑战。美元即便失宠,也从未失败。现实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权力失衡正在固化,如此格局之下,美元的王者归来,势必伴随着非霸权货币的无力挣扎,币冢的形成难以避免。
最后,币冢形成和币的执念密切相关。剑只是一种形式,有剑无剑对于真正的武林高手没有区别。与此类似,币也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等价物”,执著于币本身,对于经济金融发展有害无益。但实际上,危机过后,币的执念却广泛存在。宏观政策调控对宽松货币形成了路径依赖,结构性政策口号多于行动。
各类企业不仅对金融支持产生了巨大依恋,还对参与金融市场交易而非实体经济发展表现出巨大兴趣。普通民众则越来越被货币力量所折服,货币至上观念逐渐影响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事业发展和人生选择。币的执念,深层体现了失衡经济金融格局对人性的扭曲,它造就了币的过度繁荣,也让币冢的形成成为必然。
2015年,币冢已经隐然若现。虽然危机后的失衡复苏难逃此劫,但我们还是希望,一个平淡却平衡的经济金融世界能够在币冢上涅槃重生。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