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对动画制作的核心技能起到基础训练作用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在大多数的高校,艺术类动画专业的招生考试内容和其他专业是一样的,即素描、色彩、速写。但是这三种基础练习却不是动画专业的必要基础训练。对比亚洲其他国家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动画基础教育体系在各个环节都不尽完善。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动画教育体系,是我们每一个动画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动画专业 教育体系 动画 教育
一、引言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体系的确立对于事物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动画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增大,各高校都陆续培养出一批批的动画人才,但是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高校之前的动画教育和高校之后的动画教育脱节,动画基础教育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随着一线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有必要对动画教育和动画基础教育进行体系化建设。
二、动画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现状
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对动画制作的核心技能起到基础训练作用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动画的核心技能是控制节奏和运动规律的掌握,直白的说,控制节奏就是具有线性和非线性调整时间的能力;运动规律是对角色姿势的深入研究,这里的角色姿势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姿势轨迹,并非单个姿势。然而,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却基本看不到跟这些核心技能相关的任何练习。
(一)动画专业考前基础课程设置
在大多数的高校,艺术类动画专业的招生考试内容和其他专业是一样的,即素描、色彩、速写。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在考前培训班进行至少这三种专业的基础练习,但是这三种基础练习却不是动画专业的必要基础训练。就素描为例,学习素描,是因为它是绘画的基础,培养基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当学会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时,所具有的观察事物与再现事物的能力便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素描可以是动画的辅修基础课程,但是不是必修基础课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高中参加漫画社团的没有系统学习过素描的学生,但是却能在二维动画课程中更快的上手——因为在社团中的线稿练习同样培养了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并且突出了二维动画课程所需要的基础训练。反而传统素描等基础课程相比这种练习显得过于臃肿,偏离了动画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近年来,也有教育工作者提出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应照搬美术类专业的统考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命题单一,评分标准单一,却不利于选拔。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应该有一套基于本专业的考核方式,这样更加有利于有志于此的考生在考前进行相对应的基础课程培训。对于动画专业而言,和设计类专业的技能要求又有所不同,其基础课程设置应从传统模式中剥离出来,对于学科本身有针对性、能和专业配套,让考前基础教育成为动画专业体系化建设的一部分才是理想选择。
(二)我国的高校动画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动画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教育,这个阶段课程为设计类基础课程。较为保守的院校这个阶段课程设置为设计类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等课程;一些求新求变的院校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如中间画、动画表演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授和训练,相应的缩减或直接取消了设计类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为专业核心课程,如原画、动画分镜、动画背景制作以及实训类动画课程。这一阶段是动画从业之前高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很多有实力的院校在这一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模式让学生直接进行动画项目的实训。
就3D动画的实训而言,初期分为各个方向的培训,如建模、贴图、动画等具体模块。所有方向当中,动画的培训期最长,一般需要半年时间才能上手,其他的模块基本2到3个月即可上手。这个情况也说明整个动画培养的基础体系出现问题——对动画技术本身而言,学生的基础太不完善。基础教育的重点过于偏向了造型、色彩等方向。
三、亚洲其他国家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日本动画界为了培养新人,提出并实行了“动画甲子园”“漫画甲子园”等动漫新人的选拔机制。“甲子园”本是日本高中棒球联赛的俗称,因为这一新人选拔的体系非常有效果,便被移植到各个学科的基础建设中。由于漫画及动漫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日本的企业也极其关注这项活动。近几年的比赛中,大型出版商都派遣星探到场,期望能寻求到好的作品,或者挖掘到几位“明日之星”。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参加者,这也可以看出日本动漫对基础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动画界总是人才济济。通过选拔,一方面选出了优秀而年轻的人才,另一方面,更多的爱好者、有志者参与到这个良性的教育体系中,为这个体系的人才基数奠定了基础。
在韩国,三年制的技术类院校是动画就业率最高的院校。可以不需要岗位培训,直接进入动画公司工作。韩国技术类院校没有任何设计基础类课程,只有应用类软件课程,3年时间里前1到2年是软件基础的教育,后一半时间是实训项目。韩国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界限分明,专才教育只需要专业相关的培训;而作为艺术类的判断、指导——即我国所说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属于通才教育的范畴。通过以上两国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各国都有其对体系不完善的解决方案。日本的方式更适合动画教育整体体系化的建立,有利于各个年龄层的人才培养,对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韩国更加重视高校部分的动画教育体系,专才、通才教育分工明确,资源紧凑的进行集中培养。
四、结束语
对比之下,我国的动画基础教育体系在各个环节都不尽完善。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动画教育体系,是我们每一个动画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小规模的进行试点尝试,之后再进行完善推广。对于动画断代20年之久、动画基础教育薄弱的我国而言,需要各方面更加努力。
【关键词】动画专业 教育体系 动画 教育
一、引言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体系的确立对于事物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动画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增大,各高校都陆续培养出一批批的动画人才,但是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高校之前的动画教育和高校之后的动画教育脱节,动画基础教育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随着一线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有必要对动画教育和动画基础教育进行体系化建设。
二、动画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现状
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对动画制作的核心技能起到基础训练作用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动画的核心技能是控制节奏和运动规律的掌握,直白的说,控制节奏就是具有线性和非线性调整时间的能力;运动规律是对角色姿势的深入研究,这里的角色姿势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姿势轨迹,并非单个姿势。然而,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却基本看不到跟这些核心技能相关的任何练习。
(一)动画专业考前基础课程设置
在大多数的高校,艺术类动画专业的招生考试内容和其他专业是一样的,即素描、色彩、速写。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在考前培训班进行至少这三种专业的基础练习,但是这三种基础练习却不是动画专业的必要基础训练。就素描为例,学习素描,是因为它是绘画的基础,培养基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当学会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时,所具有的观察事物与再现事物的能力便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素描可以是动画的辅修基础课程,但是不是必修基础课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高中参加漫画社团的没有系统学习过素描的学生,但是却能在二维动画课程中更快的上手——因为在社团中的线稿练习同样培养了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并且突出了二维动画课程所需要的基础训练。反而传统素描等基础课程相比这种练习显得过于臃肿,偏离了动画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近年来,也有教育工作者提出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应照搬美术类专业的统考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命题单一,评分标准单一,却不利于选拔。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应该有一套基于本专业的考核方式,这样更加有利于有志于此的考生在考前进行相对应的基础课程培训。对于动画专业而言,和设计类专业的技能要求又有所不同,其基础课程设置应从传统模式中剥离出来,对于学科本身有针对性、能和专业配套,让考前基础教育成为动画专业体系化建设的一部分才是理想选择。
(二)我国的高校动画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动画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教育,这个阶段课程为设计类基础课程。较为保守的院校这个阶段课程设置为设计类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等课程;一些求新求变的院校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如中间画、动画表演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授和训练,相应的缩减或直接取消了设计类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为专业核心课程,如原画、动画分镜、动画背景制作以及实训类动画课程。这一阶段是动画从业之前高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很多有实力的院校在这一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模式让学生直接进行动画项目的实训。
就3D动画的实训而言,初期分为各个方向的培训,如建模、贴图、动画等具体模块。所有方向当中,动画的培训期最长,一般需要半年时间才能上手,其他的模块基本2到3个月即可上手。这个情况也说明整个动画培养的基础体系出现问题——对动画技术本身而言,学生的基础太不完善。基础教育的重点过于偏向了造型、色彩等方向。
三、亚洲其他国家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日本动画界为了培养新人,提出并实行了“动画甲子园”“漫画甲子园”等动漫新人的选拔机制。“甲子园”本是日本高中棒球联赛的俗称,因为这一新人选拔的体系非常有效果,便被移植到各个学科的基础建设中。由于漫画及动漫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日本的企业也极其关注这项活动。近几年的比赛中,大型出版商都派遣星探到场,期望能寻求到好的作品,或者挖掘到几位“明日之星”。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参加者,这也可以看出日本动漫对基础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动画界总是人才济济。通过选拔,一方面选出了优秀而年轻的人才,另一方面,更多的爱好者、有志者参与到这个良性的教育体系中,为这个体系的人才基数奠定了基础。
在韩国,三年制的技术类院校是动画就业率最高的院校。可以不需要岗位培训,直接进入动画公司工作。韩国技术类院校没有任何设计基础类课程,只有应用类软件课程,3年时间里前1到2年是软件基础的教育,后一半时间是实训项目。韩国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界限分明,专才教育只需要专业相关的培训;而作为艺术类的判断、指导——即我国所说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属于通才教育的范畴。通过以上两国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各国都有其对体系不完善的解决方案。日本的方式更适合动画教育整体体系化的建立,有利于各个年龄层的人才培养,对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韩国更加重视高校部分的动画教育体系,专才、通才教育分工明确,资源紧凑的进行集中培养。
四、结束语
对比之下,我国的动画基础教育体系在各个环节都不尽完善。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的动画教育体系,是我们每一个动画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小规模的进行试点尝试,之后再进行完善推广。对于动画断代20年之久、动画基础教育薄弱的我国而言,需要各方面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