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教育以及学生的发展而言,生物课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时应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质量提升 策略研究
  在如今的教育形式下,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并且学生们对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课堂当中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教学效果优化的结果,但是教学效果的优化并不能止步于此,而是应当更进一步。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时,应当多角度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切实促进学生的生物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究。
  1.提升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取得学生的配合至关重要。而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配合度,就需要从学生的主观意愿方面入手,激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行为自然会积极起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事物来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例如:在进行《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学时,我采用了问题提问加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来说,我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生物有哪些吗?有学生说猫、狗、兔子等动物,也有学生说花花草草等植物。学生说完之后,我没有直接给出评价,而是紧接着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纪录片片段。在这段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也可以看到凶猛高大的非洲动物,还可以看到千形百状的植物,还有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视频播放完毕,很多学生都还沉浸在美轮美奂的大千世界里,我再问学生之前的那个问题,学生在动植物之外,又加上了微生物,并且对微生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这节课的新知识教学从微生物开始,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因此,教师可以多研究趣味教学策略。
  2.提升课堂探究性,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止在于当节课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还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不能只看眼前,而是应当将目光放长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认知,促进学生的素养形成。
  例如:在进行《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的教学时,因为这节课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展开的,所以,我给学生设计了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据此进行探究学习,并在学习结束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个探究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对于这两个方面,学生需要进行展开学习和多面思考。如:对于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等角度进行思考,而关于生物学对社会的影响,可以从医疗、景观、娱乐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可能想不全面,所以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交流讨论的环节,以求学生的想法能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3.提升评价过程性,促进学生学习改进
  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而言,不可或缺。在以往的生物教学评价中,教师对此的重视度不足,课堂评价偏重于教学结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这样的评价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若是没有教学过程,又何来的教学结果,只进行结果性的评价,很难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改进。因此,教师应当及时改变自己的评价策略,从教学过程入手,提升评价的过程性。
  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评价时,我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教学策略,因此我对学生的组内学习过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评价时我委婉地指出了学生的问题,并给学生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在小组学习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非常积极,很快就投入到了问题的思考中,但是同学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分工问题,这节课的问题比较多,如果不进行有效分工,很有可能在时间结束的时候完不成学习任务。对于这个评价,学生纷纷点头,他们忽略了分工问题,也确实导致了学习时间比较紧张的后果。因此,我建议学生在合作时注意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注意时间分配。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会有明显的改进。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学习和深入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蕾.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曾桂华.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58.
其他文献
文无情不行,词无义不明,文章所载叙的正是作者的情感思绪,所谓“花非花,雾非雾”,“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个中表示。对于记叙文本的阅读,我们要基于情感的表达,梳理出其中的“情语”。  纵观近年来河南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要么记事,如10年的《尋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3年的《放学》、16年的《母亲养蜗牛》、18年的《父亲的长笛》;要么写人,如11年的《漓江情韵》、12年的《桥在水上》、14年的《看自行车的
期刊
摘要:女中音声部在歌剧之中作为一个比较稀缺且重要的声部,从女中音声部产生至今,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影响力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但在我国,由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女中音声部发展较为缓慢,女中音声部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声乐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之中。笔者从自身是一名女中音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演唱,对于女中音的聲部教学和审美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女中音;声乐教学;审美  一、女中音的起源与发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普遍具有学生缺少家长的有效督促和引导,基础较差,待进生较多,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正常的进度,以至于整体教学质量较差。基于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课后灵活应用微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首先对微课进行了简述,然后分析了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并阐述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微课;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农村教育
期刊
摘要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小学这一年龄段爱玩的天性,通过游戏化教学更能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的乐趣,让小学生更热爱这门课,而不是觉得数学课没意思,不想上这门课。本文结合作者的一些实际教学经验,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的优势和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化教学 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是基于“游戏之魅力”、“现实之
期刊
摘要:美术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激发学生艺术情怀的形式,針对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程,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学生的更多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以,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小学低年级美术为载体,对小学低年级美术课程的构建策略的这一问论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  关键词:小学美术;构建策略;  教师需要优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计,通过设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数学生活化,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仅以生活中的购物为例来说明如何落实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人们对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探析,第一是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第二是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三是总结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字:翻转课堂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价值  前言:大学英语作为高
期刊
摘要:对于职高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他们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职高旅游管理类专业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更是职高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以后、市场所需专业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从研究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以及它的内涵开始,主要通过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师生的思想认识,设计出对培养工匠精神有利的校园文化,并且科学合理的安排专业课程,工学结合的原则作为他们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模式下,尽管教育领域和社会层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实际上却又一直以学生的成绩为前提。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一线教师就要做好完善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的准备。基于目前教学现状,教师为了完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针对导数教学部分进行教学策略分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的初步认识导数,了解其由来;还要学会在数学问题中运用导数知识;最后,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为深入学习和巩固练习
期刊
摘要:中英文惯用语中含有大量的颜色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的角度入手,以中英文中含有“黑色”和“白色”的惯用语入手,通过对比异同点和分析成因,更好地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帮助扩大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直到1980年,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的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的出版,标志着语言学家们开始更深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