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央行令,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并要求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这就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规,新规发布不言自明,行业洗牌,可能会出现新的行业垄断企业。
对现有格局的冲击
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百付宝、网易宝、环迅支付、汇付天下和汇聚支付。其中,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是阿里巴巴旗下产品。据称,截止2009年7月,支付宝用户超过2亿。另外,中国银联旗下银联电子支付也开始发力第三方支付,其实力不容小视。
由于《办法》的实施,加之注册资本的门槛之高,很多还处于“烧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消亡于此次的洗牌整顿之中。同时,对于小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央行也不会发放牌照,使之不得不面临倒闭、兼并、收购或转行的境地。
这一次整顿已经不是求同存异、抓大放小的粗放式监管。以我国其他行业监管格局来看,国家会希望整合资源,推出3家~4家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如同石油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一样。做强做大,一直是中国谋取更大发展的趋势,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准备。故而我们可以猜想,第三方支付行业会逐渐形成几家大型,甚至带有官方垄断色彩的公司,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逐渐淡出该行业。
银行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
最近,银行也对网上支付的这块“肥肉”也产生了兴趣。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投入了很大力量。除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外,原来第三方支付所依赖的银行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大有取代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势。第三方支付产业初期,银行认为第三方支付有利于为自己发展新业务,且不管这些支付企业怎么“折腾”,也都不会威胁到银行自身在这个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使得银行对于当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能够持一种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但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市场行业需要进行规范,加之央行批准的15家外资银行准许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这无疑会在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对中国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致命冲击。
银行系已经发觉围绕银行核心业务的其他业务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近年来,逐渐开始进军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金融保险等领域。
银行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是迟早的事,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就是需要利用银行的账户进行实际交易。如今银行也想做第三方支付,它们的崛起,对传统的互联网支付型企业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坎。
第三方支付平台现有模式分析
基于我们对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模式研究,不难发现其既符合现代的便捷交易,又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在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中,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同时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网络上多次公开传输而导致信用卡信息被窃。以B2C交易为例,第一步是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选购商品,最后决定购买,买卖双方在网上达成交易意向;第二步是客户选择利用第三方作为交易中介,客户用信用卡将货款划到第三方账户;第三步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客户已经付款的消息通知商家,并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发货;第四步是商家收到通知后按照订单发货;第五步是客户收到货物并验证后通知第三方;第六步是第三方将其账户上的货款划入商家账户中,交易完成。
行业内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模式大同小异,故我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缺点作如下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很多优点:一是安全,信用卡信息或账户信息仅需要告知支付中介,而无需告诉每一个收款人;二是支付成本较低,支付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形成规模效应;三是使用方便。对支付者而言,他所面对的是友好的网络界面;四是支付担保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付款人的利益。
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不少缺点:一,这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需要其他的“实际支付方式”完成实际支付层的操作;二是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三是第三方结算支付中介的法律地位缺乏规定,一旦该终结破产,消费者所购买的“电子货币”可能成了破产债权,无法得到保障;四是由于有大量资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平台是非金融机构,所以有资金寄存的风险。
新发展方向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第三方支付的现有模式、行业格局以及银行系对传统互联网支付的冲击,各第三方支付的参与者必须谋求新的发展,才能在行业中生存。
技术的创新引领业务的创新,针对第三方支付的优缺点,开发出新的技术平台,修正缺点,使之该支付平台更科学稳定。各类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互联网企业同银行系的业务开展要错开战场,避免直接冲突,寻求合作,实现业务细化,合理搭配。
第三方支付平台相互之间针对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洗牌中谋求新的发展。
对现有格局的冲击
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百付宝、网易宝、环迅支付、汇付天下和汇聚支付。其中,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是阿里巴巴旗下产品。据称,截止2009年7月,支付宝用户超过2亿。另外,中国银联旗下银联电子支付也开始发力第三方支付,其实力不容小视。
由于《办法》的实施,加之注册资本的门槛之高,很多还处于“烧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消亡于此次的洗牌整顿之中。同时,对于小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央行也不会发放牌照,使之不得不面临倒闭、兼并、收购或转行的境地。
这一次整顿已经不是求同存异、抓大放小的粗放式监管。以我国其他行业监管格局来看,国家会希望整合资源,推出3家~4家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如同石油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一样。做强做大,一直是中国谋取更大发展的趋势,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准备。故而我们可以猜想,第三方支付行业会逐渐形成几家大型,甚至带有官方垄断色彩的公司,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逐渐淡出该行业。
银行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
最近,银行也对网上支付的这块“肥肉”也产生了兴趣。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投入了很大力量。除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外,原来第三方支付所依赖的银行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大有取代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势。第三方支付产业初期,银行认为第三方支付有利于为自己发展新业务,且不管这些支付企业怎么“折腾”,也都不会威胁到银行自身在这个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使得银行对于当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能够持一种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但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市场行业需要进行规范,加之央行批准的15家外资银行准许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这无疑会在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对中国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致命冲击。
银行系已经发觉围绕银行核心业务的其他业务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近年来,逐渐开始进军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金融保险等领域。
银行系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是迟早的事,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就是需要利用银行的账户进行实际交易。如今银行也想做第三方支付,它们的崛起,对传统的互联网支付型企业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坎。
第三方支付平台现有模式分析
基于我们对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模式研究,不难发现其既符合现代的便捷交易,又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在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中,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同时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网络上多次公开传输而导致信用卡信息被窃。以B2C交易为例,第一步是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选购商品,最后决定购买,买卖双方在网上达成交易意向;第二步是客户选择利用第三方作为交易中介,客户用信用卡将货款划到第三方账户;第三步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客户已经付款的消息通知商家,并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发货;第四步是商家收到通知后按照订单发货;第五步是客户收到货物并验证后通知第三方;第六步是第三方将其账户上的货款划入商家账户中,交易完成。
行业内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模式大同小异,故我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缺点作如下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很多优点:一是安全,信用卡信息或账户信息仅需要告知支付中介,而无需告诉每一个收款人;二是支付成本较低,支付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形成规模效应;三是使用方便。对支付者而言,他所面对的是友好的网络界面;四是支付担保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付款人的利益。
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不少缺点:一,这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需要其他的“实际支付方式”完成实际支付层的操作;二是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三是第三方结算支付中介的法律地位缺乏规定,一旦该终结破产,消费者所购买的“电子货币”可能成了破产债权,无法得到保障;四是由于有大量资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平台是非金融机构,所以有资金寄存的风险。
新发展方向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第三方支付的现有模式、行业格局以及银行系对传统互联网支付的冲击,各第三方支付的参与者必须谋求新的发展,才能在行业中生存。
技术的创新引领业务的创新,针对第三方支付的优缺点,开发出新的技术平台,修正缺点,使之该支付平台更科学稳定。各类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互联网企业同银行系的业务开展要错开战场,避免直接冲突,寻求合作,实现业务细化,合理搭配。
第三方支付平台相互之间针对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洗牌中谋求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