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东地区夏季高温的时空特征和年际变化

来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华东地区1961-2004年夏季(7-8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气温的总体变化特征,指出华东地区夏季气温具有降低的长期趋势。定义3项判别标准,得出该区域44a来有10个异常高温夏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表明,华东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场可分为3个区域:北区气温在21世纪初有明显上升,中区和南区气温无显著突变;各区域气温以2a、3~4a的周期振荡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异常高温年出现频繁。
其他文献
从高技术产业总体和其产业内各部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三大创新活动分别对出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与开发活动对出口的影响无论是整体还是
随着技术及经济的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正在兴起,主要关注影响突破性创新的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与市场环境,并指出了一种不同的突破性创新的市场轨道图。在这种轨道中
给出了热带异常风场多年序列{V′(t)}的一个傅立叶分析方案。对热带(30°S~30°N)1月850 hPa等压面1948—2005年{V′(t)}的试分析表明:1){V′(t)}总模方S′中定常波异常{V′^*(t)}
利用南方地区多个气象站和电力部门观冰站的导线覆冰逐日冰厚资料,将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雷托分布引入导线覆冰的概率模型研究中,通过超门限覆冰次数的泊松分布拟合检验,结
采用单精度和双精度编译的大气环流模式对东亚以及西北太平洋气候进行集合模拟,分析舍入误差对大气环流模式在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区域夏季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精度编
当数值预报模式的分辨率得到提高时,模式中扩散系数的数值大小必然随之改变。通常情况下,一方面,扩散系数的数值应足够大(即有下限值),以便过滤掉模式中不想要的小尺度噪音;另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般特征是南亚高压移至中南半岛北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连续向东撤出南海地区,移到120°E以东的热带洋面上;高(低)空东北(西南)气流占据南海大部分地区,相应的
在总结国内外企业DNA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和谐理论提出了企业DNA模型。企业DNA的双链分别为“和链”与“谐链”,4个碱基分别为:和链上的“理念”、“制度”与谐链上的“技术”
提出用变分方法和正则化方法相结合反演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低层二维风场的方法,即在目标泛函中加入正则化项(先验信息项)且合理选择正则化参数。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正则化项的引入
结合2006年最新的气溶胶排放源资料,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气象场,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ATCH(Model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Chemistry),模拟了2006年中国地区硫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