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学特征。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36例。分析病变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及CT、常规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的信号特征。结果:在本组病例中,表皮样囊肿在FLAIR为稍低信号,DWI中均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FLAIR及DWI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有特异性,以此可以和颅内类似的囊性病变鉴别。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66
资料与方法
收治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36例,均为单发和经手术病理证实。男15例,女21例,年龄7~56岁,高峰年龄30~40岁,平均389岁。病程1个月~20年。临床症状随着病变部位不同而异,主要症状面部麻木、疼痛15例;间断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8例;言语不清、癫痫2例;听力下降5例,眼睑下垂、视力下降2例,其余4例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
研究方法:全身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行横、冠及矢状位扫描。扫描序列:SE TIWI(TR 250ms,TE 25ms)、TSE T2WI(TR 4000MS,TE 91ms),矩阵460×51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FLAIR)(TR 9000ms,TE 86ms);扩散加权成像(DWI),用GD-DTPA 01mmol/kg做增强扫描,行上述平面T1WI成像。
结 果
肿瘤部位:本组36例中,发生在桥小脑角区(CPA)18例,沿桥前池、环池等延伸钻空生长;鞍区7例,其中2例沿侧裂池、环池并跨颅窝延伸至对侧CPA;位于第四脑室2例,右侧脑室三角区者2例,均位于脑实质外;位于脑叶者,右颞底4例;左顶叶镰旁2例;左枕骨硬膜外1例,颅骨局限性骨质破坏。
形态:位于CPA和桥前池内肿瘤呈略宽的扁平状、椭圆形生长22例;位于鞍旁、脑室内肿瘤多呈类圆形生长8例,不规则形6例;病灶呈钻孔样生长,常依脑池形状塑形。
边缘:病灶边界清楚,位于鞍旁7例类圆形病灶,周围血管及脑组织受压推移改;位于CPA者听神经显示正常;周围轻度水肿3例;轻度脑积水4例。沿脑池、裂隙延伸生长的不规则形态肿瘤占位征象不明显,类圆形病灶则有明显占位效应,邻近结构可见受压改变,肿瘤位于CPA者听神经均显示正常,3例可见听神经受压推移征象。
影像学表现:CT上病灶呈低密度(CT值10-21HU),夹杂斑片状稍高密度影(CT值45-67HU)(图1),大脑镰无明显受压移位。T1WI均呈低信号,病灶小者信号较均匀;病灶较大者,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等、高信号影。T2WI病变以高信号为主,混杂斑片状等信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FLAIR序列呈等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
讨 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或珍珠瘤,是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性肿瘤,发病率低,占颅内肿瘤02%~18%[1],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发展而成的良性肿瘤,也可为外伤、穿刺或手术后的结果。
FLAIR序列是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重T2加权序列,如果应用FLAIR序列,即可在脑脊液、脑实质之间形成满意的对比。可以与蛛网膜囊肿鉴别,偶有在FLAIR像上表皮样囊肿呈低等混杂信号(图8)。应用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则呈高信号,从而以鉴别[2]。
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项MRI新技术,是分子的随意运动,又称布朗运动。DWI正是以探测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为基础进行成像的。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有助于DWI上信号对比的形成。一般而言,组织内水分的随意运动越多,平均路径越长,该组织在DWI上的信号衰减越明显[3、4]。
本组中,DWI均呈高信号,有别于低信号的脑脊液,境界清楚,可能与其囊腔内容物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不同有关。本例中,表皮样囊肿的ADC值(0977×10-3mm2/秒)高于健侧脑白质,但其在DWI上为高信号,ADC值明显低于脑脊液(图7)。
GD-DTPA增强扫描后,本组1例CPA区表皮样囊肿癌变,T1T2信号混杂,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周围血管及脑组织受压推移,水肿明显,术前误诊听神经瘤。
表皮囊肿多为良性,如囊内容物溢出则会引起脑膜和周围脑组织剧烈反应,称为无菌性肉芽肿型脑膜炎和脑实质炎,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临床症状。
左顶部表皮样囊肿与脑膜瘤鉴别:后者呈宽基底,有脑膜尾征,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CPA区与听神经瘤鉴别,后者听神经束增粗(>3mm),易坏死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
综上所述,FLAIR和DWI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有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率100%;同时为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降低了复发率。
女,44岁,右面部疼痛8个月,右CPA表皮样囊肿,延伸至桥前池、环池。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占位效应明显(图1-3),DWI呈高信号(图4),ADC图略高信号(图5),MR增强扫描无强化(图6~7)。(图2~7见第154页)
参考文献
1 Caldarelli M,Colosimo C Dirocco C.Intra-axal dermoid/epidermoid tumors of the brainstem in children.Surg NEUOL,2001,56(2):97-105.
2 郭平珍,张悦,等.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AI表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9.
3 Holodny AI,Oillenschlager M.Diffusion imaging in brain tumors.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2002,12(1):107-124.
4 Stadnik T,Luypaert R,JagerT,et al.Diffusion imaging:frombasic physics to practicai miagins.RSNA Electronic Journal Radiographics,1999,3.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66
资料与方法
收治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36例,均为单发和经手术病理证实。男15例,女21例,年龄7~56岁,高峰年龄30~40岁,平均389岁。病程1个月~20年。临床症状随着病变部位不同而异,主要症状面部麻木、疼痛15例;间断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8例;言语不清、癫痫2例;听力下降5例,眼睑下垂、视力下降2例,其余4例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
研究方法:全身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行横、冠及矢状位扫描。扫描序列:SE TIWI(TR 250ms,TE 25ms)、TSE T2WI(TR 4000MS,TE 91ms),矩阵460×51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FLAIR)(TR 9000ms,TE 86ms);扩散加权成像(DWI),用GD-DTPA 01mmol/kg做增强扫描,行上述平面T1WI成像。
结 果
肿瘤部位:本组36例中,发生在桥小脑角区(CPA)18例,沿桥前池、环池等延伸钻空生长;鞍区7例,其中2例沿侧裂池、环池并跨颅窝延伸至对侧CPA;位于第四脑室2例,右侧脑室三角区者2例,均位于脑实质外;位于脑叶者,右颞底4例;左顶叶镰旁2例;左枕骨硬膜外1例,颅骨局限性骨质破坏。
形态:位于CPA和桥前池内肿瘤呈略宽的扁平状、椭圆形生长22例;位于鞍旁、脑室内肿瘤多呈类圆形生长8例,不规则形6例;病灶呈钻孔样生长,常依脑池形状塑形。
边缘:病灶边界清楚,位于鞍旁7例类圆形病灶,周围血管及脑组织受压推移改;位于CPA者听神经显示正常;周围轻度水肿3例;轻度脑积水4例。沿脑池、裂隙延伸生长的不规则形态肿瘤占位征象不明显,类圆形病灶则有明显占位效应,邻近结构可见受压改变,肿瘤位于CPA者听神经均显示正常,3例可见听神经受压推移征象。
影像学表现:CT上病灶呈低密度(CT值10-21HU),夹杂斑片状稍高密度影(CT值45-67HU)(图1),大脑镰无明显受压移位。T1WI均呈低信号,病灶小者信号较均匀;病灶较大者,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等、高信号影。T2WI病变以高信号为主,混杂斑片状等信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FLAIR序列呈等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
讨 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或珍珠瘤,是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性肿瘤,发病率低,占颅内肿瘤02%~18%[1],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发展而成的良性肿瘤,也可为外伤、穿刺或手术后的结果。
FLAIR序列是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重T2加权序列,如果应用FLAIR序列,即可在脑脊液、脑实质之间形成满意的对比。可以与蛛网膜囊肿鉴别,偶有在FLAIR像上表皮样囊肿呈低等混杂信号(图8)。应用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则呈高信号,从而以鉴别[2]。
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项MRI新技术,是分子的随意运动,又称布朗运动。DWI正是以探测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为基础进行成像的。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有助于DWI上信号对比的形成。一般而言,组织内水分的随意运动越多,平均路径越长,该组织在DWI上的信号衰减越明显[3、4]。
本组中,DWI均呈高信号,有别于低信号的脑脊液,境界清楚,可能与其囊腔内容物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不同有关。本例中,表皮样囊肿的ADC值(0977×10-3mm2/秒)高于健侧脑白质,但其在DWI上为高信号,ADC值明显低于脑脊液(图7)。
GD-DTPA增强扫描后,本组1例CPA区表皮样囊肿癌变,T1T2信号混杂,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周围血管及脑组织受压推移,水肿明显,术前误诊听神经瘤。
表皮囊肿多为良性,如囊内容物溢出则会引起脑膜和周围脑组织剧烈反应,称为无菌性肉芽肿型脑膜炎和脑实质炎,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临床症状。
左顶部表皮样囊肿与脑膜瘤鉴别:后者呈宽基底,有脑膜尾征,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CPA区与听神经瘤鉴别,后者听神经束增粗(>3mm),易坏死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
综上所述,FLAIR和DWI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有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率100%;同时为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降低了复发率。
女,44岁,右面部疼痛8个月,右CPA表皮样囊肿,延伸至桥前池、环池。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占位效应明显(图1-3),DWI呈高信号(图4),ADC图略高信号(图5),MR增强扫描无强化(图6~7)。(图2~7见第154页)
参考文献
1 Caldarelli M,Colosimo C Dirocco C.Intra-axal dermoid/epidermoid tumors of the brainstem in children.Surg NEUOL,2001,56(2):97-105.
2 郭平珍,张悦,等.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AI表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9.
3 Holodny AI,Oillenschlager M.Diffusion imaging in brain tumors.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2002,12(1):107-124.
4 Stadnik T,Luypaert R,JagerT,et al.Diffusion imaging:frombasic physics to practicai miagins.RSNA Electronic Journal Radiographics,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