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画家孙金龙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的孩子太多,家长管不了,只能自生自灭。如果有艺术家来,孩子们就会追求艺术
  
  这天,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孙金龙的画展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正式开幕了。看画展的是戴草帽的村民和孩子,相对于画家孙金龙,他们更熟悉小学老师孙金龙。
  去年5月,孙金龙在广州结识了同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雷州足荣籍儒商陈宇,并随陈宇参与了雷州足荣村新农村建设活动。8月8日孙金龙第一次踏上雷州半岛,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所画的层层桉树,第一次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一条小路望去,红泥土染上一圈赤红,上头是葱葱郁郁的大树,绿得新鲜发亮,远处是成片的甘蔗林、香蕉林,小屋在林间若隐若现。好一幅天然水墨画。孙金龙问足荣村小学的校长,孩子们是否画画,校长说学校没有固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只是“随便上”。
  孙金龙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支教。这只是瞬间迸出的想法,却十分坚定,他要让孩子们把“这种惊奇转化为艺术”。
  
  支教生活
  
  孙金龙支教的第一天,村委书记夹着“雷语”憨憨地说:“孙老师,我不会讲普通话哦。”
  语言不通是孙金龙当美术老师遇到的最大困难。
  开学典礼那天,孙金龙给孩子们挥毫:“天道酬勤”,还给他们唱了歌,把一首《姑娘我爱你》改编成了《猪笼我爱你》。晚上,村民大会又把他请上主席台,大伙儿说的雷州话他完全没听懂。
  低年级的孩子普通话不灵光,上课自由散漫,讲话,做小动作,随意走动,孙金龙一开始有些“心灰意冷”。他在日记里写道:“这里的孩子多少有点野性,这野性是城市孩子所没有的童真,他们需要引导、关心,他们会成长的。”
  孙金龙一周上12节课,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上两节。
  早晨7点钟,孙金龙起床准备上课。他8平米左右的卧房,仅够摆一张旧式大床,带来的衣服不多,直接挂在蚊帐里。蚊帐里的空间被一块木板分成两层,上层密密地排着书,下层一张棉被,仅留下一个刚好能容下他高大身躯的空子。这里容不下他和妻女的“敖包相会”。他甚至没敢把她们带到这边来看看,“怕她们接受不了”。
  早晨他给自己煮粥。雷州半岛多梅雨,潮气大,孙金龙的被子总是湿润润的。虫、四脚蛇、蜘蛛特别多。有一天他揭开锅盖想做点东西吃,发现全是蚂蚁,突然感到沮丧。
  而孩子们总能给他力量。他教一二年级的孩子画简单的画,启发孩子们用心去感受美,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去写生。他在黑板前一动不动地站着,给孩子们当肖像模特。
  他的第一个教师节,孩子们给他送礼物,他说:“我不要你们买的礼物,你们可以自己制作。”那以后,低年级的小孩手上总扬着一张自己的画对他说:“孙老师,这是送给你的。”
  学生们还总是把家长让带的东西递到孙老师跟前说:“这个好好吃的。”
  附近村子也有人把孩子送到足荣村,希望跟孙金龙学画。孙金龙收了26个徒弟。孩子们在孙金龙的知足小院,可以将宣纸占为己有,可以随便用孙金龙的画笔和墨水。而在孙金龙南京的家,女儿是不被允许碰父亲的画笔的。
  
  孩子,你们要自由飞翔
  
  对于从小痴迷画画的孙金龙来说,他的童年比足荣村的小孩要幸运得多。虽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他出生在城里,读的是城里的学校。刚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没有紧张的课程。做木工的父亲有个徒弟,偶尔简单作画。一次,他送给父亲一幅画,写了毛主席的诗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旁边配一个小三峡的图。孙金龙很喜欢,临摹了好几遍,这是他画画的开始 。父亲并不喜欢儿子学画,希望他学点手艺,能有饭吃。孙金龙自己省下零花钱买纸笔。从那开始,他画了40年。
  而足荣村的村民一辈子没见过画家,没看过画展,孩子们更没见过真正的国画,没抓过画笔。
  孙金龙说,女儿从小上学都是接送的,现在已经读完研究生了,而这里的孩子学前班就自己背着书包回家。他经常说,农村的孩子太多,家长管不了,自生自灭,能走到哪就是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在这里,他第一次看见女同学上课还要带着弟弟,读书时还有另一双小手抢着抓课本。
  孙金龙希望通过支教,让孩子们有“走出去”的理想,有画画的可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但他也经常体会到这里的孩子读书的艰难。
  广东商人陈宇,27年前正是从这个小院走出去,上中学、大学,后来创立了樟树湾集团。他至今感慨,这是广东最穷的地方,小时候就没看过画笔。
  开学那天,孩子们回答陈宇的提问“你长大了做什么?”有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像你——陈董一样上大学,做大老板,赚大钱回报社会,孝敬父母。”虽然听上去有些稚气,这淳朴的语言还是被孙金龙写进了日记。
  孙金龙画展的开幕式上,城里来的姐姐带着孩子们一起唱《自由飞翔》,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大,你們要好好读书,要飞出这里。孩子们听得懵懵懂懂,却在歌声中天真地笑着。
  孙金龙的努力是有成果的。除了一个学生的作品被拿到雷州市的画展展出之外,大家发现,村委书记的普通话流畅多了,这个村子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乡下的画展。除了媒体,光顾的基本是足荣村的村民,多数出于没看过画展的好奇。
  
  有多少人能懂?
  
  孙金龙想,农民可能不懂画,但他们可能认识到这样是“美”,等他们以后去镇上买画的时候,可能会说,这个画没有孙老师画得好,或者比孙老师画得好,这就是对“美”的认识了。
  孙金龙曾问学生:“你们家有几本书?”90%以上的家庭都是没有书的。这里的知识投资基本没有。如果不在这里办画展,这里的人一辈子也不会进美术馆看画,也不会看到真正的国画。
  画展的主题是“天蓝地红”,展出的是孙金龙在足荣村支教半年的作品。主要作品是他新尝试的红泥画,用朱砂、咖啡、茶叶、美酒和着雷州的红泥巴做成颜料,画的是月下树,树中屋,祥和的归隐之所,到处带着热烈的红色尘土,透着不屈的风骨。村里请来木工,给孙老师的画装上画框。这粗糙的画框,放在城里同行们也许会认为很土,而孙金龙现在觉得很美,古朴自然。他用鸡笼、簸箕做灯罩,悬上瓦屋顶,灯光柔柔地照亮了整个屋子。
  篆刻艺术家钟国康说,“很多艺术家都是农民的孩子,没有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就不会成为艺术家。要让村民对艺术更尊重,让村民鼓励孩子追求艺术。”
  
  当一个聋者
  
  比起作画时的激情澎湃,孙金龙是略短于言辞的,话语完全不经修饰。更多时候,他独享一份孤独,宁愿当一个聋者。
  聋者善视。拂去喧嚣,美好尽在心里。
  孙金龙从来都是寂寞的。小时候一起学画的5个师兄弟,有的当官了,有的进学校做科研了,在画画的道路上坚持下来的只有他。
  孙金龙一直在追求心中的禅静,他的右手腕经常戴一串佛珠,一直有出家的想念,最终怕家人不理解而放弃。他认为,现在的艺术家首先是社会活动家,还要经营市场,这些他都做不来。而抓起画笔,他可以48小时不睡觉。
  早在1994年,孙金龙的作品就登上了美国《读者文摘》的封面,作品名字是《无为》,98年他在江苏山水画展上获奖的作品是《清净无为》。
  无欲则刚,也正是在这与世隔绝的足荣村,他找到了悟“道”之所。只要拿起画笔,寂寞皆可抛诸脑后。以前画画,他不喜欢小桥流水,认为那太甜腻,只喜欢山林的冷寂和空旷。
  现在,他开始画上了村里的人家,以及慢慢升腾的炊烟。
其他文献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就开始记账.我账本里清楚地记着这几年家里的变化.账本里的数字告诉我,今年的日子最好过.我一家有五口人,去年人均收入是11720元,今年是15900元,是最高
期刊
2010年3月,记者见到老人时,老人正在擀面,切面条,他说擀面是他经常干的事,是锻炼身体。除了听力、视力有些下降外,老人走路不用人搀扶,思维敏捷,表达清晰,要不是记者亲眼看到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业压力骤增。因为他们面临着三年之后的高考,所以每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对学生们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尤其是英语学科,它是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面对的一
段先生是位事业非常成功的企业家,经常往来于欧洲各地,喜欢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段先生从一起玩哈雷的朋友家里,感受到了者尼私人影院带来的视听盛宴,也希望能拥有一间功能强
花溪雪是晚花种,新芽纯白,叶宽1.1厘米,长53厘米。新生叶生长初期直立,后呈镰型,叶色深绿而有光泽。外瓣,捧及唇色雪白如玉,瓣边紧肉厚而糯质,外瓣无红筋,捧根有明显深墨紫
维持自身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并向着演化出具有更高"理性"的"理性偏好"的目标发展,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目的和价值选择。基于自组织系统理论,我们可以超越和扩展自然价值论者对价值所进行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划分,进一步将内在价值扩展为自然价值、族群价值和隐含价值三个层次的生态价值结构,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价值和目的的基础上阐明环境伦理义务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伦理规则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及环境伦理义务与人类目的的一致性。
物流(Logi stics)是一门科学,(也有翻译作后勤、补给者);目的是,规划、组织、调整、管理及调配各项资源来维持一个系统的正常运作.资源可分为货物和服务.货物包括原材料、半
豪门恩怨据说是有钱人家脱不了的戏码,想想也是,一大家子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守着泼天富贵,如何不生出些事端?不过以往这些故事大都是出现在香港、台湾那些地方,被咱们的媒
会议